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建设 2011年第10期 ID: 139269

[ 佚名 文选 ]   

考题仿拟

◇ 佚名

  中考真题一
  
  (山东省聊城市中考试题)
  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毕淑敏
  ①有一天与朋友聊天,我说,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当红卫兵,我也没打过人。我还说,我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
  ②你突然插嘴说: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就是我……
  ③那一瞬屋里很静很静。那一天我继续同客人谈了很多的话,但所有的话都心不在焉。孩子,你那固执的一问,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的整个心灵。面对你纯正无瑕的眼睛,我要承认: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打过一个人。不是偶然,而是经常,不是轻描淡写,而是刻骨铭心。这个人就是你。
  ④在你最小最小的时候,我不曾打你。你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荚中的青豌豆。我生怕任何一点儿轻微地碰撞,将你稚弱的生命擦伤。我为你无日无夜地操劳,无怨无悔。面对你熟睡中像合欢一样静谧的额头,我向上苍发誓:我要尽一个母亲所有的力量保护你,直到我从这颗星球上离开的那一天。
  ⑤你像竹笋一样开始长大。你开始淘气,开始恶作剧……对你摔破的盆碗、拆毁的玩具、遗失的钱币、污脏的衣着……我都不曾打过你。我想这对于一个正常而活泼的儿童,就像走路会跌跤一样应该原谅。
  ⑥第一次打你的起因,已经记不清了。人们对于痛苦的记忆,总是趋向于忘记。总而言之那时你已渐渐懂事,初步具备童年人的智慧;它混沌天真又我行我素,它狡黠异常又漏洞百出。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放任无羁地奔向你向往中的草原,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为了让你记住并终生遵守它们,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无建树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这就是殴打。
  ⑦假如你去摸火,火焰灼痛你的手指,这种体验将使你一生不会再去抚摸这种橙红色抖动如绸的精灵。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它们接触时,就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它们永远隔绝。
  ⑧我知道打人犯法,但这个世界给了为人父母者一项特殊的赦免——打是爱。世人将这一份特权赋予母亲,当我行使它的时候臂系千钧。
  ⑨我谨慎地使用殴打,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钱。每当打你的时候,我的心都在轻轻颤抖。我一次又一次问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时候?不打他我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只有当所有的努力都归于失败,孩子,我才会举起我的手……每一次打过你之后,我都要深深地自责。假如惩罚我自身可以使你汲取教训,孩子,我宁愿自罚,哪怕它将苛烈10倍。但我知道,责罚不可以替代也无法转让,它如同饥馑中的食品,只有你自己嚼碎了咽下去,才会成为你生命体验中的一部分。这道理可能有些深奥,也许要到你也为人父母时,才会理解。
  ⑩打人是个重体力活儿,它使人肩酸腕痛,好像徒手将一千块蜂窝煤搬上五楼。于是人们便发明了打人的工具:戒尺、鞋底、鸡毛掸子……
  (11)我从不用那些工具。打人的人用了多大的力,便是遭受到同样的反作用力,这是一条力学定律。我愿在打你的同时,我的手指亲自承受力的反弹,遭受与你相等的苦痛。这样我才可以精确地掌握数量,不至于失手将你打得太重。
  (12)我几乎毫不犹豫地认为: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为久远而悠长。
  (13)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原文略有改动)
  1.“我”发誓要“保护”孩子,为何还要选择“殴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作用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⑦ 段中的“火”在文中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具体谈谈“我”在什么情况下才“谨慎地使用殴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末为什么说打孩子“重要的”“是心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父母打孩子行为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仿题一
  
