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材 S ID: 135085


散文家谈散文

◇ 佚名

  散文家谈散文·关于散文《白鹭》
  【预习要点】
  1、《关于散文〈白鹭〉》是一篇随笔式的评论。作者晓雪既是诗人、散文家,又是评论家,这篇文章具有挥洒自如的特点,又兼具文笔优美和科学严谨的品性。全文在随意性的文字中蕴涵严谨的逻辑和科学的道理,大处着眼,以大写小,小中见大,从散文的特征和散文风格的多样性落笔,大气而不拘束。
  2、文学常识填空。
  ①散文的特点是_________,散文家晓雪说:“我喜欢散文,就在于它的_________和_________,就在于它是一种没有_________的最_________的文体。
  ②郭沫若,四川乐山人,原名_________,号_________,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他在文学方面的著作很多,有诗集《_________》、话剧《_________》等。
  3、请依据你的理解,试给晓雪的《关于散文〈白鹭〉》重拟一个标题,要求形象生动,能揭示出白鹭的独特之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堂研讨】
  1、《关于散文〈白鹭〉》在谈到作者喜欢各种风格的散文时,以一些作家为例,并扼要地指出他们在艺术风格上的突出特色。你知道作者这样写的意图吗?
  作者指出这些作家风格上的不同,一方面有力支撑作者上文提出的观点,同时也为下文概括郭沫若的散文风格作一个铺衬。另一方面也可以使读者在比较中对郭沫若的风格有更准确的把握和理解。
  2、《关于散文〈白鹭〉》的第四段是全文的核心段落,它着重指出了《白鹭》的写作特点,而作者仅用了一句话(”抒写了作者对白鹭的独特的感受和独到的认识“)来写自己的感受,其余则大量引用原文,再没有过多评论。这是散文家、评论家在评散文吗?
  对于具体的描写对象白鹭,晓雪以引用原文的方式表达出他对郭沫若”绝妙地描绘“的文字表现能力的赞叹,这也似乎在证明,只有引用原文才能证明这种”绝妙地描绘“所达到的艺术境界了。这种写法也体现了作者对文章风格多样性的见解。
  3、你是怎样理解晓雪在《关于散文〈白鹭〉》中引述清代散文家姚鼎的一段话的?
  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寥廓。
  这段话以一连串的比喻说明文章的一种很高的境界,也说明了阳刚和阴柔等不同的文章风格。课文的引文着重说明了一种”柔婉“风格散文的艺术魅力。作者引述这段话是为了说明郭沫若的《白鹭》是一篇境界和品位很高的散文,是郭沫若”豪迈激越、气势磅礴“的风格以外的又一种”柔婉清丽、秀美含蓄“的风格,意在告诉读者要感受这篇散文的魅力和艺术价值,必须用心品味,否则是无法发现水面的涟漪和珠玉的光辉,是无法听出寥廓天际的鸿鹄的鸣叫的。
  4、《白鹭》的第七段中写白鹭”站立在小树的绝顶“,”人们说它是在望哨“,作者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作者不同意这种看法。其理由是:①从句式”人们说……可它真是……“来看,隐含了作者对人们意见的否定,如果认同人们的意见,一般不会运用这样的句式。②从全文看,作者赞颂的是白鹭的”常见“的容易被人们忘却的”美“”清澄“的优美,而不是”铿锵“的美。
  5、《白鹭》结尾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想一想,结尾句中”实在“一词能否去掉?”韵在骨子里“是什么意思?结尾句在表达上为什么与开头句不一样?
