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名师课例 语文名师课堂实录 ID: 402506

[ 佚名 文选 ]   

《社戏》课堂教学实录

◇ 佚名

《社戏》课堂教学实录

肥东三中    杨正霞

一、导入新课

师:今天是1017号,再过一天就是1019号,78年前的1019号,我们的一颗巨星陨落了,后来臧克家写了首诗《有的人》来悼念他。诗中写道: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是的,七十多年过去了,他一直活在我们心中,他是谁呢?

生:(齐)鲁迅。

师:是的。他就是我们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他的文章《社戏》,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戏,我们都不陌生,逢年过节我们这儿有搭台唱 “黄梅戏庐剧,还有京剧”“昆剧等,为什么叫社戏?有同学能帮助老师化解困惑吗?

生: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演的年规戏。

师:你是个看书非常细心的学生,从我们课文的注解里找到了答案。但老师看了这注解还是不明白,怎么就是土地神土地庙呢。于是,老师就查阅了资料,从字的起源找到了答案,请看大屏幕。

(屏显说文解字)

    [“”“,是个会意字。 “表示祭祀, “是土地神。古代把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都叫。按照我国民间的习俗,每到插种或收获 的季节,农民们都要立社祭祀,祈求或酬报土地神。在绍兴地区,后来发展为以演戏的形式祭社,这时候演的戏就称为社戏]

      二、走进文本

(一)、记住一句话

     师:文中的对社戏如何评价?请大家读文章最后一句话。

     屏显: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地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地好戏了。

     (生齐读)

     师:请大家自由的多读几遍,看看我们能从这句话里读出哪些信息?

    (生自由读,思考)

     1:我读出了那夜的豆好吃,戏也好看。

     2:我还从再没有”“也不再读到了对那夜好豆,好戏的难忘、怀念之情。

     师:信息把握很准确。让我们带着对那夜的好豆、好戏的难忘,怀念之情,再深情的把这句话读一遍。

     生深情齐读)

     师:单凭这么一句话就让我们相信那夜的豆好吃,戏好看,是难以让人信服的。豆真的好吃,戏真的好看吗?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文本说清这件事

     (二)说清一件事

      1、戏好看吗?

     师:真的好看吗?请同学生们阅读文中船头看戏的内容,从文中找到下表中相关的句子:(屏显)

最想看到的戏是:

结果是:

 

 

最不想看到的戏是:

结果是:

 

 

  生阅读,并在书上圈点勾画;师在学生间巡视并参与讨论。)

    师:好,谁来把找到的信息跟大家分享一下?

    1最愿意看的是一个人蒙了白布,两手在头上捧着一支棒似的蛇头的蛇精,其次是套了黄布衣跳老虎。结果是但是等了许多时候都不见。

2最不想看老旦、小旦咿咿呀呀的唱。结果是老旦踱来踱去的唱,后来竟在一把交椅上坐下了......仍旧唱。

师:还有吗?

生:还想看铁头老生连翻八十四个筋斗。结果,铁头老生并没翻筋斗。

    : “最想看的戏没有看到,最不想看的戏却一直在眼前,当时该是怎样的心情?

    生:这戏并不是我想看到的,应该是很难过,失落,很失望!

    师:好。让我们带着难过与失望的心情把看戏的内容再自由大声读一遍,体会看戏时的失望心情。 (生大声读)

    师:觉得戏不好看,同去的小伙伴们也这么认为吗?老师呢,把小伙伴看戏时的情态找了出来,请大家看大屏幕。读一读,说说他们看戏的心情。屏显: 

¤年纪小的几个多打哈欠了,大的也各管自己谈话。 

       ¤双喜他们却就破口喃喃的骂。

       ¤全船的几个人不住的吁气,其余的也打起哈欠来。

    1:我从第一句,第三句的打哈欠读出小伙伴们无心情看戏。

    师:如果此时看戏的是你,请你模拟一下打哈欠的情形。

(生1眼睛微闭,模拟打哈欠。全班同学也跟着学起打哈欠。完了笑声一片)

    师:(笑着说)大家看了那戏都打了哈欠,说明什么呢?

    生:(异口同声)不好看——

    师:小伙伴还有那些表现说明戏不好看?

    2:双喜的破口喃喃骂。他应该也是不喜欢那老旦咿咿呀呀的唱,骂他还坐下来唱。全船的几个人不住的吁气,也说明那戏不好看。

师:吁气什么意思?

3:叹气。

师:有个含有字成语,意思也是叹气,知道吗

4:唉声叹气!

师:有吗?

生:(齐)长吁短叹!

    师:那你们试着叹一下气?(生模仿叹气)

    师:我们把第三句话中吁气”“打哈欠这无声的文字换做有声的语言来读一读,可以吗?

生齐演读第三句:全船的几个人不住的——,其余的也打起——来。(全体同学模拟吁气”“打哈欠。)

师:你们吁气”“打哈欠后还想看戏吗?

生:(齐摇头)不想看了。

    师:小伙伴的看戏的情态描写,对戏而言属于什么描写呢?

