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课堂实录
授课人:史金霞
授课班级:高一三班
授课时间:2007年10月17日
授课地点:张家港市常青藤实验中学阶梯教室
听课对象:张家港常青藤实验中学所有文科教师
一、整体感知 把握思路
导入新课
伴随着《别董大》的音乐,课开始。
在音乐的节奏中,教师简洁导入:
这首歌,歌唱的是唐朝著名诗人高适的《别董大》。诗中写道:“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是高适在送行董大的时候,对董大的一种美好的祝愿:朋友,往前走吧,前方依然还有,懂得你的人,理解你的人!前方依然还有你的知己,还有你的好朋友!
那么,我们看曹文轩的《前方》。
回顾文本
我们上节课,整体感知了一下课文;下面我们一起看大屏幕,回顾一下:
(大屏幕切换到“整体感知 把握思路”版面)
共看大屏幕,一起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教师引导,师生同说:
第一部分是第一段,由照片切入,问车上的人要去哪,是归家?还是远行?
第二部分,是2到11段,展开联想,我们又把它分成了两层。第一层是2到8段,写的家,人们要离家,离家的原因,然后由家又写到了前方,由前方又写到了路,路是连接着家和前方的。这样就有了下一层,9到11段,是从路写起,由路又谈到了人生,有一句很有名的话,大家都说不解的话,怎么说的?(人生)说什么?(命运)哦,是的,是“命运把人抛到了路上”,然后说“人生就是一场苦旅”,谈到了人生——人生是一场苦旅,作者接着谈,又谈到了人的悲剧性的实质——我们都找不到自己的家。即便是离家又归家,即便是永远没有离开过家的人,也依然会有一种无家可归的感觉,都是无家可归的人。这就是由“路”又到“人生”又到“家”。
那么最后一段,12段,是文章的最后一部分,又回到这幅照片上来,与开头相呼应,说:前方到底是什么,是家?还是无边的旷野?
二、具体涵咏 点评阐发
归纳问题
师:对这篇文章,同学们提了一些问题,好多同学的问题,都非常有价值。我们把大家的问题汇总到一起,今天我们这节课就集中把大家对《前方》的问题解决一下。文章中的这些名词:“家”,“路”,“前方”,“苦旅”,“无边的旷野”,你们在初次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这些词语,在这篇文章中,都有什么特定的含义?家,就是那个为我们遮风挡雨,困倦了就可以休憩安眠的那一椽小屋吗?前方,是什么意思呢?路,是不是那些马车汽车飞机轮船所航行的航线呢?还有苦旅,还有无边的旷野,都有什么涵义呢?(随着教师的询问,学生议论纷纷,时有私语)
师:(点开大屏幕的“具体涵咏 点评阐发”板块)我们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就是“具体涵咏 点评阐发”。我把大家所提的问题,归了类,主要这样几个方面,我归类了,就抽象了一下,很简约了。你看看这里面,有哪些是你提的问题。
教师拿出学生的问题纸条。
(点开第一个问题)第一个问题,第一个集中点,是“关于外面“。
“关于外面”,有同学问了这样的问题,我读给大家听:“为什么外面世界充满诱惑,而有些人走出家门还是出于无奈?为什么说在外面的生活是一路风尘一路劳顿一路憔悴?在外面的世界,对人只是诱惑吗?等等等等。
这些问题,有没有你问的?如果你没有问这些问题,那么,刚才这些问题,你能不能回答?
(点开第二个问题)第二个问题,一个比较集中的问题,是关于路。
上节课,我们补充了北岛的诗歌:《走吧》,里边有一句说“路啊路,飘满了红罂粟”。好多同学问啊,为什么说人生就是一场苦旅?在文章里,说“路连接着家和前方”,这个“路”具体指的是什么?这个“路”到底有没有其他的含义?文章说对前方有不确定性于是才有了路,有的同学不理解这句话,说是不是因为先有了路,然后才有对前方的这种追想呢?等等等等,很多。
这些问题,是不是你提的,如果你提的,你现在有没有什么新的想法?如果不是你提的,你现在能不能解答,关于路?
(点开第三个问题)第三个,关于无家可归。
这是问的比较多的一个问题。
好多同学问,文中有很多家,这个家到底是心灵之家、实在之家、还是别的?还有同学问为什么许多人终身未出家门,或者远未离开家门,或者离开家门又回到家,但是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仍然有无家可归的感觉?问这个问题的非常多,怎样理解无家可归这个概念?
(点开第四个问题)还有一个,就是关于人生的苦旅。
好多同学摘出这句话来“流浪,不仅是出于天性,也是出于命运,是命运把人抛到了路上”,还有“人生就是一场苦旅”。这些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应该怎么理解?
