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种热带观赏鱼,在小鱼缸里不管养多长时间,也只能长到3寸来长。然而,将这种鱼放到大水池中,两个月就可以长到一尺长。
狼是一种有极强好奇心的动物,它们对周围的环境总是充满兴趣,不断体验,从而躲避危险,发现食物,顽强地生存下来。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随机挑选出一些学生作为“最有前途者”,然后将名单交给班主任。由于老师对这些学生寄予了更大的期望,八个月后,他们的成绩明显提高。
以上现象启发人们认识到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导引】
全国新课标卷(陕西、黑龙江、海南、宁夏等省区用)的作文题,延续了前四年的命题思路,属于典型的新材料作文。所供材料有三则,材料一为热带观赏鱼的成长,材料二为狼对环境的体验与适应,材料三为心理学上有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其内涵上有共通之处,那就是三则材料后命题人所归结的“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
细一点分析,可发现每则材料各有其侧重点:第一则材料表明“环境”影响“成长”——“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拥有一个开阔的、宽松的、有利于张扬个性的环境,是激发人才潜能的重要条件。当然,换一个角度思考的话,热带观赏鱼为人类所豢养,生存环境无法由自己选定,而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很多时候可以自选(或需要自创)成长的舞台与空间;年轻人要想使自己长大到极致,就不能拘泥于一个小小的“鱼缸”自我满足,应该到更广阔的环境中去自由驰骋。第二则材料突出狼“对周围的环境总是充满兴趣”,带着“好奇心”熟悉环境,并在“不断体验”中适应环境,这意味着人才成长总是伴随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对生活的兴趣,离不开对环境(尤其是那些不利的环境)的主动适应与深度熟悉,少不了一种“顽强”的意志。或者说,这则材料侧重的是人才成长中的自身努力。第三则材料所引“罗森塔尔效应”又名“期待效应”,它说的自然是人才是在期待中产生的,积极的心理暗示具有强大的激励作用。“罗森塔尔效应”体现的是一种教育的智慧,强调教育者要给予学习者尊重、信赖、理解和热爱,对其怀有一种较高的“人际期望”;这一效应也适用于企业管理等其他领域。
佳作show 1
张爱玲的遗憾
◇ 陕西一考生
张爱玲是上海滩的传奇,用贾平凹的话说,她是个“会说是非的女狐子”“嘟嘟嘟地唠叨不已”。张的文笔很不错,时而隽永,时而辛辣,哪一本书不是风靡全国几十年?可是,为什么张爱玲直到今天都只是一个“著名作家”,而鲜有书评家尊其为“伟大作家”呢?
我想,张氏的遗憾,缘于她自己为自己设定的小环境。
张爱玲的书多写些上海滩老弄堂里大家族的细屑小事,多写些白流苏们的爱情。而在20世纪里,人世间的沧桑巨变,民族的大悲大喜,便都只成了搭建起来的一个个舞台背景,隐在这一段段儿女情长背后,只为证明这些传奇恋情足可以“倾城”。时代的大背景,民族的大环境,就这样隐隐约约、影影绰绰存在于遥远的地方,让人看得不真,觉得不深。而张爱玲,却沉溺在自己过去簪缨世家的小天地里,偶尔探出头看一眼外面的世界,便又缩回去,继续她小环境里琐细的感情描摹。
20世纪,文坛巨星们闪耀于天空,而这些文坛骄子们,正是把自己融入时代洪流奔涌向前的大环境中,正是把自己的才情与民族的命运相结合,才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鲁迅为民族疗伤医疾,以尖锐的文字匕首刺向时弊,他是我们的“民族魂”;夏衍敢为人先,一篇《包身工》,让人们关注更多的“芦柴棒”的悲惨命运;何其芳从重庆奔赴延安,摆脱了田园牧歌的空虚,把握住了民族的脉搏;沈从文从古都遥望湘西,为纷乱的中国呼唤纯粹的净土……他们,让自己置身于时代的大环境中,与最广大的民众一起沉浮,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而时代回馈他们的,是他们的千古文章、文采风流,是青史上的永垂美名,万人景仰。