  儿嫌母丑
  李雪峰
  ①我的母亲是容貌丑陋的乡下女人,刚刚懵懵懂懂时,我就知道遮丑了。我不同母亲一块儿上街,喊在田里劳作的母亲回家时,我只是很快地跑到她的身边,低低地朝她喊一声,便飞快地、独自一人跑开了。
  ②别人家的小孩都让母亲拉着小手送到学校去。但我不,我拒绝接送。我知道,很多个夜晚下了夜自习,我一个人沿着漆黑的街巷走,身后那远远跟着我的黑影,那不紧不慢的一串脚步声,就是母亲。但我还是假装不知,我怕突然走到一盏路灯下,让别人窥见了我有一个丑不忍睹的母亲。
  ③因为丑,自惭形秽的母亲一向都是孤独和寂寞的。她不走亲串戚,不到人潮如流的集镇上去,她从不高声说话,总是一个人不声不响默默地忙碌在家务和田间地头之间。
  ④母亲很爱看戏,但她很少到戏场去,就是仗着夜色去了,也是不声不响地远远坐在角落里,而且往往是去得最迟、走得最早的一个。她没有看过一场完整的戏,不是没听到开场的锣声,便是没有看到刹尾的好戏,回到家里就靠父亲那笨拙的口舌给她补完整一场戏。因此在镇上,母亲是一个被人难以看到的幽灵,许多人都渐渐地把她淡忘了。
  ⑤临近大学毕业的那年夏天,我的女朋友小月固执地要同我去乡下见见我的家人,我百般阻挠无效,只好忐忑地硬着头皮领她回了乡下的老家。
  ⑥推开家的木门,母亲正坐在院子中搓洗衣服,见了我们回来,母亲慌手慌脚地站起来。女朋友见了母亲的模样,一时怔住了,我脸唰地红了,尴尬地撒谎说:“这是我的大婶。”
  ⑦我看见母亲一愣,微微地一个哆嗦,但是,母亲什么也没有说,强装镇定地朝我们笑笑,便把我们迎进了屋里。
  ⑧那两天,小月一个劲儿地问我母亲,我左遮右拦,眼看就要现出马脚来,母亲忙帮我掩饰说:“他妈走亲戚去了,要好多天才能回来,我是替他们家照看一段门户的。”母亲笑着说完就轻轻扭身出去了。我看见母亲在墙角偷偷地擦了一把眼泪。
  ⑨我在省城结了婚,只给家里草草写了一封信,母亲接信后,给我们汇来了一千元,汇款单的留言栏上留了几个黑点。我想这可能是我母亲欲言又止吧!一千元,虽然对于城里人不算什么,但对于一个只靠卖粮挣钱的乡下人来说已经接近天文数字了。捧着那张汇款单我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沉重。母亲,虽然在留言栏上您没留一句话,但我已深深感到了您的祝福。
  ⑩妻子分娩前的一个月,一天,楼下的邻居转给我一个很重的包袱。他说是一个乡下妇女送来,托他转给我的。我忙问她送包袱的女人是什么模样,他比比划划地说了半天,并说了一句,很丑的一个老妇人。
  (11)他说,那个老妇人在楼下转了老半天,把包袱托给他,说是急着赶车走了。哦,那是母亲!回到家里,我打开包袱,全是花花绿绿的童衣童帽,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放声痛哭了一场。我告诉妻子,那个我曾说是我大婶的女人,就是我母亲。她千里迢迢、风尘仆仆地搭车转车赶到这里来,为了儿子的颜面,竟临门而不入,留下她给儿子和未来孙子的满心慈爱,却连儿子的一口凉水也没有喝。
  (12)妻子也哭了。妻子说,她其实早就知道那大婶就是我的母亲。妻子说:“她一点也不丑,她比许多女人都美,她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妈妈!”妻子让我一定回家把母亲接来,她说:“我们不仅要大大方方地喊她妈妈,还要陪她到大街走走。”
  (13)哦!母亲!
  (选自《美文》原文有删节)
  
  1.“我”一开始极力在妻子面前隐藏母亲,为何后来又告诉妻子真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作用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的结尾收束有力,令人回味无穷。请分析“哦!母亲!”这三个字包含了哪些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精读文本,谈谈“儿嫌母丑”在文中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怎样理解文章最后一段中妻子所说的话:“她一点也不丑,她比许多女人都美,她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妈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随着中学生意识形态的多元化,“儿嫌母丑”似乎已经成了整个社会共同面对的话题。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中学生究竟该如何看待父母的美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真题二
  
  (湖南省常德市中考试题)
  