  ”实在“不能删,它是对上文描写的一个总结,既突出了作者的认识和感觉,表现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赏;又呼应了开头,使文章首尾圆合,浑然一体。”韵在骨子里“指自然而成,平凡而不易被人发现。开头句的比喻旨在点出作者的发现,引出下文;结尾处的两句比喻是对全文的总结,在上文描写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出白鹭美的本质。
  6、《白鹭》的艺术特点。
  一是不像通常的咏物散文那样对描写对象作详尽细致的客观描述,而是以粗线条的勾勒和大写意的手法表现歌咏对象。如:”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究竟怎样适宜,他却不再正面作具体的描写。正是这样的写法显示了文章的个性,表现了作者重在抓住歌颂对象的神韵而不拘泥实在描写的独到风格。
  二是巧用衬托比较手法。如写白鹭晴天的清晨”悠然“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则以”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来衬托。
  【训练设计】
  一、基础知识。
  1、给加点的字注音。
  隽(   )永      绮(   )丽      睿(   )智   蓑(   )毛长喙(   )      铿锵(   )(   )   鸿鹄(   )   黛(   )寥廓(   )(   )   嵌(   )       嗜(   )好   鼐(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郭沫若的散文像他的诗一样,有的写得豪迈激越,气势磅礴,也有的写得柔婉清丽,隽美含蓄。
  B、《白鹭》就是一篇能让人反复地品味的好散文。它是一首精巧的诗,言有尽而意无穷。
  C、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一一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D、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3、下面的句子分别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① 我喜欢鲁迅的深沉冷峻、巴金的自然真挚、茅盾的淳厚质朴、冰心的婉约清秀。
  ② 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
  ③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4、仿照下面的句式和修辞方法,以”季节“为内容写一段话。
  例句:我喜欢读各种风格的散文,喜欢鲁迅的深沉冷峻、巴金的自然真挚、茅盾的淳厚质朴、冰心的婉约清秀。
  例句:我喜欢一年四季,喜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中考解析。
  5、黑龙江中考题: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成就了轰轰烈烈的事业,而在于具体做好了什么。所以,见到茂密的森林,你只盼无愧地做森林中挺拔的一棵;见到美丽的花园,你只盼无愧地做花园中普通的一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虽是一棵,却能抗击风雨;虽是一朵,却能装扮春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人生也就无悔了。
  6、连云港中考题:请依照下面例句,写出你对人生的感悟。
  要求:(1)与例句句式相同; (2)上下文语意连贯; (3)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例句:人生是一支歌,悠扬的旋律谱写出你春天的耕耘和秋天的收获。
  仿写:人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理解。
  (一)阅读《白鹭》,回答问题。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莺设计出的镜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不是安稳,而它却很叫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或许有人会感着美中的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一一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7、文章的第一段只有一句简短的话,你认为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的具体表现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文章在着重写白鹭的同时,还写了白鹤、朱鹭、苍鹭等,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作者说”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从全文来看,白鹭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如何理解”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这篇散文表现了郭沫若创作的何种风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甲同学把第⑦段的内容概括为 ”白鹭望哨图“ ,但乙同学不同意,认为这样概括不对。请根据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写点评也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仿照下面句子写的点评,给其它两句作点评。
  句子: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点评:用排比手法表现出了白鹭外表很适宜、结构匀称的特点。
  句子: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
  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子: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预,看来像不是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
  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我国古典诗词中描写”杜鹃“、”黄鹂“、”白鹭“的脍炙人口的诗句不少,请各写出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关于散文<白鹭>》,回答问题。
  我喜欢散文,就在于它的随意性和多样性,就在于它是一种没有固定格式的最自由自在的文体。
  因此我喜欢读各种风格的散文,喜欢鲁迅的深沉冷峻、巴金的自然真挚、茅盾的淳厚质朴、冰心的婉约清秀,也喜欢林语堂的幽默隽永、徐志摩的浓艳绮丽、汪曾祺的恬淡纯净、秦牧的博识睿智……郭沫若的散文像他的诗一样,有的写得豪放激越、气势磅礴,也有的写得柔婉清丽、秀美含蓄。比较起来,我更喜欢他的后一种散文。这篇五百字的《白鹭》,就是后一类散文的典型例子。
