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46230

[ 佚名 文选 ]   

本月阅读套题参考答案

◇ 佚名

  1.A2.C3.D4.C5.D(A应为“抱着、带着”,B应为“延迟”,C应为“租赁”)6.B7.B8.①凡是陆知县托买绸缎,购置黄金饰品,采办珍珠宝物,一定高价挑选精美上好的献给知县,但开列的帐单上,则故意降低其价格。②这是库吏开列的,早上你亲自递呈上来的。③寺里和尚听到,生了疑心,就用甜软的话语哄骗童仆,探知了这件事情的始末,庆幸自己得到了一件奇宝。9.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闻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10.(1)诗的第三句写酒宴上的欢聚,是别前;一、二两句写将别未别,是别时;五.六两句写别后路上的情景,是别后;最后两句写归家后的孤独,更进一步写别后。(后面两点可并为一点。)(2)营造了一种宁静清幽、境界开阔却略显感伤的意境。寒塘岸边别离挚友,即将身单影只,自是内心凄楚悲凉不已,垂眼间露水湿碧草,碧草挂露珠,则触景伤情。作者借景物抒发了自己的悲情;放眼望去,明月相映,江水清清东逝不息,思念也将如此水滔滔不息吧。这两句作者借景显深情,做到情景完美交融。(景2分,情2分)11.(1)从曲中“南阳”“八阵图”“卧龙”“蜀道”等词语,可推断出“农夫”指诸葛亮;从“东海”“《六韬》”“非熊”“渭水”等词语,可推断出“渔翁”是姜子牙。(两个人物的分析各2分。)(2)同意。作者认为姜太公、诸葛亮勋业彪炳,都成就了一番事业。但时过境迁,他们所成就的大业如过眼烟云,如今只剩下蜀道上空的片片残云和渭水之滨的飒飒秋风,借衰飒的景物传达出消极无为的思想情绪。或者不同意。一般来说,怀古咏史之作常用来讽刺和针砭时弊,这首小令,就是通过对历史上英雄人物的缅怀,流露出对当时社会玉龙不辨、明主难遇的慨叹,曲折地表达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具有积极意义。(观点1分,分析言之成理3分。)12.对比。将“狼王”在危难时刻奋不顾身保护儿子的行为与“责”在危难时刻丢下美女,只顾自己狼狈逃命的丑行进行鲜明对比,肯定了狼王表现出的勇猛和父爱,鞭挞了责的自私和无能。(手法2分,作用2分)13.(1)该句用比喻将狼王的思想比作绝不拐弯奋力前行的狼群,表达了狼王坚持己见,不顾狼群的反对,决意将“美女”安全送出领地的念头。(手法2分,意思2分)(2)狼王宁愿死去,也不愿与责相提并论,表达了狼对责的极端蔑视。可见责是多么地卑鄙可耻。(狼的蔑视2分,责的可耻2分。意思对即可)14.“狼心”是指小说的主人公是“狼王”,“人肺”是指狼王虽然是人的异类,却有着人类应具有的高贵品质,如有尊严、勇敢,富有责任心,不落井下石等。题目用错位的手法产生强烈的讽刺效果:明明是野兽,却有人性;明明是人,却丧失了人性,人不如兽,从而鞭挞了某些失去人性的人。具体解读4分,题目的匠心2分)15. 狼王的人性:有尊严,不能容忍责对他的蔑称“那厮”;有责任感,保护狼后、保护爱子;在危险时分,奋不顾身,勇救异类“美女”;坦荡,和“责”交锋,公开叫阵,不搞阴谋诡计。责的兽性:危险时只顾自己逃命,不顾他人的死活;既没有和敌人正面作战的勇气,又没有和敌人正面作战的本领,却狂妄自大,不自量力;当狼王为救美女,与虎奋力搏斗时,责不是助狼王一臂之力,反而乘人之危,射伤狼王,阴毒卑鄙,为兽类所不齿。(任答四点得4分。意思对即可)16.另换的题目为“人心狼肺”(或人心兽肺)。理由,影射小说中的人“责”,他虽然披着一张人皮,却没有人的勇敢、人的责任感、做人的坦荡等,有的是自私、狠毒,与野兽无异,所以是“人心狼肺”。题目2分,解释2分)

本月阅读套题参考答案
目录

  •  / 李广田
  • 笑声 / 鲁文.达里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