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名师课例 语文名师课堂实录 ID: 402668

  

《简·爱》导读课教学实录

◇ 黄友芹

《简·爱》导读课教学实录(黄友芹 插评程韶荣 总评樊智涛)

野百合也有春天

——名著《简·爱》导读课教学实录

发表于《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3.10(中旬刊)

执教:江苏盐城东台市实验中学\黄友芹

插评:江苏盐城东台市教育局教研室\程韶荣

总评:江苏盐城东台市实验中学\樊智涛

一、有一样经历,刻骨铭心

:读完《简爱》,掩卷沉思,那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就会在我们脑海中涌现。是怎样的经历,让一位平凡的女子傲骨生香?请同学们来讲一讲简爱经历中的一些大的事件。

(屏显)

有一样经历,刻骨铭心

我来讲述一个故事……

1我来讲述“红房子的故事”。简爱小时候寄宿在舅妈家,一天表哥又欺负她,简爱和他发生争执。舅妈袒护表哥,不分清红皂白地把她关进了红房子,在那里简爱因极度恐惧,幻想自己看见了舅舅的鬼魂,就吓晕了。

2我来讲述“劳渥德往事”……

3简罗初遇……

4婚礼风波……

5荒野呼喊……

:简爱的这些故事,表现了她对自由平等的追求、对幸福生活的渴念。概括其成长历程,不必面面俱到,我们只要把其中一些主要的情节提炼出来。这就是提要式读书法(PPT

【插评】叶圣陶先生曾说:“如果只注重精读,而忽略略读,功夫只作了一半。”执教者巧用“讲故事”的方法,让学生将主要情节进行“过电影式的回放”,梳理作品的条理,形成整体印象,有趣、有用。同时也便于后面顺着这个切入的点,逐步深入名著。

:故事情节生动感人,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作者善用细节,细腻地展示人性的复杂与隐秘。

(屏显,学生齐读)

细节描写

常见有场景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等方面的细节。

师:《简爱》一书中,有许多细节值得我们细细品味,请同学来读一读这个细节——

(屏显,指名朗读)

7“我早就知道,你会用某种方式、在某个时候,对我有帮助。我珍爱的救命恩人,晚安!”他的声音里有奇怪的活力,眼神里有着奇怪的激情。

师:罗切斯特这一神态的细节,你读出了怎样的内心?

7罗切斯特先生爱上了简,这种爱恋因为简爱的相救快要呼之欲出了,但他又非常害怕再次受伤。

师:这时,仅仅说了一句“我恰巧醒着”,就快速回到房间里的简爱心情怎样?

(屏显,学生齐读)

……一直睡不着。我在欢快但是不安的海洋上颠簸,直到早晨。在那海洋里,烦恼的巨浪在欢乐的波涛下翻滚。……理智会抵抗痴迷,判断力会警告热情。我兴奋得无法入睡……

8这句话把主人公渴望幸福、激动兴奋、矛盾不已、顾虑重重的复杂心态细腻刻画出来。

师:同学们,这种反复体会和感悟的方法,叫精读。写景、炼词、动作、语言、心理等多种塑造人物的方法,表达技巧……细品它们,会让我们直抵人物的心灵深处。请大家打开名著,交流、评析阅读过程中发现的细节,由表及里,探求由微显著的高妙。

(屏显)

交流、评析细节,由表及里,探求由微显著的高妙。

(学生小组交流、评析在阅读过程中发现的细节)

师:关注细节描写,揣摩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和意图,会有效地提高我们的阅读水平。阅读过程中有感而发,可在书上作适当标注,这就是圈点式读书法

【插评】如仅用“浏览式”略读来读名著,记下大致情节和人物,这只是为应对考试的“快餐式”阅读,是浅层次的,谈不上文化涵养和艺术熏陶。执教者引导学生用精读式阅读法,对作品的重要细节,细读慢品,既可揣摩人物细腻生动的内心,可从细微处触摸名著的灵魂,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感受力和运用能力。

二、有一些人物,经久难忘。

师:在这些精彩的故事情节中,有很多个性鲜明的人物,你最想评价哪一位?

