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名师课例 语文名师课堂实录 ID: 402587

[ 佚名 文选 ]   

《羚羊木雕》课堂实录

◇ 佚名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朗读两遍,将不认识的字查好字典;将每一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师:同学们,你们好,今天将由我来为大家上这堂课,欢迎吗?
生:欢迎!
师:那来点掌声,算是对我的鼓励。
生:(一阵热烈的掌声)
师:谢谢同学们的鼓励!不过做我的学生可有一个要求,课堂上必须认真思考,积极发言,能做得到吗?
生:能!(响亮地回答)
师:下面请同学们思考第一个问题。(投射出问题来)你从《羚羊木雕》这个标题中读到了哪些信息?
1:我从标题中读到的信息是,羚羊木雕是个物  品。

师:羚羊木雕是个物品?你说呢?(指着旁边的同 学)
2:我读到的信息是,羚羊木雕是个贵重的物品。
师:对比一下,两个同学的回答有什么不同?
生:多了贵重两个字。
师:这就对了,羚羊木雕是个贵重的物品。请同学们仔细查找课文,看看课文中有几处提到贵重两个字?
生:(学生在逐段查找)第2自然段,那是爸爸从非洲带回来的给我的。13自然段,这么贵重的东西不像一块点心一盒糖……”;第24自然段,我从妈妈的眼睛里看出了羚羊的贵重。”“你不知道那是多么名贵的木雕!34自然段,你怎么能拿人家这么贵重的东西呢!
师:为什么课文中要三番五次地传递贵重这个信息呢?

3:因为这个物品的贵重,才能显现出问题的复杂。
师:嗯,有一定的道理。那我将贵重二字改为普通”“平常二字,好不好呢?
4:不好,如果是个普通、平常的物品,是可以随便送人的,就不会引起与父母之间的冲突,也就不存在与万芳间的矛盾。贵重的物品是不能随便送人的,才会引出下面的故事来。
师:思维不错!同学们真的在积极思考。作者就是通过传递羚羊木雕是个贵重物品这个信息,引出文章中的几个冲突,冲突中的几个人物也随之入场。找找看,课文中到底出场了几个人物?
生:、爸爸、妈妈、奶奶、万芳,万芳的妈妈,共六个人物。
师:六个人物,自然就要讲到人物描写的技巧。(投射出思考问题)。人物描写的重点,人物描写的方法——外貌、动作、心理、神态、细节、语言。人物描写重在个性。
师:人物描写重在个性两个字。(老师再三强调这两个字。)请问谁是语文科代表?请站到讲台边来。
5:我!(语文科代表很大方地走向讲台)
师:我们能否合作搞一个片断活动?
5:行!
师:科代表很不错,挺大方的。我交给你一个很重要的任务。请看题。(投射出问题来)——请同学们仔细琢磨1—15个自然段,父母与间的冲突,能否通过对话将人物的个性表演出来。
师:科代表,你的任务是——请帮我挑选出三个人物出来,一个表演爸爸,一个表演妈妈,还有一个就是。在活动中尽量能突出人物的个性。
5A同学做爸爸,B同学做妈妈,这个就让我自己做吧!
师:好,给同学们2分钟时间,再次去阅读课文1—15自然段,仔细感觉人物的个性。
师:(2分钟后,提醒同学),爸爸有一个很明显的细节,注意到了吗?
生:抽烟!
师:对,表演爸爸的同学可以拿支笔来替代烟。(同学在下面笑了起来。)同学们,给我们的勇敢者掌声鼓励!
  
(一阵热烈的掌声,表演开始。)
妈妈:那只羚羊哪儿去啦?(突然询问)
:(停顿了一下)(小声)爸爸不是说给我了吗?
妈妈:我知道给你了,可是现在它在哪儿?(目光紧紧地盯着我)

我把它收起来了。(站在那儿一动不动,低着头不敢看她。)
妈妈:放在哪儿了?拿来我看看。(怀疑目光)
妈妈:要说实话……是不是拿出去卖啦?(十分严厉)
:没有卖……我送人了。(声音发抖)
妈妈:送给谁了?告诉我。(一个搭手的动作)
送给万芳了,她是我最好的朋友。(抬起头迎着妈妈的目光)
妈妈: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语气坚定)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
不!!!(哭着喊了起来)

爸爸:(静静地点燃一支烟,慢慢地说着。)小朋友之间不是不可以送东西,但是,要看什么样的东西。这样贵重的东西不像一块点心一盒糖,怎么能自作主张呢?
您已经给我了。
爸爸:是的,这是爸爸给你的,可并没有允许你拿去送人啊!

