《山羊兹拉特》课堂实录
◇ 佚名
学习目标:
一、理清小说情节发展脉络,正确理解文章寓意。
二、学习小说传递情感的方法,体会其作用。
重点与难点:
把握小说主旨。
体会小说中情感表达“节制胜于放纵”的原因。
上课时间:2010年4月19日 班级:观中高二(2)班
预习要求:在课文上标段并能用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用一个词形容读后感受,用一个字概括文章主题。
教学过程:
师:《外国小说》学到现在,我们已经接触了不少著名的作家,比如有哪些?
学生回答踊跃,基本把前几单元的作家都罗列出来了。
师: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美国作家,他是197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的获奖评语是“他的洋溢着激情的叙事艺术,不仅从波兰犹太人的文化传统中汲取课滋养,而且还重视了人类的普遍处境”。他创作了30多部中长篇小说,出版了10余部短篇小说集,11部儿童故事集。他有一个称号:“最会讲故事的作家”。
他的名字叫(与学生):艾萨克·什维斯·辛格。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则童话:《山羊兹拉特》。
师:预习过课文的同学请举手。(几乎所有学生都举手)
师(叫举手最积极的一个学生):你能用简略的语言概括一下故事情节吗?
生(其他学生笑):阿隆一家打算买羊,在去城里的路上,阿隆和山羊遭遇了一些事情,最后又回家了。
师:遭遇了一些事?遭遇了什么事?有没有同学能补充一下?
生:阿隆与兹拉特在路上遭遇了大雪,他们在大雪中患难与共,最后安全回家。
师:你用了一个很好的词语:患难与共。但仅仅只是大雪吗?还是要比大雪更严重一点的?生(喊):暴风雪。
师:是啊,这场大雪下了三天三夜。好,综合刚才我们几位同学的概括,我们基本得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框架:勒文一家打算卖掉兹拉特。在阿隆带着兹拉特去城里的路上,他们遭遇了暴风雪,在暴风雪中他们患难与共,最后安全回到了家。
由这个框架,我们能概括出这样三个场景:分别、患难与共、回家(板书)
师: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你的读后感受吗?
生(男):这个故事让我觉得很温暖。
师:一个让你温暖的故事。
生(女):我觉得这只山羊好好啊!(全班同学都笑起来)
师:这只山羊好好啊,是不是这只山羊让你感动了?
生(点头):是的是的。
师:有多少同学被这只“好好啊”的山羊感动了?
生:超过半数的学生举起了手。
师:“感动”往往是衡量小说的重要标准之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感动,往往不为那些大是大非的东西。感动,也许是为父母渐渐弯下的腰丝丝白起的头发;感动,也许是为或欢喜或悲伤时朋友关注你的那一个微笑;感动,也许仅仅是那么一个小细节,就让我们泪流满面。那么在这些场景中最令你感动的有哪些细节?请小组合作,相互交流那个最让你感动的细节。(学生三四人为小组,很热烈地交流,持续时间五六分钟)
师:同学们的交流非常热烈,我也被大家感动了。下面请同学们和全班一起来分享那些让你感动的细节。
生:第三小节:听到这事,阿隆的母亲不禁泪流满面。阿隆的小妹妹安娜和米丽昂也哭了起来。
师:恩,这是告别场景中的一段话,从这些话里,我们可以很强烈地感受到,对于卖掉兹拉特,家里人的情感是:——
生:依赖的,不舍的。
师:还有吗?
生:第四小节:可兹拉特还是像往常一样,显得那么温驯那么可亲。它舔着阿隆的手,摇晃着它下巴上那小撮白胡子。兹拉特对主人充满信任。它知道,主人每天喂它,从不伤害它。 师:兹拉特对一家人很信任。既然如此不舍,既然如此信任,可是为什么阿隆一家最终还是决定要卖掉兹拉特呢?
生(朗读):因为它老了,挤的奶也很少。城里的屠夫费佛尔答应给他八个盾。这样一笔钱足够他买灯节用的蜡烛,以及土豆、煎鸡蛋薄饼的油、给孩子们的衣物和全家过节的种种开支了。
师:没有这八个盾,是不是意味着他们不能过节了?