(屏显)

有一些人物,经久难忘。

请以:“我想评价一下……”句式说话。

9我想评价简爱。她善良、睿智、坚强、自尊,集许多美德于一身,虽然经历坎坷,缺少关爱,但她始终自强自立。她是那个时代的新女性,风华绝代。

师:是的,老师也非常欣赏简爱,因为她始终能以一颗坚强而柔韧的心,简约地面对复杂多变的人生。

10我想评价罗切斯特先生。他自信坦诚,善良平等,但又暴躁、多疑。

师:尽管罗切斯特被家庭和社会的多种因素制约着婚姻和幸福,但他也不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11我想评价圣约翰,他是一个狂热而又忠诚的教徒,他既是一个自私人,向简爱求婚不是因为爱情只是因为觉得简爱适合做传教士的妻子,但他也有善良的一面。

师:小说中似乎没有完全的坏人,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

11……(语塞)

师:在西方,大多数优秀的小说,都有一个共同的文化背景,那就是关于基督教、圣经和信仰。它们认为,因为有主的庇护和普渡,每一个人,即使再不完美,都会有可圈可点的闪光的地方。

当然,能普渡我们的“主”,其实只有自己。《简爱》这部小说的人物塑造让我们明白:

(屏显,学生齐读)

人,生来也许不完美,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努力让自己变得完美。

【插评】平面评价人物,还只停留在浅层次阅读上。凡是经典名著,都是反映那一个特定时代的社会生活,代表的是那一个时代作家的思想观念。学生会因时代的间隔、阅历的限制,认识不够。因此,执教者引导学生在创作的大背景下从名著中获得精神滋养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

三、有一种对白,回味无穷。

师:人物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情感,他们的一些对白,振聋发聩。你听——

(屏显)

有一种对白,回味无穷。

(《简爱》视频片段播放,学生观看)

师:这段对白出现在哪一个情节?

生(七嘴八舌杂答):罗切斯特故意用英格拉姆小姐来试探简爱,简爱感到受伤后的真情表白。

师:看得出,罗切斯特也爱上了简,为什么不直接表白?

12因感情多次挫败,罗切斯特自然生发着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他心仪简爱,而且也能感觉到对方的心意,但不敢轻信,几度试探,直到听到简爱的真情表白。

师:简爱的对白中一直强调什么?

生():平等,一样。

【插评】教学的艺术不只在于传授本领,也在于激励、唤醒。执教者精选了影片中最精彩的片段,用三分钟时间组织学生观看,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对《简爱》的向往,调动其阅读的内需力。这段视频中的对白,更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简爱强烈的尊严感——即使是在炽热的爱恋中,她丝毫没有忘记平等的要求。但在名著导读课中,“视频观看法”要慎用、巧用,因为,视频远不能替代名著。

师:是的,她义正辞严地表明:自己有权地追求一份平等爱情!如果按时间算,简爱的时代,大约是中国的清朝,那时的中国女子的小脚正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呢!

(屏显)

清代女子图片

师:那简爱敢于这样真情告白,是因为西方人在婚恋上比较开放吗?

:……(不理解)

:事实上,十九世纪欧洲的婚恋观,保守而畸形:

(屏显,学生朗读)

资料链接:十九世纪欧洲的婚恋状况

l      嫁给一个家财殷实的人,对女人来说是利害攸关的大事。

l      女性的容貌优劣,与男性的财产大小是相提并论的。

l      法律和天主教教义规定,天主教徒不可以离婚。

女性的贞洁和清誉非常重要,情妇被社会唾弃,还有可能被抛弃。

师:那么,这样一个相貌平平,身份卑微的女子,她怎么会爱上罗切斯特的?请同学们讨论,并归纳。

学生讨论,归纳

13她爱上罗切斯特,因为她认为爱情应该建立在精神平等的基础上,而不应取决于地位、财富和外貌。

14她同情罗切斯特的不幸,认为他的错误是客观环境造成的。

15她爱罗切斯特的平等坦诚、重情重义。罗切斯特在谈起他伤心往事时,表现出的那种要死要活的妒忌,深深地吸引了简爱。

师:那么,其貌不扬的简爱,又是靠什么赢得罗切斯特的爱情?