   
(表演完毕,一阵热烈地掌声。)

师:三个同学的表演是不是很精彩?(同学们个个非常兴奋。)他们有没有表演出人物的个性来?
6:两个女同学表演非常到位,那个爸爸好像差一点,就是爸爸的声音一直很平静,这个部分表演出来了,不过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好像还不是很够。
师:同学们是否也有同感?
生:是!还行!”“有点!(说法不一)
师:透过这段描写,我们来分析一下,爸爸妈妈的个性。(投射出问题来)你是如何评价文中的父母的?
7:我认为文中的父母有点过分,不应该逼着自己的孩子去要回羚羊木雕,应该尊重孩子。
师:是哟,人是应该相互尊重的,就这一点来看,父母是有点过分。还有其它的看法吗?
8:我认为文中的父母做得对,那么贵重的东西,也不与父母商量一下就自作主张,轻易送给别人,父母逼着去要回来,并没有错。
师:也对哟,小孩子毕竟小,有些事情确实不应该自作主张,应该事前与父母商量一下才对。还有没有其它的想法。
9:我认为文中父母的态度不对,特别是妈妈,一步一步地紧逼着,根本不允许我解释。如果妈妈的态度随和一点,多次与沟通,也不会那么地伤心、绝望。
师:做父母的,也很难,但确实要经常与子女沟通。那,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如何评价文中的父母呢?
10:文中的父母,为人一般,平时只看重是钱,很少想到情。为了一个贵重的木雕,却逼得去伤害一个最好的朋友。
师:评价得很好。(走到一个学生的身边),这位同学,请你回答我一个问题,你喜欢你的父母吗?为什么?
11:喜欢,因为我的父母从来不逼着我去做我自己不愿意干的事,他们很讲民主。
师:(老师来到另一个同学身边)你的父母呢?
12:(笑一笑)还好,我的父母肯定也不会允许我将贵重的物品随意送人的。
师:(指着另一个同学),你父母送过贵重的东西给你吗?
13:送过,那是去年,爸爸去旅游回来,送给我一个用核桃雕刻的小工艺品,手工非常精巧,我非常喜欢!
师:同学们普遍认为,文中的父母为人不怎么样。其实文章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同学们没注意到,她只是偶然出了一下场,但他对父母的评价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想到吗?
生:奶奶!
师:奶奶在整个文章中,只蜻蜓点水地晃了两下,仔细到文中去找一找。
生:24个自然段,不知什么时候,奶奶站在门口。她一定想说什么,可是,她没有说。”“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
师:你从这两句中,能否看出父母的为人?

14:奶奶在家中没有地位,父母肯定不喜欢奶奶。说明父母平时不孝敬老人。
师:好,还有吗?
15:奶奶平时看不怪父母的为人,因为父母过分看重钱财,不讲情义。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1—15个自然段,父母逼要回木雕时,对父母进行了正面描写,同时还借助奶奶的眼来对父母进行侧面描写,我们完全可以看清父母的为人。过分重钱,不重情,上不孝敬老人,下不尊重子女。
师:下面我们围绕着奶奶的出场,进行一个小小的扩展思维活动。(投射出问题来)奶奶有可能会说些什么呢?请充分发挥想象,为奶奶设计想说的话
16:父母正在逼着去要回羚羊木雕,痛苦地哭喊时,奶奶站在门口,奶奶会说:不要这样硬逼着孩子吗,要与孩子好好做工作,让孩子思想通了时,再去找万芳,效果会好一点。
师:嗯,奶奶不忍心看到父母逼,从这个同学的想象中,我们明白到,奶奶也认为,我不应该送这么贵重的东西给万芳。你呢?(走到另一个同学的身边,请他答题。)

17:我想象着奶奶会走到身边,这么说:孙女,你出来一下,奶奶有事请你帮忙。然后把带到另一个地方,孙女,那个木雕,是很贵重的哟,爸爸付出了很多的劳动才攒够钱买的,你说是不是应该珍惜爸爸的劳动?如果不是因为爸爸爱你,他会送这么贵重的物品给你吗?你先把心静下来,仔细想想。
师:不错,你想象中的奶奶态度随和,很会做思想工作。(走到另一个同学身边)你怎么想象?

