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A(B C文中没有这个信息,D全世界的吸烟风潮并不是烟草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的直接原因)2.D(文中没有这个信息)3.C(A文中并没有说“没有任何危害”,B只能用“白银”购买,D“国际市场”应是“英国国内市场”)4.A(B因为当时一直采取限制性贸易,C原因是东印度公司向中国非法输入鸦片,对中国造成了巨大危害,D文中没有“首创”的意思)5.A(文章并没有“大面积地种植”的信息)6.D(A文中没有这个信息,B只有王室、贵族和高级神职人员才能享用,C是因为糖的价格急剧下降)7.D(A应该是新航路的开辟者们,即欧洲人,B文中没有说产量最高,C只是原因之一)8.A(B原文只说“能够代替谷物”,C这种推理并不成立,D从最后一段看不能构成因果关系)二.9.D(适:正好)10.D(即使 A介词,把/连词,因为;B顺承连词,然后/转折连词,却;C连词,就/相当于动词“是”、“为”)11.C(孟德自己谎称有病才得以摆脱兵役而成为一般百姓)12.(1)我是失去自由的士兵,现在跑到这里,被捉住要被处死,没有吃的会被活活饿死,万一遇到虎狼毒蛇还是要死,对这三种死我再没有什么顾虑。(2)张安道正好在秦州做知府,孟德谎称有病才摆脱兵役成为百姓,他至今仍在各山中往来,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本事。三.13.(1)园子里新收的山芋,山坡上刚采的板栗,让主人自给自足,衣食无忧;天真的儿童顽皮地看着客人嘻笑,驯顺的鸟雀频频来庭阶觅食,给诗人少有的乐趣;一湾明净的秋水,和白沙翠竹环绕的江村,又让诗人饱赏秀美的山乡景色。(2)诗人通过偶然走访邻居,视野所及清新自然,温馨和美,抒发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以及同邻里友好相处的欣悦之情。四.14.《诗经》里说,桑树、梓树为父母所栽,它包含了敬父恋母的意思;今天人们习惯上以“桑梓”喻指故乡。15.不矛盾;无论抒一己之情,解个人之悲,还是表达个人与整个中华民族紧密相连的命运,“桑梓”在怀宗追远,维系民族情缘上都是古今一体,一脉相承的。16.我们熟知的佳句有: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亲不亲,故乡人,美不美,家乡水;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诸如此类优美而温馨的话语,道出了怀乡思亲是几千年来流布在我们民族灵魂之中深深的文化情结,是我们民族和谐共融而又生生不息的精神之源。17.大量引用名人事例和有代表性的诗文,不仅在内容上拓展了文章取材的广度,而且赋予文章丰富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比如,用《诗经》中“惟桑与梓,必恭敬之”来形象地表达“桑梓”最初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