生:估计是的,这一家人经济很窘迫。
师:窘迫这词用的好。“因为它老了,挤的奶也很少。”这里说明山羊兹拉特缺少——
生:缺少利用价值。
师:果然是文科班的学生。经济上很窘迫,情感上很依赖,但最后——
生:——物质还是战胜了情感
师:人啊,是多么的自私!为了度过自己的经济困难时期,不惜卖掉为他们服务多年、有着深厚感情的兹拉特。尽管阿隆的母亲母亲听到这事不禁泪流满面,尽管阿隆的小妹妹安娜和米丽昂也哭了起来,阿隆只得听从父亲的命令,带兹拉特上路,而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制止。我们可以感受到贫困与情感的矛盾,但没想到,在物质与情感的抉择中,他们最后还是选择了物质。在这里,尽管我们可以为这分别场面感动,但我们也能强烈地感受到,兹拉特是羊就只能是羊,是羊就改变不了被卖被杀的结局。
师:好,还有没有其他让大家感动的细节?
生1:81页,“阿隆总是用他那根棍子把狗赶走”。尽管要卖掉兹拉特了,但阿隆也不能让兹拉特受一点伤害。
生2:81页,“兹拉特并不习惯这样的挤奶法,不过它纹丝不动”。兹拉特对主人充满了信任,相信他不会伤害它。这样的细节很让人感动。
生3:81页,“兹拉特上下左右不时地吃着草,它的身子散发出热气,阿隆靠着它缩成一团”。很感动,好像母子一样让人觉得温馨。
生4:81页,“兹拉特停住脚,它再也走不动了。它固执地把蹄子牢牢地扎进地里,咩咩地叫了起来,仿佛请求主人带它回家。它那白胡子上已挂着几串冰柱,双角上的冰在闪闪发亮”。兹拉特好可怜。
师:我也说一个让我感动的细节:81页(同学们都笑起来),“他从来就喜爱兹拉特,现在,兹拉特在他眼里,简直就像是他的妹妹”。为什么阿隆的眼里世界如此美好?因为——
生:——他对兹拉特爱的深沉。
师:是的,因为爱,他们即使在风雪夜也不觉得饥饿,也不觉得寒冷,也不觉得寂寞;相反,他们很温暖,很愉快,很踏实。 师:翻过81页,我们再看让我们感动的细节。
生:阿隆和兹拉特对话的场景让我很感动。好像兹拉特和阿隆有心灵感应一样的,即使人,有时也达不到这样的程度。
师:兹拉特不会说人话,只用“咩咩”来回答,阿隆为何要一再地对山羊说话?
生:兹拉特尽管不会说话,但看似简单的“咩咩”声也能从情感上慰藉处于孤独中渴望交流和关爱的阿隆。
师:那假如兹拉特会说人话,请发挥想象,说出兹拉特的内心世界?(同桌互动,持续五分钟) 生(一组):对话
生1:兹拉特,我们现在的一切,你是怎么想的?
生2:我们好像很倒霉啊!
生1:如果我们没有找到这个草垛,咱们俩现在不都得冻僵了?
生2:可是我们找到了啊,我们还是挺幸运的。
生1:如果大雪仍继续这样下的话,我们可能要在这儿呆几天。
生2:别担心,我会给你吃的。
生1:恩。我知道。
生2:我是说,我需要你,你也需要我,我们永远不分开。
生1:你不会说话,但我知道你懂了。我需要你,你也需要我,对吗?”
生2:是的,我们永远在一起。
师:这些对话,把阿隆对兹拉特的依赖和兹拉特对阿隆的体贴描绘得活灵活现。
师:经过了暴风雪之后,兹拉特的命运改变了吗?
生:此后,全家人谁也没有再提起卖兹拉特的那件事。
阿隆的母亲也能……兹拉特也有一份……兹拉特也不离开,坐在炉旁,在闪亮的烛光里,看着嬉笑玩耍的主人们…… 师:假如家里经济再陷入困境,会不会宰杀或卖掉兹拉特?为什么?