18:我想象中的奶奶会这样做,她会悄悄来到爸爸身边,儿子,你出来一下,我有件事要你帮忙。(把儿子支出去)然后会说:做孩子的思想,千万不要心急,得慢慢来,先最好不要逼着她现在就去万芳处要回来,给孩子一个思考空间,一边与孩子沟通,一边想一个万全之策。
师:很不错,三个同学为奶奶设计的出场,都非常独特。那我问同学,奶奶会不会做妈妈的工作?

19:不会的,因为妈妈正在火头上,气还很大,再说,妈妈不是奶奶生的,本身的婆媳关系也不好,如果奶奶此时去找妈妈,肯定会火上浇油的。爸爸则不同,爸爸是奶奶生,他当然要给奶奶一点面子。
   
(下面的同学听了之后,都笑了出来。)
师:分析得很精彩,同学们,能有这么丰富的想象,真了不起。其实还可以有更多的想象,只要同学们愿意大胆的去思考。父母逼立即去要回木雕真是有点过火。让我们继续思考,万芳该不该得这个木雕?
生:该!”“不该!(下面的同学说法不一。)
师:挺热烈的,请说的同学举手,(一、二、三、共41个)                          
请说不该的同学举手,(一、二、共21个),先请这个说不该的同学谈谈看法。

20:我认为万芳不应该要别人那么贵重的物品,那是人家爸爸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才换来的,应该好好珍藏父母对自己的深爱。
师:爸爸送给自己的贵重的东西是要好好珍藏的,珍藏好了这个贵重的礼品,就是珍惜了父母的一片深爱。那我问你,万芳事前知不知这个木雕很贵重,你能从文中找出依据吗?
21:并不知道,我们仔细读30---34个自然段,就会明白,是在父母逼迫之下,去找万芳要回木雕的时候,万芳才知道了物品的贵重。我也认为,不应该随便要别人家贵重的东西,除非别人家的父母同意。
师:几个同学都认为,别人家的贵重物品是不能要的,因为它是父母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换来的,就是要送给好朋友也得事前与父母好好沟通,父母同意了,才能接受别人的贵重礼品。下面我们请那些说万芳得这个贵重物品的同学,谈谈你们的想法。(老师走到前排,点到一个同学)
22:我认为万芳得这个贵重的物品。我的依据是16---23个自然段。万芳是个多么仗义的好朋友。,发生在上星期一体育课上的换裤一事,足可以说明万芳的仗义。有一个这么仗义的好朋友,就是送她最贵重的物品,我也心甘情愿。因为友情比物品珍贵。
师:因为友情比物品珍贵,这就是同学们说的重要依据。刚才这个同学提到发生在上星期一体育课上的一件事,到底是什么事?下面我要请你(指着我身边的同学),站起来,不能看书,将文中的这件事,用你自己的语言概述出来。
23:上星期一的体育课上,的运动裤,被划破,不敢回家,怕被父母骂,万芳一直旁边陪我伤心,给我出主意,一个劲地安慰,最后我们交换了裤子,万芳则穿着破运动裤回家,被她妈妈罚站了一个小时,至今她还穿着那条破裤。万芳真是一个仗义的好朋友,我也认为她该得那个贵重的礼物。
师:概述得非常好,语言表达很清晰,很干脆。请同学们朗读17个自然段,你能否从这个自然段中发现什么?
生:齐读17个自然段。
师:(走到一个同学身边,示意旁边的同学回答)
24:我发现了,上幼儿园时候我们就在一起”——说明我们从小就是好朋友;人一点也不自私”——说明万芳是一个很大方的朋友,我们相处很好;形影不离”——说明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老师管我们叫合二而一’”——连老师都知道我们的友情很好,再一次从侧面说明我们俩的友情。
师:分析得非常全面,其实这个自然段借助于正面、侧面的描写,就是要传递一个这样的信息,万芳确实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一般的朋友,是绝对不会把这么贵重的物品送给她的,就是因为万芳与的关系非同一般,才把自己最心爱的东西送给她的。
师:说万芳得这个贵重的物品,没有错,因为看重的是友情,友情比物品更珍贵;说不该的同学也是对的,父母送给自己的贵重的东西是要好好珍藏的,珍藏好了这个贵重的礼品,就是珍藏了父母的一片深爱。文章利用了插叙的写法,17——23个自然段,插叙了与万芳之间的故事,其作用就是要让读者知道,与万芳之间的友情,非同一般,如果没有这一段,也就不能更好地突出被伤害的程度。
师:(投射出问题来)你喜欢文中的万芳吗?说出你的理由。
25 :我喜欢万芳,她不仅仗义,还通情达理,36自然段,写到万芳得知这个木雕非常贵重时,她虽然非常痛苦,还是将木雕归还了,最后万芳跑过来,把小藏刀塞到手上,留下了这样一句话,咱俩还是好朋友。假如我是万芳,我肯定会与文中的绝交的。
师:自己最要好的朋友反悔,当然非常痛苦。看34自然段万芳看了我一眼,这一眼里包含了什么?
生:(同学们纷纷在下面回答),痛苦难过气愤愤怒内疚惭愧绝望”……
师:同学们说得都对,我们闭上眼睛感觉一下,这一眼里蕴含的丰富情感,假如我就是万芳,也会有这么多的情感表露。当万芳得知这个贵重物品时,一瞬间表现出不冷静,也在情理之中。(我要旁边的同学再谈谈)你是不是也喜欢万芳?

