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我的老师》实录及反思
◇ 佚名
契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我的老师》实录反思 二班的学生一向是比较沉闷的,此课则不然,学生的反应积极热烈,问题层出,释题序然,超出我的预料。整节课基本是默读之后,提问题和解问题的过程。比较扎实的是贴近文本文字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心里,抓住了学生感兴趣的质疑,通过他们自己的解读,逐一得到解决。质疑是他们的,解读也是他们的,我只做了引导。契合学生的心理,契合学生的思维,跟随思维走向,导引课堂方向,向文字更深处漫溯。只有契合学生的,才是效果最好的,才是生成最丰的。 以下本课部分实录,留作资料: 以默读的方式读课文并考虑:有何问题?读懂了什么? 学生默读后,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疑问,经过梳理顺序,简单板书如下: 1、蔡芸芝老师是女的,为何称为“先生”? 2、“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落”为什么不是“劈”? 3、既然是惩罚,为什么“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4、“教鞭轻轻的敲在石板边上”,为什么是“轻轻的”? 5、“狡猾的眼光”,狡猾是贬义词,为什么用狡猾呢? 6、“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急于模仿”,为什么“默默的”?为什么“模仿”老师呢? 7、“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它”,为什么这样说呢? 8、“我的母亲常常站在一张褪了色的神像面前……”,为何要写“褪色”呢? 9、为什么写“反动派”在我耳边“猛喊”? 10、蔡老师为何写信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呢? 11、为什么说是“莫大的支持”? 12、为何现在对那首诗歌记忆犹新呢? 师:读出问题很好,有没有读懂一些东西呢?(沉默静思) 生1:我读出我们对蔡老师的感情非常深。 师:这是怎样的一种感情呢?谁再来说说,读懂了什么?(板书:对蔡老师的感情深) 生2:我对蔡老师有一种深深的依恋。 师:具体了,依恋非常的深。(板书:依恋) 生3:蔡老师慈爱公正,对我们无私的爱。 师:(板书:蔡老师对我慈爱、公正)只要抓住这两点,其实一切的问题就都解决了。谁再来说说看。 生4:“我们默默看着她……急于模仿”,默默是因为我们不愿意打扰到蔡老师,一个特别小的孩子想要守卫他们的老师,可以看出对蔡老师的喜爱。 师:是啊,是一种喜爱乃至崇拜。还读懂了什么? 生5:“小反动派”的“猛喊”是一种幸灾乐祸。他们对于作者爸爸不在这里,他们高兴,羞辱作者,给作者很深的伤害。 师:你读读这里。 生5读,有情有境,非常好。 师:如果他们在你的耳边喊这样的话,你会如何?作者是怎样说的? 生:那时的我,真好像死了父亲似的那么悲伤。 师:他们的恶作剧使我的心灵受到了—— 生:伤害。 师:小孩子之间的这种恶作剧,在大人看来可能算不了什么,但是在那时,童年的我来说呢? 生:是个大事。 师:你从哪里看出是大事情呢? 生6:像死了父亲似的悲伤,在大人的眼里可能是小事,但在我的眼里却是大事,我非常的悲伤。我非常的在意这件事。 师:既然这样,为何又说“值不值得说”呢? 生6:大人可能认为是小事,但是童年的我来说值得,他那时候觉得特别值得,现在他长大了,站在大人的角度看,似乎不是大事。 师:你看,这个问题也就解决了。这个时候,蔡老师是怎样做的呢? 生7:蔡老师这个时候支持了我,不像平常的老师不重视,而是给予了帮助和支持。 师:怎样支持的呢?(具体到句子) 生8读“蔡老师援助了我……心清如水的学生”。 师:说说你的感受和体会。 生8:就是在大人眼里一件很小的事情,蔡老师都无微不至的关注着,更加体现了蔡老师的细心和对我的关爱。 师:说的很好,你有没有注意到这句话中的几个动词,怎么写的? 生:援助、批评、写、劝慰。 师:如果我是蔡老师,我也会管这件事给予作者支持,我会批评他们,我会安慰作者,但是,我不会写信说他使“心情如水”的学生。但为什么蔡老师要通过写信的方式说他是“心清如水”的学生呢? (沉默静思几分钟后) 生9:写信可以更好的抚慰我受伤的心灵。如果只是单单的批评那些反动派,安慰一下自己,就没有这么好的效果。 师:你要是当老师啊,你就是一个好老师。 生10:只是说的话,可能很快就忘了,小反对派们再说的时候他还是会很伤心。写信可以长久的保留,到时候他可以再拿出来看,得到安慰。 生11:更能体现蔡老师感情的真挚,和对我莫大的支持,让我觉得不那么的孤单。 师:说的真好。蔡老师还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呢,什么是心清如水? 生12:说明我是一个纯洁,单纯的,善良的孩子。 师:你看,蔡老师不但在行动上语言上支持我,还给我写信,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孩子。这对一个内心受到伤害的孩子来说,真是一个—— 生:莫大的支持啊。 师:所以在他的眼里,他的老师是多么—— 生:慈爱。 师:多么—— 生:公平。 师:多么—— 生:伟大。 师:咱们一起来把这两句话读一读。 生齐读“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伟大的人啊”。 师:继续,还读明白了什么? 生13:我对蔡老师的留恋和怀念。“可惜我没上完初小……分别了”。从可惜一词上,可以看出这种留恋和怀念。(板书:留恋、怀念) 师:还有吗? 生14:我想解释“褪色”。我是以儿童的眼光,当他的母亲站在一张褪了色的神像面前,褪了色,说明时间很久,爸爸很久没有回来了。与下文小反动派们的猛喊做了铺垫。非常贴近,把他们两个结合在一起,有一种感觉。 师:好像是有一种感情色彩在里面的。如果换成鲜艳的神像,哪一个与后面的内容更协调呢?褪了色说明时间长,心情更压抑,感情色彩更协调。 生15:蔡老师对孩子们非常疼爱。“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的敲在石板边上”,因为蔡老师疼爱我们,她不忍心用力的敲,所以是轻轻的。 师:所以轻轻的——落下来。(手臂做落状)为什么不是“劈”下来呢?落下来和劈下来一样吗? 生:不一样。落速度慢,老师没有真打我的意思。 师:当大家明白了蔡老师的意思之后,大家就—— 生:笑了。 生16:在这里“狡猾”虽然是个贬义词,但它的意思是说我天真可爱。 生17:是活泼,机灵,淘气。 生18:为什么称老师是先生呢? 师:对,还有这个问题,谁来说说。 生19:以前对老师的称呼。 生20:以前对女士的尊称。 生21:体现了我对蔡老师的尊重,敬爱和感激。 师总结结课——对先生的理解。 教训: 1、这节课优点是放的开,缺点是不太能收的住。在教学时间上不能有效调控,致使后面的教学任务没有空间完成,造成课堂的损失。调控,还是调控,这还是精确点拨,精炼语言的缺位。 2、在前面问题的提炼上没有做到精选凝练,致使课堂的问题过多,在师生你来我往的互动中失之分散,在读悟上做的功夫不足,对语言文字赏析之后,读有所缺失。没有时间读,没有空间读,学生的体会没有通过读的方式加以强化,是这堂课最大的失误点。必须引以足够的重视才行。 教学虽说是遗憾的艺术,可是完美是不懈的追求啊!
-
佚名: 微博 /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2011年第2期
-
佚名: 微博 /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2011年第3期
-
佚名: 怪才 /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2010年第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