  最后一个鸡蛋
  郑渊洁
  整个鸡家族都不甘心自己在地球上的地位——任人宰割,供人食用。鸡王决定扭转鸡家族的处境,于是就召集幕僚想办法。
  “要想人类放弃吃鸡很难。”一个幕僚说,“他曾经用十斤鸡蛋收买了人类中一位写东西的人,让他在报上写文章说,吃鸡容易患癌症!可人类还是照吃不误。 ”
  “依我看,人类吃咱们并不是因为恨咱们,而是说明他们离不开咱们。”另一位年纪大点的幕僚说,“不如,大王下一道圣旨,命令所有母鸡停止下蛋,保证人类不会再像现在这样对待咱们了。”
  “停止下蛋?”鸡王吃了一惊。
  “对,停止下蛋。没有鸡蛋就不会再有小鸡出生,光一点,就够人类伤脑筋的了。”幕僚说。
  5分钟后,鸡王向整个鸡家族下达了圣旨:停止下蛋!
  当人类发现全世界所有的母鸡都不下蛋了时,地球上只剩下一个鸡蛋了。
  人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地球上的鸡吃一只将少一只,最终灭绝。
  人类专门召开了一个紧急会议,会议的结果是制定了一部关于保护珍稀动物——“鸡”的法律。鸡终于改变了卑微的地位,加入珍稀动物的行列。
  人们以拥有一只鸡为荣,狗和猫的地位一落千丈。在公园里常见到牵着鸡散步的达官贵人。一只鸡的售价已高达上千美元。
  地球上唯一的那个鸡蛋更是价值连城,光是守护它的军队就有两个旅之多。这鸡蛋的妈妈是最后一个听到鸡王圣旨的,当时她正在下蛋,想把这个蛋退回到肚子里已经是不可能了,于是,她成了地球上唯一一个鸡蛋的母亲。人们将延续鸡的生命的期望寄托在她身上,人们给她吃最好的食物,为她建造了豪华的住宅,还让她上报纸上电视。
  这只母鸡日益显赫的地位渐渐引起了鸡家族其他成员的不满。同样是鸡,凭什么她吃的好,住的好,还能上电视?就因为_________________!
  于是,在某一天的上午,另一只母鸡违抗鸡王的圣旨,公然下了一个蛋。这只母鸡立刻成了全球新闻的焦点,她的待遇马上超过了前一只母鸡。
  鸡家族受到了强烈的震动。
  紧接着第三个鸡蛋出生了。
  第四个鸡蛋问世了。
  第五个鸡蛋诞生了。
  第六个鸡蛋降临了。
  鸡王感到大事不妙,连忙再次降旨制止母鸡下蛋,但他已经控制不了他的臣民了。所有的母鸡都想比别的鸡过得好,她们拼命地下蛋。
  于是,保护鸡的法律取消了。
  没有人牵鸡去公园了。鸡又重新出现在餐桌上了。
  鸡王不甘心,还想继续降旨制止母鸡下蛋,被幕僚劝阻了。幕僚说:“没有必要。因为人类已经掌握了对付鸡不下蛋的方法。”
  (选自《郑渊洁童话集》)
  1.指出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这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语境,补写出横线上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直线的句子啰嗦吗?作者这么写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全文内容,概括结尾处幕僚所指的人类“对付鸡不下蛋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仿题二
  