(这些问题,都是第一课时结束后,学生所提。在教师归纳过程中,教室里非常安静,学生仔细听,并思考。)
涵咏阐发
1、关于外面
师:那么现在,我们把这些问题归纳了出来,一共四个方面。我们今天这节课,主要就是解答这四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我们先看第一个问题,关于外面。
同学们打开书看一下,“关于外面”这个问题,主要来自课文中的哪些段落?
生:第5、第6、第7。
师:哪个同学结合课文5、6、7段,来解答一下关于外面的这些问题呢?谈谈自己的理解,谈谈自己的认识,你怎么理解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世界,对人只是诱惑吗?为什么说在外面的生活是一路风尘一路劳顿一路憔悴?为什么说外面世界充满诱惑,而有些人走出家门还是出于无奈?
徐梦骋:第六段,作者在这里指出了对离家的无奈,有两种可能的推测,或是由于生活原因,或家人希望他出去闯一番事业,抑或是他有乘风破浪之志,家再也留不住他了。但是,无论是哪种原因,离家都是出于无奈的。
师:不无论哪种原因,离家都是出于无奈的?具体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学生沉吟。
师:如果他自己要出去闯荡,怎么还是无奈的呢?大约就像柯灵在《乡土情结》里说的那样,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怀呀?
徐:浪漫主义情怀。
师:恩,浪漫主义情怀,他要出去干什么呢?
徐:闯一番事业。
师:闯一番事业。嗯,那自己要离开家的,有没有在无奈的状况下,要离开家的呢?
徐:是被生活所迫。
师:恩,被生活所迫,就会想逃离,就会想换一个环境去生活,就会想离家出走。是吧?
生点头。
师:还有吗?别的同学,谁还来说一说?
殷晓玉:我觉得,他们离家路上一路风尘一路劳累一路憔悴,是因为,毕竟外面不是你的家,它不可能给你非常的安全感;你是要出去闯荡的,所以你必须要付出,你会感到很劳累;外面你没有家人对你的照顾,你会很憔悴。风尘,你是出去闯世界的,所以你会经常遇到什么挫折什么困难的,肯定你会一路风尘的。
师,嗯,闯世界的人,是要劳累的。还有一种人,他不是去闯世界的,他是去讨生活的,对于讨生活的人而言,这一路风尘一路劳累一路憔悴,就更不言而喻了。是不是?
生点头。
师:我们每一个问题,因为时间关系,有三个同学来解答就可以了,留下一点时间,我也要说一说。呵呵,是的,我也要发表一下我的看法。所以有话要说的同学,一定要抓紧时间争取。
好,苏立宇,你来说一说。哈,苏立宇在那里发出了诡谲的微笑,呵呵,你在想什么呀,你来说一说。
苏立宇:我觉得,之所以外面的世界一路风尘一路劳顿一路憔悴,是因为他们不管是出于自己无奈,还是父母亲人的愿望,不管什么原因,想出去闯荡一番,但是他们的家毕竟也是他们曾经生活过的,对家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外界环境给他们的安全感,只是暂时的。就算他们已经在外面闯出一片天地,但是他们对于自己现在所生活的环境,还是没有那种家的那种家的……(师插话,没有家的那种归属感)嗯,没有家的那种归属感,他们会觉得精神上有些空虚。
师:嗯,也就是你认为,到外面世界去闯荡的人,他还特别需要一个家的,那种家的愿望,那种家的感觉,至少在精神上可以给他力量,哪怕他暂时还没有家。
生点头。
师:好的,这是同学们的理解。那为什么同学们会对于外面、对于出去闯荡、对于外面世界的无奈与诱惑,有这么多问题,会觉得不好理解呢?我觉得,是与我们的生活实际有关的。我们往往是一想,外面的世界怎么怎么精彩,但是我们谁也没有到外面的世界去过。于是我们就有很多地方不理解。那么我们就需要借助一些东西来了解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世界到底怎么精彩,又是如何的无奈?
我们先来看一首歌,大家先来看一下歌词。
(点开超链接,打出歌曲《外面》的歌词)
作曲编曲:金培达 /填词:林 夕 / 演唱:周 迅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我出去会不会失败
外面的世界特别慷慨
闯出去我就可以活过来
留在这里我看不到现在
我要出去寻找我的未来
下定了决心改变日子真难捱
吹熄了蜡烛愿望就是离开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我出去会变得可爱
外面的机会来得很快
我一定找到自己的存在
一离开头也不转不回来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我出去会不会失败
外面的世界特别慷慨
闯出去我就可以活过来
留在这里我看不到现在
我要出去寻找我的未来
下定了决心改变日子真难捱
吹熄了蜡烛愿望就是离开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我出去会变得可爱
外面的机会来得很快
我一定找到自己的存在
一离开头也不转不回来
我离开永远都不再回来
(点击播放,音乐起,第一小段唱罢)
师插话:歌的主人公,她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到外面的世界去呢?