    5:侧面描写。

    师:无论是看戏的心情,还小伙伴们看戏的表现都说明——

    生:(齐)戏不好看!

    2、豆好吃吗?

    师:戏不好看,豆好吃也是不错的。你们周末去看电影,电影不好看,爆米花好吃对电影要求就无所谓了,我说的对吗?(生都笑着点头)那夜的豆好吃吗? 想想我们平日里吃罗汉豆都有哪些做法?

1:我妈妈喜欢用鸡蛋炒,有时还做鸡蛋蚕豆米汤,很鲜。

师:你妈妈是一个多么善于生活的人,你很幸福。

2:我家做菜都是爸爸,他喜欢用肉片炒豆米、还喜欢用木耳加肉一起烧豆,也有鸡蛋汤,还有煮的五香豆。

师:你说的同学们都咽口水了。

3:我们还可以把豆子晒干,然后放油里炸,再撒上五香粉。

师:看我们吃罗汉豆有好多配料,作料啊,好吃吗?

(生大声齐答:好吃——

师:那晚孩子们吃得罗汉豆有这些吗?

4:没有,只用清水煮熟,加了点盐。

师:你怎么知道只加了点盐?

4:文中只写到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说明他们只加了盐。

    师:有依据。你觉得好吃吗?

3:那肯定不好吃。上次妈妈做了肉炒豆瓣,没有加辣椒我都觉得不是很好吃。

师:你们的体验已直接告诉我们:那夜的豆不好吃!

师:那夜,戏并不好看,豆并不好吃,为什么还难忘、怀念?现在呀,网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哥喝的不是酒,是快乐!看过爸爸妈妈喝酒的情景吗?

生:(齐)看到过!

师:他们一般在什么情况下才喝酒?

生:失恋了。(其他同学哄笑)

师:哦——借酒消愁,酒过三巡,云消愁散。

生:家里来客人会喝酒,过节过年也喝酒。

师:你们有尝过酒吗?(生笑着摇头)你们为什么不喝?(生笑着答:好辣,好苦!)你们感觉又苦又辣的酒,爸爸妈妈为什么喝起来还挺开心呢?难道就到他们哪儿就变的不苦不辣?

1:酒没变,因为他们与好多好朋友在一起很快乐,气温很融洽。

2:我爸爸妈妈平时在家都不喝酒,但是来了客人就会喝酒,而且爸爸还会喝很多酒。他们用喝酒来表示他们对客人的尊重和友好。

师:因为有了亲朋好友的的情谊,应为有了相聚的快乐,酒就不在又苦又辣,可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啊。那夜的是不是也和这一样,不在,而在豆外戏外呢?

     3、师生合作:探究豆好吃

    师:豆好吃的不在豆,在豆外。他们没有办法给豆加酱醋油各种调料,只能给豆加几味大料了。老师提醒大家可以从豆哪里来的角度思考,第一道大料是什么?

    生:(齐)偷来的。

    师:不是违法的吗,难道东西还令难忘、怀念?

   (生被这一问陷入沉思。)

    师:有同学能把的法与情说清楚吗?

    (生皆摇头,困惑状。)

     师:不用怕,老师查字典找到了得几种注解,我们看大屏幕。看看孩子们的偷豆应该属于哪一种。屏显:

     1、补充的几种注释:①.  偷:窃取、趁人不知道拿人东西据为己有: 偷窃。 ② 行动瞒着人:偷偷。抽出时间:~空儿。④ 苟且:~生。】

     生:看了老师提供注解,我觉得应该是行动瞒着人,偷偷的

     师:为什么不是第一种呢?

     生:第一种属于偷窃,把东西据为己有,小伙伴们偷豆不是占为己有,而是请客,共同分享,没有违法。

     师:嗯,分析得很到位。不是所有的都是违法的。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呢?中午放学回到家,看见妈妈做好了美味的饭菜在桌子上,你有没有趁妈妈不注意拿筷子夹点甚至直接用手拿点放嘴里呀。

     (同学们掩嘴而笑)

     师:你们的笑暴露了你们的罪行”,原来都有这样的经历。偷着吃有没有比在饭桌上同爸妈一起吃更香呢?

     生:(笑着异口同声)嗯——

     师:(笑着)老师小时候也喜欢这样偷吃,可是现在不会了。因为长大的我对这样的吃法已经没有兴趣了,只有你们孩子才特有的乐趣,这叫童心。孩子们偷豆其实偷的是童心的美好。【屏显:偷——童心】

     师:我们再来看看不久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你们有类似于这样的经历吗?

    生:有!我们研学的时候,同学们带的东西大家就会相互分享,有时还动手着吃。

    师:难道同样的东西带到外面去吃就香甜一些?

    生:没有,只是这样吃很有情趣。

    师:哦——原来这样的是野趣。【屏显:吃——野趣】

师:中有了童心的美好野趣的快乐还不够,老师还发现,他们还加了一道猛料,看大屏幕。

【屏显:阿发,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双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

     师:自由的多读几遍,看看能从这些句子里读到哪些信息呢?