  虔诚的鸡博士
  郑渊洁
  整个鸡家族就他认字,大家叫他鸡博士。看书看报是鸡博士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鸡博士可以一天不吃饭,但不能一天不看书报。
  书使鸡博士知道了许多事情,尽管他的书报的唯一来源是垃圾堆。鸡博士知道踢足球踢得最好的叫马拉多纳——他曾经遗憾那球星如果叫鸡拉多纳就好了。他知道有座柏林墙最近被拆了,还有人冒傻气花钱买那墙上的破砖头。鸡博士还知道艾滋病知道亚运会知道通货膨胀中程导弹伊朗地震美国总统养的狗的爱称……
  鸡博士最爱书最怕黄鼠狼。
   听爸爸说,鸡博士的爷爷就是被黄鼠狼吃掉的。鸡博士童年时睡觉经常做噩梦,梦见自己被黄鼠狼或清蒸或红烧或糖醋后端上餐桌。
   鸡博士对黄鼠狼是又恨又怕,他曾遐想假如世界上没有黄鼠狼该多好,他每天晚上睡觉前就不用翻过来倒过去地检查门窗了。
   这天下午,鸡博士睡完午觉后决定去他的图书馆——垃圾堆找本书看看。
   这是一个有着美好阳光的下午,天挺蓝,云朵的形状也让人感到满意。鸡博士心情愉快地来到图书馆。
   有几只鸡在那里觅食。
   “您好,鸡博士!”鸡们每每见到鸡博士都肃然起敬。他们吃饱了肚子后喜欢听他神侃书上的事儿。
   “你们好。”鸡博士骄傲地冲同胞点点头,他可怜这些只知道吃不知道看书的同胞,他奇怪他们每天守着这座知识宝库居然只用它填肚子。
   “鸡博士,这儿有一本书。”一只小母鸡向鸡博士献殷勤。
   书的第一页就吸引了鸡博士。鸡博士信奉每本书每张纸上的每一个字,他认定变成铅字的每个字都是真理,都必须坚信不疑。
   鸡们羡慕地看着他们这位识字的同胞,他们期待他看到有意思的事讲给他们听。
   “冤枉啊!”鸡博士冒出这么一句。
   “冤枉?谁冤枉?”大家问。
   “黄鼠狼冤枉!”鸡博士说。
   鸡们以为这位认字的同胞中了邪。
   “黄鼠狼是咱们的敌人,怎么冤枉呢?”一只有一把年纪的老鸡问。
   鸡博士指着书说:“书上说,黄鼠狼偷鸡是冤案,其实黄鼠狼并不爱吃鸡,只是饿极了才偶尔为之,那些诸如‘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是强加在黄鼠狼身上的不实之词。”老鸡提醒鸡博士:“你爷爷就是被黄鼠狼吃了的。”鸡博士说:“可能是偶尔的,再说我也没看见。您亲眼看见了吗?”老鸡摇摇头。
   “咱们冤枉了黄鼠狼这么多年,应该给人家平反。”鸡博士说。
   鸡们吓了一跳。尽管书上说黄鼠狼不喜欢吃鸡,可他们还是怕黄鼠狼。
   “你准备怎么做?”老鸡问鸡博士。
   “我去找黄鼠狼,代表鸡家族向他们道歉。”鸡博士表情庄严地说。
   鸡们佩服这位有使命感的同胞。
   “书上说的不一定全对吧?”老鸡有点儿不放心,“再说人会撒谎,书是人写的,书当然也会撒谎。”鸡博士可怜地看看老鸡,他为同胞的无知感到羞愧,他竟然_________________。
   “我明天就去找黄鼠狼。”鸡博士宣布。
  “我和你一起去。”小母鸡对鸡博士崇拜死了,她认为自己如果能和鸡博士这样有学问有胆识的民族英雄一起去找黄鼠狼,真是再浪漫不过了。
   第二天,鸡博士和小母鸡出发了。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后,终于打听到一只黄鼠狼的住所。
   听到敲门声,黄鼠狼开门。见是两只鸡,他吓了一跳。
   鸡博士向黄鼠狼说明了来意,请他代表黄鼠狼家族接受鸡家族的道歉。
   黄鼠狼松了口气。他想不通上帝怎么会造出这样的鸡来。
   黄鼠狼客气地请鸡博士和小母鸡落座。然后他锁上了房门。
   鸡博士和小母鸡再也没有离开那座房子。
   晚餐时,他俩在餐桌上陪黄鼠狼进餐。鸡博士的待遇是糖醋,小母鸡的待遇是清炖。
   两个盘子挨着,四目相对。鸡博士在盘子里对小母鸡说,这是一只化装成黄鼠狼的狼,不要怨书。
   小母鸡笑了,她为自己能和鸡博士同葬一腹感到幸运。还说她下辈子也要识文断字。
   黄鼠狼边欣赏鸡博士和小母鸡的临终赠言边大吃特吃。
   他决定晚餐后着手写一本书,动员全世界的鸡登门拜访黄鼠狼。过去他不知道书有如此神奇的力量,今天他信了,大脑和肚子一起信了。
  (选自《郑渊洁童话集》)
  
  1.指出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知识宝库: 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样: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语境,补写出文中横线上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直线的句子啰嗦吗?作者这么写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全文内容,概括结尾处黄鼠狼所指的书的“神奇的力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真题三
  
