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分向来都是一桩神奇的案例,我相信自己与故事就有那么一点儿联系,从看故事、听故事,到自己创造故事,如果我是一张纸,那它便是背景,永永远远,混合在一起。
看故事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
你千万不要去相信一个说自己从来不看也不相信故事的人,他是骗你的,就像缺乏内脏的躯体一样不完整也不可能。我看故事,总是爱躺在床上蜷缩着,从北国的山到南国的水,哪怕是眼前的星辰一闪而过的神奇,手接嫩叶滴下凝露时的清爽,这些感觉,通通积存于我的心里——故事就在这里。
我相信,这是我与故事结缘的初始。
听故事是让人感到惬意的事。
故事中永远包含着说不清的道理和理不清的复杂关系。我愿意坐在地上品味,有时这种感觉是死板的,有时又是鲜活的。故事是一蹦一跳的豆子,我想我会把它们捡起来,用记忆和回味的银丝将其串成一个环,不吊在耳朵上,不挂在脖颈处,不连在手腕边。很自然地,它会掉进我的右边胸口的口袋中——故事在这里。
我便相信,这是我与故事熟知的过程。
创造故事有可能是在一朝一夕中完成的。
并非刻意,走过的每一步路都会留下痕迹,用手抹不掉,用水洗不去,是那么大而白净的一张纸,勾勒的是属于自己的背景。
你自己看呀,故事,你把我描绘成了什么,这些事可谁都不能说,受伤和愈合,残忍与温柔,错过与偶遇,只有你,对,只有你,只有你完完全全、原原本本地记录了我,是我的行为创造了你,你又在写我。
我要相信,这是我与故事永不分离的见证。学着我做:把手掌张开放在桌子上,深吸一口气,闭上眼睛,慢慢地伏在桌面上,心中想着故事。你会和故事呼吸到同一口空气哦!这是它告诉我的,这是我与故事的大秘密。
我们没有前世,没有后世,只有今生。
当六月份的雨滴敲打窗户的时候,你知道吗,我在这里写了一篇我与故事之间的故事。故事你又知道吗?故事你一定知道,这个小小的故事,名字叫做《我与故事》。
点评:本文作者跳出大多考生选材范围,不受所供材料的暗示影响,从自己观察视野出发,写自己的真实感受、真实体验、真实情怀。从可写性看,本考生不但能写,独辟蹊径写我与故事的故事,而且还善写,他用“看故事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听故事是让人感到惬意的事”,“创造故事有可能是在一朝一夕中完成的”这三句话来勾连全文,并铺陈叙写;又以“我相信,这是我与故事结缘的初始”,“我便相信,这是我与故事熟知的过程”,“我们没有前世,没有后世,只有今生”来小结,写出自己与故事的相识、相知的过程,处处扣住“情有独钟”这个话题。在行文进程中,不时点题,文中多处出现“我”和“故事”的字眼,时时提醒“读者”我在演绎“情有独钟”这一话题。(池国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