生:不会了。因为兹拉特已经是这个家的一份子了,两者的感情已经牢不可破了。
师:历经“生离死别”和失而复得的情感淘漉之后,才终于让勒文全家与山羊兹拉特的情感超越了简单的人与动物这一有着内在等级关系设置的阶段,进而真正具有了平等的可能。而这样的爱也就有了双向的可能性。双向的爱就相对比较稳固,而不会轻易被打破。可联系一下生活。
爱是一种胸怀,宽广有容、平和慈悲,并非局限于一时一地一己之身,而是超越了人与动物、贫富与阶级、国家与民族的界限。
比较阅读:
咬舌自尽的狗
□ 林清玄
有一次,带家里的狗看医生,坐上一辆计程车。
由于狗咳嗽得很厉害,吸引了司机的注意,反身问我:“狗感冒了吗?”
“是呀!从昨晚就咳个不停。”我说。
司机突然长叹一声:“唉!咳得和人一模一样呀!”
话匣子一打开,司机说了一个养狗的痛苦经验:
很多年前,他养了一条大狼狗,长得太大了,食量非常惊人,加上吠声奇大,吵得人不能安宁,有一天觉得负担太重,不想养了。
他把狼狗放在布袋里,载出去放生,为了怕它跑回家,特地开车开了一百多公里,放到中部的深山。
放了狗,他加速逃回家,狼狗在后面追了几公里就消失了。
经过一个星期,一天半夜听到有人用力敲门,开门一看,原来是那只大狼狗回来了,形容枯槁,极为狼狈,显然是经过长时间的奔跑和寻找。
计程车司机虽然十分讶异,但是他二话不说,又从家里拿出布袋,把狼狗装入布袋,再次带去放生,这一次,他从北宜公路狂奔到宜兰,一路听到狼狗低声号哭的声音。
到宜兰山区,把布袋打开,发现满布袋都是血,血,还继续从狼狗的嘴角流溢出来。他把狗嘴拉开,发现狼狗的舌头断成两截。
原来,狼狗咬舌自尽了。
司机说完这个故事,车里陷入极深的静默,我从照后镜里看到司机那通红的眼睛。
经过一会儿,他才说:“我每次看到别人的狗,都会想到我那一只咬舌自尽的狗,这件事会使我痛苦一辈子,我真不是人呀!我比一只狗还不如呀!”
听着司机的故事,我眼前浮现那只狼狗在原野、在高山、在城镇、在荒郊奔驰的景象,它为了回家寻找主人,奔跑百里,不知经历过多么大的痛苦,好不容易回到家门,主人不但不开门,连一句安慰的话也没有,立刻被送去抛弃,对一只有志气有感情的狗是多么大的打击呀!
与其再度被无情无义的人抛弃,不如自求解脱。
司机说,他把狼狗厚葬,时常去烧香祭拜,也难以消除内心的愧悔,所以他发愿,要常对养狗的人讲这个故事,劝大家要爱家中的狗,希望这可以消去他的一些罪孽……
唉!在人世间有情有义的人受到无情的背弃不也是这样吗?
生1:我觉得这个司机还不够耐心,他如果能多点耐心,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他又怎么会一直生活在悔恨之中呢?
生2:我觉得这条狗还不够聪明,能够懂得一点迂回政策就好了。一次不能感动主人没关系,第二次、第三次……总有一天会感动的吧,何必走上这样一条不归路呢?
生3:我觉得这条狗对自己的主人爱的很深沉爱的很热烈,否则也不会选择这样的方式来结束自己。也许索爱无望吧,那还不如早点离开早点放手!
师: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物犹如此,人何以堪?它让我们更深入地思考如何与动物、与自然相处,也让我们更深入地思考如何接受爱如何施与爱。
大爱无疆,愿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爱理感受感动,并在感动中施与更多的爱。
-
佚名: 微博 /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2011年第2期
-
佚名: 微博 /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2011年第3期
-
佚名: 怪才 /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2010年第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