     1:当两家的豆都可以偷的时候,阿发提议偷自己家的,可以看出他很大方。

     2:从动作和阿发的语言,说明阿发舍己为人的品质。

     师:能用舍己为人吗?舍己为人指为了正义而牺牲自己的利益甚是生命。在这我们只能说阿发舍豆为人。(生默默微笑)

     师:如果换做是你们,你们希望偷谁家的?(生七嘴八舌皆表达偷六一公公家的)你们都不愿偷自己家的,而阿发却主动提出偷自己家的,想想这个舍豆为人的小伙伴身上有那些可贵品质?

     3:憨厚,淳朴,真诚。

    师:理解非常好。我们一起把这句话读一遍,读出小伙伴阿发的憨厚、淳朴、真诚。

    (生齐读句子)

     师:从阿发挑豆的过程,我们可以读到,他们选的不仅是豆,更是人性的纯真。【屏显:挑——人好】

     师:原来是童心的美好一起吃的野趣人性的纯真,酿成了罗汉豆无比美味。

     4、师生合作:梳理戏好看

师:看戏归来偷豆的趣事使原本无味的戏不在乏味,还有看戏过程中以舍豆为人的阿发为代表的小伙伴们热情淳朴,聪明能干,使看戏这一路不在寂寞。俗话说一方山水养一方人,平桥村的那山那水美吗?(生齐声答:美)什么时候看到的呢?

生:看戏途中。

【屏显:看戏途中沿途景美;看戏归途偷豆事趣;看戏过程伙伴人好。】

师:这戏还不好看吗?(生大声答道:好看!)那就让我们带着对那夜好戏好豆的难忘与怀念,深情的把这句话读一遍。

 屏显: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地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地好戏了。

    (三)、认识一个人

     师:那夜的看戏中,文中写了许多小朋友,说出名字如双喜、阿发、桂生.....

你最想认识谁?请结合文中的具体句子说说你想认识的理由。

     1:我最想认识阿发。因为在摘豆是,他的憨厚,善良,淳朴打动了我,我想和他做朋友。

     师:你是被他那夜舍豆为人深深地打动了吧。这样的小伙伴,我们都想认识他。

     2:我想认识双喜。他是他们中最大的一个,很能干,而且很聪明。

     师:文中哪些事可以看出双喜聪明能干?

     2在这迟疑之中,双喜可又看出底细来了,遍又大声的说道:我打包票!船又大;迅哥儿向来不乱跑;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当祖母和母亲担心我时,双喜又看出底细说明他很聪明;两个感叹号写出了他的自信,说明他很能干。

     师:能抓住关键词和特殊符号来分析,说明你也很聪明。好,你带着大家一起把这句话读一读,读出双喜的聪明、能干。(生读)

     3:我也喜欢双喜。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从这里可以读出双喜善于为他人着想。还有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也可以看出来他善于为他人着想。

    4:桂生也不错。看戏中失望,他主动为我去买豆浆,没买到还要讨水给我解渴。他也是一个善良、纯真的小伙伴。

    师:是呀,这群孩子个个都是那么善良,那么可爱,那么善解人意。尤其是双喜,还那么懂事,聪明,能干。感谢那里淳朴的民风孕育了一群纯朴的好伙伴。我们也很幸福,因为我们又多了一群好伙伴。

   (四)吟咏一处美

     师:美需要我们用眼睛来看,用心去感悟。对景物的描写,常常需要调动人的感官参与,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多角度全方位的写景的形、色、味、态、声……欣赏景物的美,我们要注意描写的角度。自由读课文第1112自然段,把我听到嗅到看到的景物,按要求找出美美的读一读。

    (学习阅读,并相互交流,师巡视指导)

    师:那夜的景真美呀!请按照大屏幕上提示将刚才我们读到的美点按要求吟咏出来。

    屏显:那夜的行船中,我看到了......

          那夜的行船中,我嗅到了......

          那夜的行船中,我听到了......

师生深情吟咏:

    师:那夜的行船中,我看到了:

    生: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师: 那夜的行船中,我嗅到了:

    生: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

    师:那夜的行船中,我听到了:

    生: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五、表达一下心情

    师:那夜的景如此美,那夜的戏真好看!让我们也来表达一下心情吧!

    屏显提示:那夜的看戏中——/ 我看见……/ 我听见……/我嗅到……

    屏显示例:(师生深情吟咏)

    师:那夜的看戏中——

    生:我看到了: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

        我看到了:阿发弯下腰,在田里来回摸豆时的真诚;

    师: 那夜的看戏中——

    生:我嗅到了:罗汉豆散发出的阵阵清香;

        我嗅到了:小伙伴一起偷豆、煮豆、吃豆的快乐和幸福的味道;

    师:那夜的看戏中——

    生:我听到了:船头的激水声,老渔夫的喝彩声;

        我听到了:母亲反复的叮咛,祖母无声的牵挂;

    师:那夜的看戏中—— 我还看到了......./我还嗅到了......./我还听到了.......”

 继续寻找文中的美点,将这些信息整合成一篇精美的小散文,并给它拟一个切当的题目。 

 

《社戏》课堂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