  (四川省眉山市中考试题)
  享受春雨
  厉彦林
  ①也许是刚经历了冬天太多的郁闷和压抑,也许是寒风、残雪在记忆的底片上留下太多的沧桑与悲凉,万物掐灭生命的色彩与声音,孤独地萧条着沉默着。一夜微风,唤醒早春三月的晨曦,也吹来了北方第一场春雨。山川、河流、乡村、房屋、树林、花草、庄稼、庄稼人,都在翘首春的惠风拂面,享受春雨的滋润,感觉春天那年轻的心跳……
  ②春雨如烟,如雾,如丝,如梦,悄悄落下来,一滴一滴,淅淅沥沥,飘飘洒洒,缠缠绵绵。恰似烟雾迷蒙、若有若无、若即若离的水墨画,朦胧且迷人。春雨婀娜多姿,巧笑倩兮,步履轻盈,委婉含蓄,率性天然,没有夏雨的暴烈,没有秋雨的忧愁,没有冬雨的冷酷,像位清纯、含蓄待嫁的新娘,充满对生命、对世间万物的爱恋……为了履行前世约定,悄无声息地把睡梦中的大地山川抚摩一遍,湿润着每一个角落、每一棵小草。令人悄然想起“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美妙佳句。一会儿工夫,雨点越来越大,越来越急,嘻嘻哈哈,打打闹闹,在干燥的土地上留下密密匝匝的雨窝。春雨从不埋怨和选择土地肥沃或贫瘠,总是执著地投入,迅速渗进地下,形不成水流,只让土地守候和感动,让世人留恋和感叹。
  ③走在乡间小路上,任细细的雨丝自由地落在脸上,痒酥酥的,滑到嘴里,甜丝丝的。此时可以真正感受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惬意与舒畅。我记得在老家院中赏雨的情景。雨点劈里啪啦掉下来了,洒在头上,落在脸上,说不清道不明的舒爽。我忘情地站在雨里,虽然衣服被打湿,可心里高兴,脸上绽放着笑容,享受着那份难得的清凉和惬意。院里的梧桐树耸立雨中,紫红的小芽芽摇曳着甜美的心事。枝杈上被雨淋过的喜鹊窝颜色更加凝重,淘气的小喜鹊躲在老喜鹊的翅膀下,时而从窝里探出小脑袋,新奇地瞥一眼外面的风景,又唧唧喳喳地把头缩回去。树下有一群相互依偎的鸭子,时而用嘴巴梳理着羽毛,呱呱地交流着什么。那鸟鸣声、鸭叫声,伴随风声雨声,滋润,清雅,恬淡,宁静……
  ④春雨贵如油,老天爷也十分小气。雨刚下了一会儿,就停了。雨虽然不大,却滋润着乡间万物,悄然改变了山乡的颜色,编织出一幅绚丽多姿的图画,点燃了生命的期待与呼唤!……草儿绿了,花儿开了,土地松软了,生命以最简单、最自然的方式在繁衍、传承、轮回。前两天还光秃秃的山冈,奇迹般地罩上了新绿。真可谓浓妆淡抹总相宜。大地是藏梦、长梦的地方!萌生绿色的地方就舒展生命,就有开花的渴望,就有歌声在酝酿!每人都种植一份鲜嫩的心境,收获一缕成长的愿望。
  ⑤春雨是会说会笑的精灵,是律动生命的音乐。春雨会跟随着气候幻化不同姿态、不同神情,也会随听雨者心情演绎不同的内涵。或嫣然,或惆怅,或温柔,或冷寂,或清丽,或婉约……可谓千种心情,万种雨境。
  (原载《 人民日报 》,有删改)
  1.教材《谈谈散文》中指出 “散文是围绕一个中心,牵住一条线索组织材料”,那么,选文是以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的线索来组织材料的。
  2.请根据示例分析春雨的其他特点。
  示例:第②语段让我们感受到春雨的朦胧,多姿,无私奉献。
  第③语段让我们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④语段让我们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结合选文内容或个人生活体验,说说你对第⑤语段“春雨是会说会笑的精灵,是律动生命的音乐”这个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中的“春雨如烟,如雾,如丝,如梦”和朱自清的《春》一文中的“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这两个句子,你更喜欢哪一句?请说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感受,请运用排比写一段话,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表达你对“夏雨”或“秋雨”的感受,6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仿题三
  