26:我也喜欢万芳,她性格非常开朗,如18自然段她跳起来拍着屁股,就这一个细节,就可以看出她性格的豪爽。最后不仅还回了木雕,还把友谊的见证——小藏刀送给了,为了不让误解,还留下一句让更加惭愧的话,咱俩还是好朋友……”,这样心胸开阔、性格开朗的好朋友去哪里找?
师:同学们的讲得真好,平时我们要多关心身边的同学,用心去感受同学间的友情。下面请同学们继续思考,(投射出问题来),最后一个自然段,你是怎么理解这能全怪我吗?这句话的?
生:这是一个反问句。
师:不错,你们将它变成陈述句。
生:这不能全怪我。
师:有没有责任?
27:没有,是父母硬逼着的。
师:哦,应该全怪父母?
28:父母应负主要责任,他们要不逼就不会伤害好朋友;也要负责任,为什么不与父母好好沟通呢?
师:唉,唉,有道理。你说呢?(叫到一个女同学)
29:我认为要负主要责任。如果文中的要静下心来,与父母悉心讲述与万芳的友谊,父母也许会被感动,不会再逼着去要回木雕。怪没与父母做好思想工作。
师:都有道理,由于个人所站的立场不同,说法自然不一。下面我们将讨论最后一个问题,平时,我们将如何才能避免这些尴尬的发生?
30:平时,我们应该多与父母交流,千万不要自作主张,作重大决策时,应主动与父母商量,因为我们毕竟是未成年人。
师:多与父母交流,多与父母商量。不管怎样,父母总不是害自己的孩子。(请前排的同学回答问题。)你说说看?
31:父母不应该将孩子管得太紧,特别不能强逼着孩子去做某一件事。因为孩子也有自己的追求,也有自己的爱好。应该给孩子一点自由的空间。如果文中的父母不是硬逼着肯定在冷静下来之后,会想出一个两全齐美之策。
师:我也同意你的观点。父母应给孩子一点自由,不能让孩子永远生活在父母的阴影之下。你还有什么看法?(走到后边的同学身边。)
32:我认为文中的父母如果在送羚羊木雕之时,就告诉,这是一个非常贵重的物品,肯定会非常激动,父母能将这么珍贵的礼物送给,证明父母特别爱一定要好好珍藏这份礼物,珍藏这份爱。就不会有后面的尴尬发生。平常生活中,父母要学会借助每一个细节来示爱。
师:哦,这句话说得好极,平常生活中,父母要学会借助每一个细节来示爱。本来的父母非常爱,将全家人认为非常名贵的物品,送给了,可见父母对的爱,然而,的父母则没有及时抓住这一个环节,向自己的孩子示爱,导致后面的尴尬发生。如果能及时示爱,孩子还不知是如何感激自己的父母的呢?太遗憾了!
师:下课了,给同学们留下一道思考题,今晚自修将其写在日记本上。平常,你遇到过伤心事吗?你是如何处理的?
师:最后,让我们翻到课后124页,用框框中的一段话来结束我们这堂课。……齐读!
生:友谊真是一样最神圣的东西,不光是值得特别推崇,而且值得永远赞扬。它是慷慨和荣誉的母亲,是感情和仁慈的姐妹,是憎恨贪婪的死敌。它时刻准备舍已为人,而且完全出于自愿,不用他人恳求。
师:希望同学们学会尊重父母,学会珍惜友谊!下课!