16靠善良。他们初次遇见时,简爱对一个萍水相逢的陌生人倾心相助。其善良,对历尽坎坷的罗切斯特先生来说,是一种巨大的吸引。得知阿黛勒的身世后,简爱说会比以前更疼爱她,因为她是惨苦无依的孤儿。

17靠纯朴。罗切斯特看惯了上层社会的冷酷虚伪,简·爱的纯朴,重新唤起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18靠尊严。简爱在她和罗切斯特的交往中落落大方,不卑不亢,显示出的人格魅力。

师:罗切斯特如此倾心于简爱,他为什么要对简隐瞒呢?

生(杂答):根据当时的法律,他不能离婚;他深爱着简,不希望她受伤,更担心她离开,隐瞒更显爱的深度。

师:不仅如此,简、罗的相互吸引,还在于他们精神的默契。你看,罗切斯特当听说简爱是个孤儿后——

(屏显,学生默读)

罗:“所以你就坐在那里等你自己的人来?”

简:“等谁,先生?”

罗:“等绿衣仙人呗,晚上月光皎洁,正是他们出没的好时光。是不是我冲破了你们的圈子,你就在路面上撒下了那该死的冰?”

简:“绿衣仙人几百年前就离开了英格兰,就是在去海村路上或者附近的田野,你也见不到他们的一丝踪迹。我想夏天、秋夜或者冬季的月亮再也不会照耀他们的狂欢了。”

师:他们两个在说什么?

生:……(语塞)

师:这段对话让人感到有点莫名其妙,实际上这是一次高水平的交流。罗切斯特用绿衣仙人,暗示简爱那天晚上是否在与人约会;那么,简爱则告诉他什么?

生(齐答):简爱暗示他自己在英国根本就没有爱人。

师:是的,像简爱这样,能够和罗切斯特处于同一高度对话,没有一定的知识内涵,没有一个聪慧的头脑,决难企及。心灵的契合,使彼此相见恨晚。这些经典对白,我们可以适当摘录下来,这又是一种很有用的读书方法——摘录法

【插评】阅读是和作者和作品中人物的穿越式对话,本身就是一种探索。在在引导学生探究反思时,执教者鼓励学生对有价值的焦点问题,组织讨论,让学生思维碰撞,在活动中享受阅读的喜悦,更能激发学生积极探究。

师:简爱重返桑菲尔德庄园的那段对白,也是非常经典的。我们请同学们来精彩表演。

(生19、生20配乐表演读)

师:他们表演得怎样?请同学们评价一下。

21他们的表演,把简爱重回受伤的罗切斯特身边的那种坚定,表现得淋漓尽致!

师:爱恋如此深切、如此真诚,那之前婚礼风波后,她为什么非要走呢?

21那个时代的舆论和世俗,都不容许简爱留下。

22她认为爱情应是纯洁的,她认为做别人的情妇,就是对爱情的亵渎。

师:简爱为尊严而毅然离开,又因真爱而坚守残缺,她的清香傲骨让我们的精神接受了一次洗礼!

四、有一点不足,瑕不掩瑜。

师:《简爱》一书的问世,在十九世纪石破天惊,社会各界好评如潮:

(屏显,学生齐读)

《简爱》的艺术成就:

《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诗意的生平写照”。——时评

一位伟大天才的杰作。——萨克雷。

《简爱》与《名利场》受到同样广泛的欢迎。——《评论季刊》

我深深地被《简·爱》陶醉了。——乔治·艾略特

师:卑微之人成为一个大写的人的渴望,在那个时代确实惊世骇俗!但艺术的美,往往也有着些许缺憾。比如,虽然作者一味强调人格的平等,但她对简、罗恋情的编排,一定程度上还是折射出门当户对的观点、充分体现罗切斯特强势的不平等。相信同学们也发现了这篇小说的些许不足,请大家和身边的同学一起探讨,各抒己见!

