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名师课例 语文名师课堂实录 ID: 402653

[ 佚名 文选 ]   

高尔基《海燕》教学实录

◇ 佚名

高尔基《海燕》教学实录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一定知道这样一个人,(你可以响亮的喊出他的名字)他是世界文坛上的巨匠,被尊称为苏联文学之父,他有一个苦难又传奇的童年。
生:高尔基。
师:俄国的1905年,,正是革命的前夜,当时人民群众的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沙皇反动统治加紧镇压,这时有这样一部作品,有如春天的旋律,时代的前奏曲,革命的宣言书,它以深刻的思想,锐利的锋芒,激越的情感震撼了文坛,这就是充满战斗豪情的散文诗——海燕,下面来感受高尔基给我们带来的强撼的生命之音。
一、整体感知,领略海燕的风采。(让学生认识、感受海燕的形象,让学生对海燕有初步的认识。)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听配乐朗诵,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跟着一起去读。(多媒体播放配乐朗诵学生沉浸在所创设的意境中)
师:听完朗诵,你的心情怎么样?是不是很激动?我想你的眼前一定出现了一副画面,构想一下,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生:看到了波涛汹涌的大海上乌云翻滚,狂风大作,暴风雨就要来了。
生:我看到了大海上海燕在飞翔,其他的水鸟都躲起来了。
师:很不错,还有吗?(气氛很热烈,好多同学都跃跃欲试)
生:我看到的是暴风雨来临之前,海燕在大海上勇敢的飞翔。
师:你非常了不起,语言表达很有概括力。
师:好,下面我们自由的朗读课文,你可以选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段或几段读,朗读时注意你的感情。并且充分地体味文章展现的画面。(学生大声地朗读课文)
师:这是首富有音乐节律的散文诗和流动感的画,这副画中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学生静静的思考中)(教师进一步启发)想一想,是什么让你刚刚心情那样激动?
  (有同学先举手,接着好多同学举手)
生:是海燕!
生:对,我觉得是海燕的那种精神,一种勇敢、无畏的精神。
生:是,那是一种面对暴风雨,不退缩,永往直前,敢于搏斗的精神!
师:说的好极了!看来,大家真正的走进了课文中,走进了作者的感情世界。
二、品味语言,赏析形象——自主品味,个性化解读。
师:通过上面的朗读我们从这首散文诗里初步感受到了本文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美,那么,你心目中的海燕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让我们一起再读课文,与文字深入接触,品味语言,勾画出你认为精彩的语句,说说你对海燕这一形象的感受?(教师巡视,适当点拨,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可以互相合作)学生都认真、投入的朗读,并且圈点勾画出要点。
师:把你的感受和大家交流交流。(鼓励学生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生:我觉得课文开篇的“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的飞翔”一句写得很精彩。
师:说说你的理由好吗?
生: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说明一场暴风雨正在孕育。就在这样的环境中,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乌云和大海之间高傲地飞翔,表现了海燕勇敢无畏的矫健姿态。
师:举例说说哪个词用得好呢?
生:“高傲”这个词写出了海燕藐视恶劣环境的英勇气概。而且作者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海燕以人情态,赋以人的神韵。闪电的比喻用得也很恰当。
师:你觉得这句用什么样的感情基调读合适?
生:激昂!(学生示范读,大家鼓掌)
师:太精彩了!看来,你很会赏析。我还非常想听听其他同学的感受。
生:我喜欢“一会儿,翅膀碰着海浪,一会儿,箭一般的直冲云霄,它叫喊着......”这一句,(老师微笑着点头,示意他说下去)因为这一句作者同样也运用了修辞手法,形容海燕“箭一般的……冲”“叫喊着”把海燕无畏的姿态刻画得很形象。
师:不错,看来同学们很懂得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去赏析语言,你一定也找到了类似的句子吧?(好多同学点头)那你觉得有没有好处呢?
生:很生动。
生:有感染力。
