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编辑老师:
您好!
上了高中后,学习压力明显比以前重了,这我还可以应付,可最让我苦恼的是,一到考试前夕我就感到心事重重,复习效率也开始下降,吃不香,睡不好,这是不是考前焦虑症呢?您能帮帮我吗?
考前减压四策略
小K同学:
你好! 首先我要跟你说的是,作为一个学生,面临即将到来的考试,产生一些压力是正常的。也是必要的。但如果感觉到所担负的压力影响到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就该及时调整自己的身心,卸掉不必要的压力,走上考前复习的快车道。
1 让考前复习更有条理——制定计划
不言而喻,复习任务是繁重的,考试前夕的气氛更加重了紧张的感觉。但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去面对和解决诸多任务,其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如果你在面对和处理繁重任务时采取随意、无序、被动的方式,无形中你会感觉到任务就像一团乱麻。看起来比实际更多、更繁重;反之,如果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把每天的复习任务排好顺序,依次完成,那你既可以从中获取成就感,又可以增强自信心。同时,也会感到负担轻了不少。比如,在自习课时,把当天的学习根据任务的多少或难易程度等排个次序,先做作业量少的、比较容易的,随着任务的逐个完成,以积极的自我暗示来放大自己的成就感,这不但有利于你高效率地完成剩下的作业,也会提高你的答题技巧及解决问题的条理化水平。
2 不撑坏自己——调整目标期望
路要一步步走,谁也不可能一口吃成胖子,这些浅显的道理人人都懂。但在激烈的竞争压力下,很多人在面对这些问题时,是那么迷茫和无助。成绩差的同学希望自己的成绩能大踏步前进,成绩好的同学希望自己始终名列前茅……在这些带有理想化色彩的期望下,很多同学在紧张的复习之余,还要担负着自己捆在身上的包袱。
合理的做法是,给自己一个适当宽泛的目标区域,这个目标区域既可以是名次,也可以是学科分数。具体做法有:
(1)和自己比,不和别人比。自己比过去进步了,就是成功。而通过和他人比而产生的自我优越感,不足以成为你坚持下去的持久动力。
(2)让目标更具体化。不要把目标仅仅限于笼统的名次或分数。你可以以每节课、每天的收获来衡量自己,让自己在不断实现的小目标中集腋成裘,实现从量变到质变。而目标的具体化和过程化,更有利于你从细微处不断反思自己,提高自己。
3 释放心理垃圾——情绪调整
动机适当,能推动学习;动机过强,则会阻碍进步。更重要的是,不合理的动机会附带产生一些不良情绪,如烦躁、苦闷、忧郁等,这些不良情绪如得不到及时宣泄。会进一步增大自身的压力,从而陷入恶性循环之中难以自拔。所以,我们要通过适当的方式,把不良情绪给予合理的宣泄和转化。具体方式有:
(1)找心理老师倾诉。
(2)写“自我心理分析日记”。每当有不良感觉时,要学会识别,并且记录下这些不良感觉,对消极思想进行理性剖析,以辨明其中的谬误。
(3)体育锻炼。经常进行慢跑、竞走等有一定强度的有氧运动。每周坚持运动3至5次,每次不少于20分钟。
4 为自己打气——积极自我暗示
通过对自己说一些积极向上、情感丰富的语言,使自己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起到缓解压力、保持良好心态的作用。
在使用自我暗示法时,暗示语应当尽可能地具体、简洁和肯定。如“我早就准备好了,就盼着这一天,我喜欢迎接挑战”“我今天精神很好,头脑清醒,思维敏捷,一定会考出好成绩”等。每天利用间隙,比如早上起床在镜子前,中午课前预备时间,反复进行自我暗示,每一次都要用心体验自己的内在感受。
以上方法也可以结合使用。祝你和所有迎来期末考试的同学们取得好成绩!
你的朋友:柳杨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