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名师课例 语文名师课堂实录 ID: 402830

  

《惊弓之鸟》教学实录

◇ 陈彦玲


《惊弓之鸟》

  临沭进修附小 陈彦玲
  教学目的
  《惊弓之鸟》是个成语故事,全文结构严谨,语言生动、精练。根据三年级学生在思想、知识和能力等方面的基础,根据年级教学要求和课文特点,确定以下教学目的:
  1、掌握生字和词语。
  2、提高理解句子和句子之间关系的能力。
  3、理解更羸最后说的4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9自然段。
  5、了解“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和用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说说你知道哪些成语?(生说)知道带“鸟”的成语吗?
  今天我们学习成语故事《惊弓之鸟》。(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检查初读
  1、师:《惊弓之鸟》这个故事中的“鸟”,是哪一种鸟?
  生:大雁
  (课件展示:雁图)
  师:这是一只雁。雁的身体跟麻雀、燕子比起来要大得多,因此人们称它大雁。关于大雁的生活习性,你们知道些什么?
  学生发言后,教师归纳:(1)大雁喜欢成群结队地住在水边,喜欢成群结队的飞,排成一字形或人字型;(2)大雁是一种候鸟,每年从北方飞到南方去,春天又从南方飞回北方。
  2、师:这个故事主要讲谁的事?
  生:更羸。
  师:讲更羸的什么事?
  生:讲更羸不用箭,使一只大雁掉下来的事。 
   师:(提示“羸”的写法,并与“赢”相比较。) 
  3、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读后师生共同评议。
  二、细读课文
  1、教学第一自然段。(出示这句话)
  (1)指名学生读第一自然段:“更羸是古时候有名的射箭能手。”
  (2)师:“古时候”,确切地讲是两千多年以前,那时候有个国家叫“魏”。
  (3)师:“能手”是什么意思?
  生:在某一方面做得很好,
  生:别人没有他做得好。
  ……
  师:更羸是——
  生接: 射箭能手 。
  师:你觉得射箭能手是什么样的人?
  师:“射箭能手”前加“有名的”说明了什么?
  生:大家都知道他。
   ……
  (生齐读这句话)
  2、教学第2——5自然段。
  (1)师:有一天,更羸跟魏王到郊外去打猎,不射箭就使一只大雁从半空掉了下来。请大家各自轻声读2——5自然段,要体会魏王和更羸的不同语气,尽量把你体会到的读出来。
  生自由读
  指名朗读,分角色朗读。
  在练习朗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让他们说说应该怎样朗读,为什么这样朗读;从而领会有关词语的含义和说话人的内心活动
  (3)师:第5 自然段只有一句话:“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蹦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这是一个长句子,想一想,这句话讲了几层意思?(出示这段话)
  生:讲了两层:一是更羸的行动,一是大雁的行动。 
  师:大雁听到“蹦”的一声响,会怎么想?有什么反应?(生读描写大雁动作的句子)
  (4)师:“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两个“直”各是什么意思?
  (同桌讨论)
  生:“直往上飞”的“直”是一个劲儿的意思,“直掉下来”的“直”是笔直的意思。 
  (5)有感情的朗读这句话
  3、教学6——9自然段。
   师:好了,大家都明白了,谁置大雁于死地?
   生:“嘣”!
   师:(指名)如果,你跟魏王去打猎,如果,你也拉得动这张弓,也会“嘣”的一响,这只大雁会不会掉下来?
   生:不会。
   师:那么,这只惊弓之鸟怕的是更羸的“嘣”,而不是你的“嘣”?
   生:不是!它怕的就是“嘣”!
   师:你们是说,不管谁拉弓,只要有“嘣”的响声响,它就会怕!
  对吗?别人拉出“嘣”,他也会掉,是吗?
  生:是!
   师:(故作不解)那么更羸有什么了不起,把大雁吓下来的本事,谁都有, 更羸算得上射箭能手吗?
   生:(纷纷发言)
   师:更羸的本事是什么?
  你能用这个句式写话吗?
   更羸的本事不仅是( )而是 ( )。
   (1、始终让孩子在问题情境中,兴味盎然地研究 、参与 !2、将作业设计成梯度形式,让各类学生在自己的起点上练习)
   生:(作业)
   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师:完成的同学,可以先读给大家听。
   生:更羸的本事不仅是会拉弓,而是看出这是只惊弓之鸟。
   师:不错,谁再说说
   (继续巡视,继续讲评)
  更赢的本事不仅是只会拉弓吓大雁,而是他能一眼识破这是一只惊弓之 鸟。现在我们对“射箭能手”这个词语有了新的认识。
  请大家考虑一下,更羸是根据什么一眼识破那是一只惊弓之鸟?请大家翻开书,在文中画出有关的句子。
   生:(认真地划句)
   师(指名回答)
  一生读:“它飞得慢,叫得声音很悲惨。”
   师:——齐读——(师板书:飞得慢,叫得惨)
   师:慢慢地飞是因为( )边飞边鸣是因为( )
   原因在课文(生抢读——第9自然段,出示第9自然段)
  (师板书:受过箭伤、孤单失群)
   师: 这两句是先说结果再说原因,现在我们把它正过来说
  生: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做痛,所以它飞得慢。
   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所以叫得悲惨。
  师:根据这些,更羸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判断……
  生:只要拉一下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
  师:事实证明更羸的判断是正确的。齐读三、四句。
   生:齐读。(板书: 只要……就……
   一……就……)
  师:说得好!我们来看:这“飞……,叫……是更羸观察出来的。
   