师:嗯,对,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有利于表情达意,有利于增强文章语言的抒情色彩以及感染力。
生:文章的第十段、十一段很精彩。我很想读出来。
师:太好了,老师很欣赏你的勇气。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老师给予朗读节奏、感情上的指导、示范)
生:通过这段文字的描绘,海燕在我心中的形象更加清晰了,你看海燕不畏强暴,它飞舞着,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它面对恶劣的环境仍然充满信心地大笑,还大声号叫,它为暴风雨的迫近而欢乐,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这里写出了海燕的乐观、无畏以及信心。
生:我对文章结尾的感受最深: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这是海燕的呼唤,这就象……象海燕的宣言书,很有英雄气概。
生:充满了力量,充满了豪情,我也感受到了。师:对,你们的感觉很敏锐,这一句掷地有声,是全诗豪壮之美的至高点,全诗的最强音!我们朗读时,应用豪壮的语气,一字一顿表达最强烈的情感。
生:我很欣赏作者写其他海鸟的那几句。(很有感情的读“海鸥……躲藏在峭崖底下)这段文字作者通过其他海鸟的表现和海燕进行对比。
师:海鸟是什么样的表现?
生:从“呻吟、飞窜、恐惧、掩藏、胆怯、躲藏……”这些词来看,它们都是惊恐万状的,这样就能突出海燕的勇敢、乐观。
师:好,由此可见,在刻画形象的过程中,不仅可以直接从正面去写,还可以间接的描写。还有吗?
生:还有这段“乌云越来越暗……把这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水沫。”
师:先等一下,我们一起把这段文字朗读一下。(学生齐读)
师:听听你的看法。
生:这是一段环境描写,表现出当时环境的极端恶劣。而且在描写中把狂风拟人化了,写出了它的猖獗气焰。比如说:抱、甩、摔、狠狠。
师:动词把握的很准确。作者这样写的目的呢?
生:衬托海燕。环境越恶劣越能突出海燕的精神。
师:你很有头脑,作者把海燕放到一个充满惊涛骇浪的环境中描写,有助于展现海燕的无畏与乐观坚定,使海燕的形象血肉丰满。当然,除了烘托外,给作品带来了浓厚的抒情气氛。
师:作品的氛围经过层层渲染后推向了高潮,也最终完成了海燕形象的塑造,至此,我们应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对海燕的情感态度——
生:赞颂之情。
师:对,高度的赞颂之情。
三、 问题探究——把握海燕的形象内涵,揭示象征意。
师: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常在海面上飞翔,这本是自然现象,这首散文诗不仅仅使我们从外在形象上了解了海燕,而且,使我们从一定的思想深度上感受到海燕这一形象的高大与可敬。高尔基在1905俄国革命来临之前塑造这样一个形象,是不是另有深意?
生:是的,我觉得是在赞颂人!
师:是什么样的人呢?这运用了什么手法?文中还有其他的形象有什么寓意?(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采用自主、合作的方法)
(讨论后互相交流)
生:海燕在文中是指革命者。因为我觉得海燕的勇敢与无畏和革命者的精神很相似。
生:我同意,自然界的暴风雨就如同革命的暴风雨。
师:你们很善于思考。说得很贴切。运用了什么手法呢?
生:这个问题我们也讨论过了,很像我们以前学过的象征。
生:我们也同意,是象征。
师:看来,我们大家在阅读上已经有了相当的理解力。
生:海燕象征英勇无畏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那么,海鸭、海鸥、企鹅象征的是种种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
师:大海呢?
生:是革命高潮中的广大人民群众力量。
师:可以说象征手法的运用,使人们从鸟儿的叫喊声中听出了革命先驱对暴风雨的渴望,看到了革命勇士搏击长空的雄姿,使文章不仅具有了散文的形式美,又具有了诗歌的意境美。
师生齐读课文,深入体会海燕的形象。
四、 拓展延伸——抒发你的情怀
师:作者以炽烈的情感壮写出油画般浓烈、鲜明的色彩,给人以震撼心魄之感,我想,也应触发你感情的共鸣,一句话评价海燕,表达你的震撼。
生:我觉得他是勇敢的斗士、反抗的精灵。
生:无畏的革命者。
生:迎接暴风雨的先驱。
生:划破乌云的利剑。
师:我们领略了海燕的形象,今天,远离了革命风暴,你的人生是否经历过暴风雨?你觉得你是否是一只勇敢的海燕,讲述你的故事,唱响一曲心中的海燕之歌。(多媒体画面背景音乐朗诵再现海燕形象)
(学生用自己的经历,表达对海燕的赞叹及从中受到的启示。)并用文字展现出来,(课后作业)
师:我们在美的享受中解读了作品,感受到了作者的爱憎分明、抑恶扬善的情感,感受到了海燕穿越时空的壮美,让我们也做那勇敢飞翔、搏击长空的海燕吧!

高尔基《海燕》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