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名师课例 语文名师课堂实录 ID: 402476

[ 佚名 文选 ]   

《卫风·氓》课堂实录

◇ 佚名

《卫风·氓》
  
  时间:2005年9月7日下午第一节
  
  地点:常州市一中高二教改(1)班
  
  执教者:程代军
  
  一、归纳分析
  
  1、事件
  
  怎么归纳事件?(以主人公的经历和视角来表述)
  
  板书学生答案:热恋——结婚——被弃——分手
  
  师:我在教师用书上看到一种表述,大家看哪个好?(板书:恋爱——婚变——决绝)
  
  学生多教师用书上的明确、简洁,适合分段。
  
  我说,只要大家能把握故事情节,不必在意表述上的差异。
  
  2、人物
  
  (1)女子:勤劳(学生找出例证“靡室劳矣”还有去卖丝等情节),痴情(男子一提要跟她好,就答应,等待,无尽的等待,期盼丈夫悔改),坚强(“亦已焉哉”)
  
  女子的情感=诗歌的情感=哀伤、悔恨、痛苦、无助、自责、留恋、坚决等,归纳“悔恨多于哀伤,坚决多于留恋”教师用书上的话)
  
  (2)氓:三心二意、始乱终弃、狡猾残暴
  
  (学生说的“用情不专”“贪恋美色”都可以接受)
  
  二、问题共享:为什么自由恋爱竟以悲剧收场
  
  生1:先纠正一下这问题的问法,好象自由恋爱一定是幸福的一样。在现实中,这一观点站不住脚。(老师表示认同)回到课本里去,这场悲剧应该由女主人公买单。她不识人,人家一求婚,她就答应了,迫不及待地把自己嫁出去。头脑发热,没有心计。不像静女中那姑娘还躲起来考验一下小伙子。她这种表现,说得好听就是对爱情的忠诚,说得不好听是失去理性。
  
  生2:这与社会背景有关。封建社会里女子地位低,(有学生纠正是奴隶社会)奴隶社会中女子地位就更低了,完全是男人的奴隶。(爆笑)她们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个流氓就随流氓了,没有严密的法律制度去维护她们的权利。所以说一个女人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要消灭这悲剧,只有男女平等一条路。(教师表示十分欣赏)
  
  生3:不同意扩大化。这故事中对立的双方就是两个人,女子固然轻信,是她不好,但是,根源是在那男子身上。这家伙整天游手好闲,文中也没交代他的工作,估计是拈花惹草去了。诗句“二三其德”很能说明问题。应该让氓承担全部责任。(教师追问,你是法官,是同意他们离婚,还是不同意呢?)同意。让这女的重获自由。尊重她的心声。
  
  生4:主要原因是氓。他看不上自己老婆了,认为她老了,不好看了。呵呵。(学生笑)有什么好笑的?文中有写桑树叶子的句子就是说明她自己老了,暗含着她丈夫不再爱她了。(教师追问:女子青春不在难道是她的过错吗?)不是,关键是男人的心态要好。你想啊,现在女的老的快,男的呢,没什么变化。男人要懂这个规律,好好地爱自己的妻子。
  
  师:大家说的都挺有理,最重要的是把文本利用起来了,不是无稽之谈。我在这里提供几种说法,供大家参考:(学生记笔记,教师板书边解释)
  
  1、士之变心说(前有伏笔,“不见复关”,他到哪去了?后有照应“士二其行”)
  
  2、伦理道德说(家人反对自由恋爱。本来已经给你找好了勤劳忠厚的王老五,你偏偏不要。好了,现在被你抛弃了吧?“兄弟不知,歙其笑矣”。有点幸灾乐祸哦。)
  
  3、社会制度说(经济落后的社会,男子骗情其实为骗财,看,拿的是布,换的是丝,而且空车子来,连人和嫁妆一起搜刮了。婚后估计挥霍得差不多了,就不客气了。扁~~~~恩格斯说:“家庭、婚姻反映出经济关系”,此言不虚。而且女生平等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
  
  4、年老色衰说(用比的句子,学生也说了)
  
  三、这种哀伤、悔恨、决绝的情感怎么表现出来的?
  
  1、回忆和对比(教参上有,学生是说不出来的。)
  
  教师方法回忆和对比的表达力量,并展开头脑风暴,让学生联系这两种手法。
  
  2、赋比兴
  
  顺便说一下风雅颂。
  
  让学生把练习二上关于赋比兴的解释抄到笔记本上,想想是怎么回事。
  
  教师补充:赋除了直接叙事外,还可以是铺排描写或直接抒情。兴是个很难理解的东西。由甲想到乙,作者本意是要说乙的。这种联想是兴。还有一种直接起兴。举例:钱钟书曾经用民谣要作解的内容。“一二三,三二一,……”
  
  四、小结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有多少人值得等待,当爱情已经桑田沧海,是否还有勇气去爱!
  
  当我们就要轻轻合上《氓》的诗章时,我们的内心无法平静。2500年的悲恻动人的歌声还在启迪我们要诊视自己的情感,做一个懂爱善爱的人。

《卫风·氓》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