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名师课例 语文名师课堂实录 ID: 402701

[ 李梅 文选 ]   

《清兵卫与葫芦》课堂实录(片段)

◇ 李梅

《清兵卫与葫芦》课堂实录片段

李 梅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日本作家志贺直哉的小说《清兵卫与葫芦》。

PPT出示学习目标。

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

茶卤    呵斥   战战兢兢

名伶    乖觉   光彩熠熠

 (生齐读。)

拓展“伶”,利用形近字辐射为网。伶——冷——泠——拎——铃——钤

辨析“熠熠”与“奕奕”。

熠熠:形容闪光发亮。

奕奕:一般组成“神采奕奕”,形容精力旺盛,容光焕发。

在文中是为了形容老头的秃脑袋发亮以至引起了清兵卫的误会。所以我觉得小说中用“光彩熠熠”更好。请同学们积累到积累本上。日积月累打下坚实基础。

师:这是一篇问题小说,请同学们速读课文,体悟它反映了一个怎样的问题?

1:反映了大人不理解小孩,粗暴干涉孩子的兴趣爱好,最后扼杀了孩子的爱好。

师:这个同学对这篇小说把握地很好。这篇小说就是通过清兵卫的遭遇,反映了大人粗暴扼杀了孩子兴趣爱好的问题。我们从这儿不难发现清兵卫和以父亲教员为代表的大人之间存在矛盾冲突,而双方的矛盾冲突就是围绕“葫芦”展开的。那么“葫芦”即线索。就小说的题目我们也不难看出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是紧扣“葫芦”展开的。那么请同学们围绕“葫芦”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

1:清兵卫特别热衷葫芦,经常玩葫芦出去看葫芦。有一次他发现了一个特别中意的葫芦就把它买了回来,然后忍不住在课堂上玩被教员发现了,把葫芦没收了,并且教员去了他家家访,清兵卫的爸爸就很生气把其他的葫芦全砸了。后来那个没收的葫芦被校役高价卖了,清兵卫也放弃了爱好葫芦。

师:你叙述的故事梗概很完整也很清晰,预习地很认真。但是老师是想让你用简洁的词语概括故事情节。那位同学能再简洁一些?

2:故事发生是清兵卫热衷葫芦,发展是买到了中意的葫芦,高潮是教员没收葫芦、父亲砸葫芦,结局是高价卖葫芦和舍弃葫芦。

师:这位同学是按照情节运行模式来概括的,而且比较简洁。那么我们一起看看大屏幕的展示:

发生  发展  高潮  结局

没收葫芦

爱葫芦——买葫芦——             ——舍弃葫芦

砸葫芦

师:在这里老师是用直线把故事情节穿起来的。我觉得这种穿法不能让人形象地感受情节上的起伏变化。我记得初中学过的《变色龙》一课,为了突出奥楚蔑洛夫的善“变”。老师采用了这种波折式图示运行模式来鲜明地体现情节的急转变化。那么按照故事情节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运行模式,你会用哪种图示来展示这篇小说的情节运行?同学们在本子上画一画,不妨同位间商量商量。

……

师:好了,我很想先表扬一下同学们,大家讨论地很热烈,我很高兴。那么下面我们就展示展示你们的图示吧,注意把每一个情节的关键动词写在图示中你认为合适的位置?

生:(画抛物线,并在相应位置写下了关键词)

师:你为什么这么画呢?

生:因为情节是一步一步推到高潮然后跌到结局的。情节变化没有像《变色龙》那样急转变化,相对而言是比较平缓的。所以我用了曲线表示。

师:你分析得很有道理,抓住了这篇小说情节变化的特点。那么我们来看黑板,这短短的线条就涵盖了情节的内容。那么让我们走进文本,看看小说是通过哪些紧扣葫芦的具体描写来推动情节发展的?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圈点勾画相关的词、句、段,并写下批注,小组讨论交流。

……

师:同学们养成了提笔读书的好习惯。那么我们根据情节运行,先看看文中是怎样表现爱葫芦的?

1:在第三段中说清兵卫把老头子的秃脑袋错看做葫芦了。“这葫芦真好!”心里想着,有好一会没有看清楚,再仔细一看,连自己也吃惊了。作者通过这个细节描写,写出了清兵卫对葫芦的痴迷。

师:哦,你发现了这处有趣的细节描写让我们看到清兵卫爱葫芦爱到痴迷。(师在抛物线“爱”的里侧板书“痴迷”)我们通过阅读文字,脑海中应该浮现出清兵卫这个人物形象,只有在文字中活跃着具体可感的人的时候,你才会发现每一句话,每一个词才具有鲜活的表现力。大家再读一读,看还会有哪些发现呢?

2:我感觉清兵卫很可爱,他觉得好笑,“就大声地笑了起来,一边不住地笑着,一边跑过了半条街,还是忍不住地笑。”

师:哦,我们看到了一个痴迷葫芦又可爱单纯的清兵卫(板书“可爱”)。其它地方还有关于爱葫芦的描写吗?

3:第四段,他每次上街的时候,总是呆呆地看。第五段说他永远不倦地看着,还有第六段中说“卖葫芦的店铺纵使怎样多,……大概所有的葫芦,也都被他一一看过了。”通过这些描写,可以看出看葫芦看得特别专注。(师板书“专注”。)

师:作者用了这些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等细节极力写清兵卫对葫芦的热爱对推动情节发展有什么作用呢?

1:我觉得为下文发现那个中意的葫芦做铺垫。

师:哦,从哪儿看出来的?

1:在第20段中说了,“在平时不大注意的地方,一家闭了门的住房前,……他发现摊子后边的店板门上,挂着二十来个葫芦”。这个地方比较隐蔽,不是一个天天爱到街上看葫芦的人是不会发现的。清兵卫正是每次上街都要去看葫芦,才能发现那个中意的葫芦。

师:非常好,你读得很仔细,分析得也到位,在情节的把握上注意到了前后衔接。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

(作者单位:山东临沂第四中学) 

《清兵卫与葫芦》课堂实录(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