  春风暖
  丁立梅
  ①春风是什么时候吹起来的?说不清。某天早晨,出门,迎面风来,少了冰凉,多了暖意。那风,似温柔的手掌,带了体温,抚在脸上,软软的。抚得人的心,很痒,恨不得生出藤蔓来,向着远方,蔓延开去,长叶,开花。
  ②春风来了。
  ③春风暖。一切的生命,都被春风抚得微醺。人家院墙上,安睡了一冬的枝枝条条,开始醒过来,身上爬满米粒般的绿。是蔷薇。那些绿,见风长,春风再一吹,全都饱满起来。用不了多久,就是满墙的绿意婆娑。
  ④路边树上的鸟,多。啁啾出一派的明媚。自从严禁打鸟,城里来了不少鸟,麻雀自不必说,成群结队的。我还看见一只野鹦鹉,站在绿绒绒的枝头,朝着春风,昂着它小小的脑袋,一会儿变换一种腔调,唱歌。自鸣得意得不行。
  ⑤卖花的出来了,拖着一拖车的“春天”。红的,白的,紫的,晃花人的眼。是瓜叶菊,是杜鹃,是三叶草。路人围过去,挑挑拣拣。很快,一人手里一盆“春天”,欢欢喜喜。
  ⑥也见一个男人,弯了腰,认认真真地在挑花。挑了一盆红的,再挑一盆紫的,放到他的车篓里。刚性里,多了许多温柔,惹人喜欢。想他,该是个重情重义的人罢,对家人好,对朋友好,对这个世界好。
  ⑦桥头,那些挑夫——我曾在寒风中看到他们,瑟缩着身子,脸上挂着愁苦,等着顾客前来。他们身旁放一副担子,还有铁锹等工具,专门帮人家挑黄沙,挑水泥,或者,清理垃圾。这会儿,他们都敞着怀,歇在桥头,一任春风往怀里钻,脸上笑眯眯的。他们身后,一排柳,翠绿。
  ⑧看到柳,我想起那句著名的诗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把春风比喻成剪刀,极形象。但我却以为,太犀利了,明晃晃的一把剪刀,“咔嚓”一下,什么就断了。与春风的温柔与体贴,离得太远。
  ⑨还是喜欢那句,“春风又绿江南岸”。这里面,用了一个“绿”字,仿佛带了颜色的手掌,抚到哪里,哪里就绿了。《诗经》中有《采绿》篇章:“终朝采绿,不盈一匊”,说的是盼夫不归的女子,在春风里,心不在焉地采着一种叫绿的植物,采了半天,还握不到一把。我感兴趣的是,那种植物,它居然叫绿。春风一吹,花就开了,花色深绿。这种植物的汁液,可作染料。我想,若是春风也作染料,它的主打色,应该是绿罢。
  ⑩而在乡下,春风更像一个聪慧的丹青高手,泼墨挥豪,大气磅礴。一笔下去,麦子绿了。再一笔下去,菜花黄了。成波成浪。
  (11)我的父亲母亲呢?春风里,他们脱下笨笨的棉袄,换上轻便的衣裳。他们走过一片麦田,走过一片菜花地,衣袖上,沾着麦子的绿,菜花的黄。他们不看菜花,他们不以为菜花有什么看头,因为,他们日日与它相见,早已融入彼此的生命里,浑然大化。他们额上沁出细密的汗珠,他们说,天气暖起来了,该丢棉花种子了。春播秋收,是他们一生中,为之奋斗不懈的事。
  (选自博客“梅子家的后花园”)
  1.一般情况下,散文都有一个线索,它贯穿全文,将散文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整体感知上文,你会发现本文是以________________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
  2.请根据示例分析春风吹拂下“万物”的特点。(句式不要求完全一致)
  示例:从第③段中,我们感受到春风吹拂下蔷薇嫩芽初绽的生机。
  从第④段中,我们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第?譿?訛段中,我们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结合选文内容或个人生活体验,说说你对第①段中“抚得人的心,很痒,恨不得生出藤蔓来,向着远方,蔓延开去,长叶,开花”这个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比较选文中“那风,似温柔的手掌,带了体温,抚在脸上,软软的”和朱自清的《春》中“‘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两个句子在表达效果方面的异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表达了作者对“春风”的感受,请运用排比写一段话,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表达你对“秋风”的感受。(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