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名师课例 语文名师课堂实录 ID: 402638

[ 佚名 文选 ]   

璞玉心灵生命之绿——《囚绿记》课堂实录

◇ 佚名

背 景

《囚绿记》是高中必修一人教版教材第1单元第3课,本文讲述了作者与常春藤绿枝条一段“交往”的故事,描绘了绿枝条的生命状态和“性格特点”,也写出了作者的生存状况和真挚心愿,含蓄地揭示了华北地区人民面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苦难命运,象征着作者和广大人民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一、课堂导入

师:同学们,颜色,常常具有不同的象征含义,比如红色,代表着革命、激情;蓝色,代表忧郁的情感;紫色,代表高贵、浪漫;白色,代表纯洁无暇……若用一种颜色来代表生命,你们会选择什么呢?

生:绿色。(齐声)

师:是啊,那么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绿色吧!

课件显示图片:(不同状态的绿色):梯田的绿色

师:这样的绿色给你们的感觉是什么呢?

生:(惊叹)生命、希望、收获……

课件显示图片:山间的绿色

师:山间的绿色,郁郁葱葱,伴随着小溪,流淌向未知的远方。

课件显示图片:沙漠里的绿色

生:(议论)

师:一片茫茫的沙漠里,存在着的几抹绿色,给人安慰和希望。

课件显示图片:悬崖上的绿色

生:(议论)顽强、绝世独立……

课件显示图片:石缝中的绿色

师:(总结)这石缝中的绿色则更是生命力的象征。由此看出,不同形态的绿色,都能给人触动,让人产生情感。

 

二、解题

师:这样充满生命力的绿色,我们是之不得,可为什么有人偏偏要囚禁它呢?

生:(安静)

课件显示 :课题《囚绿记》,作者陆蠡。

师:在大家的理解里,的含义是什么呢?

生:(七嘴八舌)囚犯、囚禁……

师:对!在我们的理解里,的对象往往是人,而本文中囚禁的对象是——

生:常春藤的绿枝条。(有同学开始发问:常春藤是什么样的呢?)

课件显示图片:常春藤(它们总是生长在不起眼的地方,悄悄蔓延)

 

 

三、进入研读文本

师:课件显示既然题目为“囚绿记”,课文中哪几段是写“囚绿”?“囚绿”之前、之后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请用与“囚绿”形式相同的动宾短语概括。请同学们在自己预习的基础上以语文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生:(语文小组讨论)

师:2分钟后)好了,现在有哪个小组愿意派代表来分享你们的讨论结果呢?  

生:(举手发言)“囚绿”的段落为812

师:你的依据是什么呢?

生:8段开头有一句“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说明作者准备开始囚禁绿色。而在第12段,作者已经开始“计算归期”,准备“恢复”它的“自由”了!

师:(板书记录要点)好!理由充分,并且我们可以从接下来的第13段读出什么呢?

生:(低头看书)“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敌人”……

师:这说明什么?

生:他放了那根绿枝条!

师:(板书)我们赋予它一个词语:放绿

那么文章剩下的部分在说什么呢?请一个同学来回答,用类似“囚绿”、“放绿”这样的动宾短语概括文意,并说出你们的依据。

生:14自然段写“寻绿”,因为作者的房间本来并不好,可是“我便是欢喜这片绿影才选定这房间的。”(教师板书记录“寻绿”)

生:57自然段写“观绿”,因为作者在这几段当中几乎都在抒情,表达对绿的喜爱,比如“我留恋于这片绿色”、“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

师:作者这么细致地写常春藤的生长状况和自己喜悦的心情,我们还可以称这个部分为“赏绿”,在“观”的基础上,是真正用心在“欣赏”绿色!(板书)

好,那最后剩下第14自然段,作者在说什么呢?

生:怀绿。这段很短,但有一个词“怀念”。(教师板书记录“怀绿”)

师:课件显示依据刚才对整篇文章思路的把握,你可以发现作者对待“绿”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过程?请同学们再次浏览文本,尽量使用文中的词语来说明。

(给学生一段研读与思考的时间)

师:好的,让我们一起从“寻绿”这个部分看起。在“寻绿”时,作者心情如何呢?

生:(七嘴八舌)“喜悦而满足”、“欢喜”、“喜悦”……

师:(板书:喜悦满足)到了“赏绿”的时候呢?

生:“急不暇择”、“快活”、“留恋”、“欢喜”……

师:(综合大家的答案,板书:留恋欢喜)接下来是本文的重点部分——囚绿。

生:“喜悦”、“恼怒”……

师:(补充)可别忘了作者的心情在由“喜悦”转为“恼怒”的过程中,一度“可怜”过这“病损的枝叶”呢,请在文中找出。(板书:喜悦、可怜、恼怒)接下来两段的心情呢?