  这篇散文,用非常精彩、极其简练的文字,抒写了作者对白鹭的独特的感受和独到的认识,绝妙地描绘出白鹭”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的美。”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的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不,歌未免太铿锵了。“我想起古人的描述,”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寥廓“。
  莱辛说:”不要让人一看了事,应让人品味,反复地品味。“《白鹭》就是一篇能让人”反复地品味“的好散文。它”是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言有尽而意无穷。
  16、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隽永(     )       ②liáo廓(     )      ③绮丽(     )④睿(     )智       ⑤冷jùn(      )      ⑥恬淡(     )17、请你仿照下列语段的表达形式再写两个短语,本文中提到的作家除外。
  因此我喜欢读各种风格的散文,喜欢鲁迅的深沉冷峻、巴金的自然真挚、茅盾的淳厚质朴、冰心的婉约清秀,也喜欢林语堂的幽默隽永、徐志摩的浓艳绮丽、汪曾祺的恬淡纯净、秦牧的博识睿智、                     、                     。
  18、第⑤段引用名言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我“喜欢散文的原因是什么?(原文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你知道第二段中的这些作家的作品吗?请列举一到两例并讲述你的阅读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仿写句子。
  白鹭是一首诗,《白鹭》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关于散文《白鹭》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拓展延伸】
  1、  关于”白鹭“的诗歌。
  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杜牧《鹭鸶》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渔歌子》
  2、写一般文学评论的方法。
  A、能写出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B、就语言、风格、艺术手法、立意等方面做出具体的分析评论;C、可以适当引用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评论文章;D、可以巧妙运用原文来评论。
  3、散文欣赏。
  翠拂行人首丰子恺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当年,湖畔有香尘十里,春风把柳陌的碧绿都凝住,映得有半湖闲闲的春色。
  那时,我还年轻,总爱过着雕鞍顾盼、有酒盈樽的疏狂日子,等闲了春的殷勤,柳的依依。
  有一天,我向江南告别,只为自信抵得住漠北的苍茫。我对拂着的柳说:”你别挽留,我有出鞘宝剑,自可不与人群。“蓦地,我从梦中醒来,发现了雨雪霏霏,发现了满头华发,发现了四壁空虚。
  我已经很累了,什么都不愿想,只想念曾拂我首的柳丝。
  【参考答案】
  预习要点:
  2、①形散神不散  随意性  多样性  固定格式 自由自在②郭开贞  尚武  女神  屈原3、如”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训练设计:
  一、基础知识。
  1、juàn  qǐ  ruì  suō  huì  kēngqiāng  dai   hú  liáokuò  qiàn  shì  nài2、D3、① 排比  ②反问  ③比喻4、如:我喜欢一年四季,喜欢春天的万紫千红、夏天的绿树浓阴、秋天的累累硕果、冬天的皑皑白雪。
  二、中考解析。
  5、如”见到奔腾的江河,你只盼无愧地做浪花中的一滴“、”虽是一滴,却能滋润禾苗“。
  解析:做这个题目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领会句中修辞手法的运用,除了排比,还有比拟。二是每个比喻之间是”大“与”小“的包容关系。三是设喻的角度不能重复。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要注意语意连贯、前后呼应、手法一样,句式相同。
  6、人生是一首诗,悠远的意境抒写着你失意的懊恼和成功的欢乐。或人生是一台戏,精彩的剧情演绎着你创业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
  解析:题目的三点要求限定了仿写句的”形“式,人生的感悟则是仿写句的”神“韵。弄清例句的话题,表达所需的道理。
  三、阅读理解。
  (一)7、统领全文,突出了全文的中心。
  8、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9、以白鹤、朱鹭、苍鹭等相近或同类的动物来比较,就充分表现了白鹭的”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的特点。
  10、白鹭的美体现在:色素配合和身段大小都适宜;恬淡、悠然的内心。
  11、可以理解为乡居的生活中因为有了白鹭而充满了生机,寂静的天空中因为有了白鹭而显得具有生命活力。
  12、这篇散文表现了郭沫若柔婉清丽、秀美含蓄的创作风格。
  13、没有标准答案。参考:乙同学有道理,因为作者并不认为白鹭是望哨。理由:
  (1)文中说:”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是反问,否定了”望哨“之说;(2)文中还有”看来像不是安稳,而它却很悠然“放哨的哨兵是不可能悠然的。
  14、(1)用拟人和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写出白鹭与水田的配合适宜、和谐,给人以美感;(2)用拟人和对比手法刻画出在小树绝顶,白鹭悠然而立,给人一种清新高洁之感,超凡脱俗之美。
  15、杜鹃:”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黄鹂:”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白鹭:”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
  (二)16、略。  17、略。   18、作者引述这段话是为了说明《白鹭》是一篇境界和品位很高的散文,体现了郭沫若”柔婉清丽、秀美含蓄“的一种散文风格,意在告诉读者要感受《白鹭》的魅力和艺术价值,必须用心品味,否则无法发现水面的涟漪和珠玉的光辉,是无法听出寥廓天际的鸿鹄的鸣叫的。    19、略。     20、略。    21、略。

所属教材
佚名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