  飞得慢 受过箭伤 只要……就…… 
   叫得惨 孤单失群 一……就……
   观察 分析 判断 
   生:这“受过箭伤、孤单失群”是更羸分析出来的。而且“ 只要……就…… ”是经过观察、分析、作出的决定。
   师:(指黑板)你佩服他哪点?回答时请尽量用进“既……又……更……”这些关联词,大家试试,行吗?自言自语准备!
  生:(准备)
  (在课堂中时时给学生规范语言的机会,让学生们在充分进行练习的基础上发言,每个人都在不同的程度上得到训练)
  生:我既佩服更羸能仔细观察,又佩服他能认真分析,更佩服他能刹那间作出决定。
   师:你们学习的本领也很强。
  (生背诵9自然段)
  4、分角色朗读全文
  三、总结深化
   师:现在让我们回到课题上来,“惊弓之鸟”到底是一只什么样的鸟?
  生:害怕弓弦响的鸟。
  生:自己吓唬自己的鸟。
  师:你想对大雁说些什么 ?
  (生纷纷发言)
  那么,我们学这个成语故事有什么意义?
   生:不要当惊弓之鸟!
   生:心理素质要好。不要自己吓自己。
   生:我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别犯“惊弓之鸟”的错误,遇到紧急的情况要冷静,别自己吓自己,要想出自己救自己的办法。
   师:不错,我想他说的就是这个故事的积极意义吧!
  这个作业,不知你们能做吗?请写写看。
  这只受箭伤的大雁,只要( )就( )。
   生:写作业。(提醒写字姿势)
  (恰当穿插进行书面练习,既巩固所学的知识,又调节课堂教学节奏,动静搭配,说、写结合。)
   师:(巡视,给予个别指导)。做完了?我们交流一下。
   师:课文已经学完了,能总结一下,我们学会了什么?
  建议大家先想想,理一下,做个准备,然后再有条理地说。
   (教师适时作引导,教会学生有条理的按要求发言)
  生:我懂得了“不动笔墨,不读书”学会了读书时做读书记号。
  生:学会了本课的字词,特别记住了这个“羸”怎么写。
   生:我学会了“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含义。
  ……
   师:你们总结得非常全面,把老师想说的都说了,现在——下课!
  
  《惊弓之鸟》教后简要说明
  《惊弓之鸟》这节课所体现的袁瑢教学思想是: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知识的语文基础。同时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一、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相结合
  第一,在落实词、句、段教学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仅讲词语的意思含义,而且应讲词语所表示的概念之间的关系,如:由“能手”到“射箭能手”到“有名的射箭能手”的教学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认识事物,判断事物和区别事物的能力。又如:第9自然段是重点段。更羸说的4句话包含两个推理的过程。前两句话,表示了一个推理过程:后两句话,虽容然叙述的是事实,但也是更羸所预料的,他由此推出只拉一下弓就能使大雁掉下来的结论。抓住这4句话之间的逻辑联系,联系上文更羸对魏王说的有关的话,并借助板书,使学生知道更羸是怎样观察、分析,做出正确判断的,从而初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第二,通过朗读训练进行词和句的教学,既帮助学生积淀语感和积累句子的范型,又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课文的2——5自然段,主要讲更羸拉一下弓使大雁掉下来的经过。注重引导写生通过各自轻声读、指名朗读和分角色朗读,读出更羸和魏王的不同语气。在读更羸的话时,学生通过讨论,理解话中用了“只要……就……”这个关联词,说明更羸说这句话是有把握的,所以读这句话时语气要肯定些,句中的“只要”“就”语音要重些。再如第5自然段只有一句话,在指导读这个长句时,让学生思考讨论:两个“直”各是什么意思。通过指导,学生在朗读时正确的读出了这些词的语气,并积淀了对这些词的语感。
  二、理解语言与学习表达形式的统一
  在课堂中时时给学生规范语言的机会,让学生在思考、整理的基础上发言,让各类学生在自己的起点上练习,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进步。例如对“射箭能手”的理解,在读第一自然段时,学生的理解只停留在射箭技术高,百发百中这个层次上,到学习最后三个自然段时学生的思维出现顿悟,原来“射箭能手”也包含着经验丰富,善于观察、分析、判断的意思啊!这时让学生用“更羸的本事不仅是( ),还是( )。”来写话,学生兴趣盎然,发展了思维,规范了语言。
  三、语言训练与思想教育的统一
  语言训练与思想教育紧密结合,让育人如和煦春风,不落痕迹而又影响至深。课堂最后有这样两个环节:一是在老师指着板书问学生,你佩服更羸吗?佩服他哪一点?并且要求学生在回答时尽量用上关联词语“既……又……更”。学生在充分练习的基础上发言,语言表达得到提高的同时,对更羸优秀的思维品质也进一步体会:二是回归课题,理解“惊弓之鸟”的意思时,问学生这是一只怎样的鸟?你想对它说什么?学生发言后,按“这只受伤的大雁,只要( ),就( )。”的句式练习写话。学生写话的同时,也理解了学习这个故事的积极意义。

《惊弓之鸟》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