显然,张爱玲没有这样做,终其一生,她也没有摆脱没落世家代言人的角色,她的心也没有走出过雕栏画栋的宅院。这个积蕴深厚的环境,让她有“出名要趁早”的强烈意识,却也把她的思想给钳制住了,限制了她取得更大的成就。张爱玲的杂文其实对人性的认识也是比较深刻的,只是囿于社会阅历的不足和接触人群的单一,她无法写出更多有深度的文章。不然,以张爱玲的才情,怕会有更多的经典传世。
天井四方方,小鱼囿中央;只喝井里水,永远养不长——或许,张爱玲的遗憾正在于此。斯人已去,留给我们的,只是高墙庭院里,一个美丽但却苍凉而孤独的背影……
【亮点品味】
这篇文章优点主要有三:一是扣题紧密。选点切入时,作者并没有面面俱到,而是紧紧围绕第一则材料拓展思维,在作者笔下,“张爱玲的遗憾”就是在小鱼缸里生活而长不大的热带观赏鱼的遗憾。二是认识独特。文章开篇设疑,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第二段直接亮出自己的见解——“张氏的遗憾,缘于她自己为自己设定的小环境”。这样的观点,虽不能说超尘拔俗,却也可算独出机杼了。三是写法成熟。作者为了阐明己见,既正面评述张爱玲创作特点受制于生活环境,又合理恰切地以鲁迅、夏衍、何其芳、沈从文为例,让他们与张氏形成鲜明的比照,使文章更具说服力。写法成熟,还体现在说理中融入形象化的描述等。
佳作show 2
丹墨莲梅
◇ 陕西一考生
鱼生活在小水缸中就长得小,到了大水缸中就会长得大,环境决定着鱼;狼不断探索着新的环境,生存技能不断提高,环境改变着狼;被周围的人认为是“最有前途者”,于是学生的成绩就会不断提高。环境,的确影响着人。
古人也说过:“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处于香的环境,自己也会香,处于臭的环境自己也会臭。这句话的意思是香臭丹墨会影响人,周围的环境会把人影响到与它融为一体,所处环境会影响一个人的成败。
但是在环境面前,人就只能任环境改变自己、塑造自己吗?
自古便有“乱世出英雄”这种说法。春秋战国,群雄混战,杀人盈野,民不聊生,在这种环境中,人们都退缩了吗?儒者在颠沛流离中思考“王道之始”在哪里,于是成就了千古至圣;战者在流血漂橹中思考“不战而屈人之兵”,止戈为武,于是成就了兵圣。此外,偏僻的南阳并没有把诸葛孔明变成鄙陋的村夫;蛮荒的北海没有把苏武变成西伯利亚的牧民;清净的寺庙也没有把朱元璋变成虔心向佛的和尚。
民族英雄林则徐,任两广总督时,可以在烟馆遍地的国内环境中,烧起一把硝烟的熊熊烈火,让国人迷离的双眼从鸦片缭绕的青烟中睁开。即使后来因此被贬西北边疆,他仍然没有因为环境的恶劣而停下他为民造福的脚步。在风沙中,他徒步勘测地理状况;在干渴中,他尽心竭力规划设计,因地制宜地大力发展坎儿井,人们至今还称其为“林公井”,清流泽被世人,惠及子孙。
环境固然可以影响人,但是却不能起到决定作用。种子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土壤里,但是它不会被永远埋没,依然可以择机萌发;雏鹰生活在悬崖峭壁上,但是没有因此而蜷缩待毙,依然可以勇敢地振翅高飞,翱翔天宇;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梅,凌寒独自开,暗香盈风雪。
环境如丹如墨会改变一个人,但是,人也可以如莲如梅不被环境所改变,在坚守中绽放自己,成就自己。人,勿以丹、墨为借口,要以莲、梅为榜样!
【亮点品味】
文章第一段,作者以自己的话归纳作文供料,用语概括、凝练,第二段顺这层意思稍加拓展,引文中出现了“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这样暗扣题目的句子。出彩之处从第三段开始,一个反问句,明确揭示了文章的观点,然后,“面”上的材料(第四段)与“点”上的事例(第五段)信手拈来,雄辩地证明了“环境固然可以影响人,却不能起到决定作用”;在此基础上,作者又结合自然界的一系列现象作类比论证,进而顺理成章地推导出“人,勿以丹、墨为借口,要以莲、梅为榜样”这样富于韵味的妙语。
供稿 唐惠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