生:“祝福”、“怀念”(教师板书记录)

师:作者在“怀念”什么呢?找出原文语句。

生:“我的圆窗和绿友”。

师:这位“绿友”实际上就是常春藤。课件显示找出文中写常春藤的句段,品味作者笔下绿的特点,注意是找出直接写“常春藤”的句段。语文小组进行讨论,派代表举手发言,

2-3分钟)

生:“圆窗外面长着常春藤。当太阳照过它繁密的枝叶,透到我房里来的时候,便有一片绿影。”

师:这里表现了常春藤的什么特点?

生:长势良好,生命力旺盛。

师:请同学们在这个句段旁边标注序号“1”。

生:“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这里表现它的蓬勃。(标注序号2

师:(板书正音)在这个句段中,要注意几个读音:一茎(jīng),纤(xiān)细,揠(yà)苗助长,淅沥(xīlì),婆娑(pó suō)

生:“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这里的“浆液丰富”也是直接写常春藤的吧?

师:对,你很细心!“浆液丰富”这个词组的确是直接写常春藤的,同样也表现了它葱郁的生命力。

生:“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表现的是生命力旺盛。(标注序号3

师:请同学们注意这里 “依旧”这个词,它以排比的形式出现,突出强调了什么呢?

生:无论在何时何地它都生长。

生:“可是每天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这里突出了“固执”(标注序号4

生:“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得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象病了的孩子。”这里写了它的……颜色(不确定)

师:那么请你思考一下,为什么它的颜色有这样的变化呢?

生:因为没有见到阳光。

师:那从侧面反映了它的什么特点呢?

生:向阳!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把刚才标注过的5个句段进行合并同类项,概括出常春藤的特点

生:123是一类的,表现的是它的蓬勃;4表现的是它的固执,5是向阳。

师:我们注意到常春藤是一种比较柔弱的植物,看作者的描写就知道,比如观察它纤细的脉络嫩芽等,那么在这样柔弱的样貌下却还能保持生命的蓬勃,则更为可贵!

课件显示 :常春藤的特点是:柔弱而蓬勃、向阳、固执。

师:请全班同学一起将刚才找出的5个句段朗读一遍,细心揣摩品味作者的语言。

(全班朗诵)

师: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写道:离开北平一年了。我怀念着我的圆窗和绿友。这里的绿友用了拟人手法,实际上就是指常春藤。为什么作者如此怀念?

生:(思考片刻,找出了文本中能告诉我们作者与常春藤之间感情的句子)门虽是常开着,可没人来打扰我,因为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但我并不感到孤独。我忘记了困倦的旅程和已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

师:在与上句同一个段落中,有一个中心句,请同学们找出来。

生: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师:读到这儿请问大家,作者怀念的还仅仅是北平那家公寓外面生长的那株常春藤吗?生:不是!

师:那么他还怀念什么呢?

生:带来的安慰、伙伴、相伴的温暖、一种精神……

师:既然上升到了精神层面,那么,我们刚才总结的常春藤的几个特点便具有了不一样的含义。

课件显示                    蓬勃——生命、希望

   向阳——追求光明、自由

       

        

师:(解说)这是一个由实写升华为虚指的过程。

 

 

四、探究学习

师:蓬勃、向阳的品质值得怀念,那么固执呢?这个看似贬义的特征也让作者怀念吗?

生:(疑惑)

师: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问题,让我们来了解陆蠡《囚绿记》的写作背景。

课件显示白居易曾经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师: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文人,是会在自己的作品中反映他所关注的时代和事件。其实本文中也隐约交代了当时的写作背景,请找出关于这些背景的语句,探究一下作者的写作意图。

生:(寻找语句,纷纷读出)

课件显示卢沟桥事件发生了烽烟四逼中的旧都

本文写于19408

课件显示图片1937年卢沟桥事变、中国军队沿长城开往前线、日本侵略者的暴行、中国人民的顽强抗敌。

师:(边播放课件边解说背景)1937·七卢沟桥事变,从此拉开中华民族抗击日寇的历史,历经坚苦卓绝的八年抗战。

课件显示(介绍在文人身份之外的英勇的抗日烈士陆蠡)

          日本人曾提审陆蠡,问:

        你爱国吗?

        爱国。

       赞成南京政府(按:指汪伪政权)么?

        不赞成?

        依你看,日本人能不能征服中国?

        绝对不能征服!

         日本人勃然大怒,给他上了酷刑。

师:因此,我们终于理解,前面所说的常春藤固执的特点是有其象征含义的:

课件显示

固执——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

            

             

象征手法(托物言志)

师:(总结)这真是一位像常春藤一样固执的陆蠡啊!

从常春藤植物蓬勃、向阳、固执的特点到作者在字里行间向我们传达的对生命、希望、光明、自由的不懈追求,还有那坚贞不屈的抗战精神,这就是从,从的写法,我们称之为象征手法

生:(若有所思,记录)

 

 

璞玉心灵生命之绿——《囚绿记》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