(屏显)

有一点不足,瑕不掩瑜。

我认为小说的……略显不足……

(学生自主探讨小说的不足之处)

23小说的结局,太过圆满……

24简接到财产成为富人有些离奇……

25圣约翰对宗教的虔诚……

26海伦的话语有些超越她的年龄,有宗教说教的味道……

师:那么大家思考过造成这种种缺憾的原因吗?

生:……(语塞)

师:看看相关背景资料后,你一定会有所发现:

(屏显)

相关背景链接

1、夏洛蒂勃朗特长期生活在贫穷的小郡县和学校,足不出户。

2、夏洛蒂是虔诚的教徒,其父是一位牧师。

3、十九世纪教会势力非常强大。

27作者的人生阅历有限,单凭自己的想象,许多情节自然就容易与现实脱节。

28当时的教会势力强大,再加上父亲是牧师,她自己也信教,因此,小说中会出现约翰那样虔诚的传教士也是可以理解的。

师:很好。我们阅读名著,不应只是被动地接受,而应主动地汲取精华、发现不足,培养自己文学评论的能力。同学们可以从思想倾向、现实意义、人物形象、遣词用语等方面自主评判一本名著。

【插评】这一环节的设计,告诉学生一个道理:我们欣赏名著,但不必把原著奉为神明,而是要创造性阅读——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认识。这样,可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引领学生深度阅读名著,刺激学生用审视的目光对待名著,从而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

师:本节课,我们从这几个角度,尝试和大家再次有步骤、有目标地领略了《简爱》这本名著,过程中,我们用提要式略读、精读、圈点式、摘录式等读书方法。(板书)

(屏显,学生朗读)

一、有一样经历,刻骨铭心。

二、有一些人物,经久难忘。

三、有一种对白,回味无穷。

四、有一点不足,瑕不掩瑜。

师:当然,我们也还可以从很多别的角度去欣赏名著。《简爱》,就是一个灰姑娘的童话,她向我们讲述有关爱的哲学:真爱是必须建立在尊严和平等的基础上;她告诉我们人生的真谛:即使是一株野百合,只要自尊自强、自立自爱,也一定能掌控多变的人生,收获属于自己的春天!

请同学们课后把冲击你灵魂的万千感慨,一抒为快,让我们共同享受阅读的美丽!

(屏显)

有一味感慨,如鲠在喉。

课后作业:撰写《简爱》读后感,600字以上。

 

【总评】目前,名著阅读在教学一线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从各地的名著中考题来看,考查人名、事件和地点之类居多。为了应对这样的考题,教师命制大量题目,学生背记答案,名著导读课形同虚设。

因此,我校录制这样一节名著导读课,尝试给全校教师作一个示范和引导,名著导读可以这样上:教师带领孩子静下心真正走进名著,学会评品和鉴赏,让每一个孩子读有所获。这节导读课上,执教者设计了以下五个环节:有一样经历,刻骨铭心;有一些人物,经久难忘;有一种对白,回味无穷;有一点不足,瑕不掩瑜;有一味感慨,如鲠在喉。指导学生们自主探究、合作互助,获得写作和思想上的启迪。

名著导读有两个任务,一要让学生喜欢读,二要让学生知道怎么读。本节课,学生至少有以下收获:了解名著的重要情节,感悟到简爱的反抗精神和强烈的尊严感,以及她的时代意义;知道了可以从哪些角度来鉴赏名著;品味了该书极富表现力的文字,感受文学的精妙;树立现代阅读应有的批判意识。同时还在阅读过程中运用一些具体的方法——略读式、精读式、圈点式、摘录式。没有花架子,没有噱头,就是一节实在、实用的课,很好地完成了名著导读的任务。

《简·爱》导读课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