执教者教学后的反思:

这堂语文阅读课

   《羚羊木雕》这篇课文是一篇老课文,我所说的这个,主要表现为:它曾被多次编辑在各类教材中,凡是有过几年教学经验的老师几乎都接触过这篇课文。课文当然有老的教法,我们暂且不去追究老教法,面对新课标、新大纲,必须有新的教法。前不久,我再次教学到这篇课文时,有了新的感受,用一个字来概括——活。
第一, 教材处理了。这堂课一开头,我就为同学抛出了一个这样的思考题:
你从《羚羊木雕》这个标题中读到了哪些信息?围绕这道题的争辩,学生自然读到贵重两字。作者传递这个信息,其意义非常之大,整篇课文都是围绕着这个信息展开的。为了更好地帮助同学思考,我有意错乱学生的直线思维,如果将贵重二字改为普通、平常,其效果会怎样呢?学生马上反映到,贵重两个字非常重要,不然就不会有下文中精彩的人物出场描写,也就不会有激烈的两对矛盾冲突,更不会激发学生对贵重物品与珍贵友谊的思考。我认为:我这道争辩题出得非常活,由贵重两个字,带动了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悟。

第二, 教学目的了。我在设计这堂课时,目标很明确,就是要避免传统教学模式过分看重文章结构、写作技巧、中心思想、人物描写等方面的训练的教学,而是将学生引入到更高层次的思考——要求学生读完此文后,学会一些做人的道理。你是如何评价文中的父母的?”——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让学生完善好父母的形象,从文中父母的为人处世中学到处世的技巧;你喜欢文中的万芳吗?”——教会学生怎样交友,怎么样的朋友才是好朋友;平时,我们将如何才能避免这些尴尬的发生?”——就是引导学生要及时与父母交流,不要自作主张;平常,你遇到过伤心事吗?你是如何处理的?”——联系自身的生活谈谈学完本文之后的感受。新课标下的现代文阅读教学特别注重完整的人的教育。
第三, 学生思维了。我在教学时,为学生设计了两个开放式的语文片断活动:请同学们仔细琢磨1—15个自然段,父母与间的冲突,能否通过对话将人物的个性表演出来。为了更好地感悟人物的个性,学生必须仔细去阅读课文,其中有三位同学上台表演时,上台同学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能否表演到位,这就是他们思维能否到位的见证。座位上的同学也在三位同学表演完毕后,就三位同学的表演进行评价,这个评价的过程,足以证明座位上的学生也在积极思维。24个自然段,不知什么时候,奶奶站在门口。她一定想说什么,可是,她没有说。你发挥充分的想象,为奶奶设计想说的话。学生为奶奶设计了多种语言表达,还想到了几个调虎离山之计。如果学生没有的思维,怎么会有这么多的感悟呢?
第四, 课堂气氛了。新课标特别强调合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教师首先必须摆正好自己的身份,以朋友式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创设一个友好、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要求学生全方位地参与学习,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才会活跃,理解才会开阔,不会给人单一之感。比如说,三位同学上台表演,座位上的同学则对他们的表演进行评说,就体现了合作、探究、自主三大特点。同时,在实际的教学中,我有意设置一些换位思维”——假如你是的父母,你会逼吗;假如你是文中的,面对父母的强逼,你会怎样处理;假如你是万芳,面对好友的反悔,你会与好友绝交吗?由于牵涉到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非常感兴趣,课堂气氛也特别活跃。
整体来讲,这堂课是上得非常成功的,其最大的成功就在一个字,当然新课标,新教法,也只是一个摸索的过程,也许求不到完善,还有待我们继续尝试!

《羚羊木雕》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