(歌曲继续,全体师生注目大屏幕,屏息静听)
(第一遍唱完,伴随着过门)
师引导学生总结:歌的主人公,既因为外面世界的——(生)精彩,也因为所在生活的——(生)无奈。她既想去寻找新的——(生)未来,又想希望获得——(生)重生。她说:(师生)闯出去,我就可以活过来。但是她到外面世界去闯,她就真的能够成功吗?所以,这首歌的旋律,是怎么样的?
生:低沉的。
生:压抑的。
生:悲凉的。
师:那么,伴着这首歌的旋律,我们再来看一段文字,通过这段文字,我们了解另外一个外面的世界。
(点开超链接,出示一封矿工遗书,生看大屏幕,师读,《外面》歌曲配乐。)
一封遗书
爸、妈、弟、妹:
你们收到这封信的时候,我肯定已经死了。二老别哭,不要难过,尤其俺妈你,更不能哭。我觉得俺爹的腰疼病真该治了,俺弟上学也要钱,主要是俺妹的病,不能再拖了,再拖就太受罪了。光靠攒钱看病,不定什么时候攒够。如果我的死能换来你们不受罪,我死得也就值了。
我不知道我怎么个死法,要是一次死得多,矿主瞒不住,上级来查,死的人每人可以赔20万。如果就死我一个两个,你们就和矿主私了,您问他要25万。半月前砸死的那个人就是赔25万私了的。爸妈,你俩一定不要来,路太远,又太难走,可不能受这个罪。你让俺明起、明发哥来,他们见过世面,能说出话,个子又大,有派头。再让西院俺三婶也来,她泼辣,能哭能闹。对他们说,先开口30万,矿主肯定不给,就和他们闹,就说要找报纸、电台,把矿上出人命的事说出去,矿主就害怕这个。但也别真说,咱就是吓唬吓唬他,咱好多要两个钱,最低25万,当然能多要一万两万的更好。你们可得咬死口,不要顾惜他们,他们挣钱厉害了,哪天不挣个十万八万的?只是他们不想给,怕开了口子,今后再有死人比着要。所以您对明起哥他们说,该闹就闹,软的硬的都得使,能多要一万,俺妹就多活年把。但是您可不能让明起哥他们勒得太紧,逼急了,这些矿主黑道上都有人,可别让明起哥他们吃亏。
我也不知道能不能落下个身子,如果找不着就算了。有的话,你千万不要往回运,雇个车去咱家一趟得一万多呢,咱不花这个冤枉钱。你让明起哥在这里把我烧了,带骨灰回去就行。我的零花钱,都放在抽屉里。那个小收音机,就给我带走吧。
爸妈,有了这25万,爸你别去当壮工了,你的腰不得劲,可不能再爬高上低。妈你也别包人家的地种了,你俩可得好好歇一歇了。先给俺妹治病,可真要是花十五六万也看不好,你也别硬往里砸钱了。您二老得留些养老钱,再给俺弟留点儿。他上学这几年的学费得个五六万吧?还不知好不好找工作,娶媳妇什么的,花钱的事多着呢。我没上出来学,可得好好供俺弟上学。只有上出学,才能不出力,走出咱这穷山窝。再把借大姑、二姑、俺姨、俺舅、叔叔大爷的钱都还上,他们家里都有一大摊子事,都是该用钱的时候。还有,俺姑家的表弟前一阵子也想上这里来干,你对他们说,在家挣300也别上这里挣3000。这里苦累不说,真是太危险了,你可不能让他们来啊。
爸妈,我不能给您二老打影旗摔老盆了,让俺弟给您传宗接代、养老送终吧。在这里,您的不孝儿子大光给您磕头了。祝二老下半辈子过上好日子,祝俺妹快看好病,祝俺弟事事如意。
还有:咱家的老屋明年也该翻盖了,要不又漏雨又受水的,对爸的腰妈的腿俺妹的病都不好。还有就是天冷了,你们每人都得买几件新衣裳,再买一个电视。
一定要买彩电,让俺妹也看看彩电,给俺妹买个面包服,给俺弟买个皮鞋。一定得买,回家就买。别怕人家说什么闲话,这是咱不偷不抢挣来的钱谁能笑话?您都吃好了穿好了,我也就死得安心了。
儿:大光2006年10月8号
(师读时,全场安静。只有教师因强力控制而显得格外压抑略带哽咽的声音和《外面》低沉抑郁的旋律。学生和听课教师泪水盈眶,纷纷滚落面颊)
师(声音依旧哽咽,而略带颤抖,泪水含在眼中):这是一封矿工的遗书。2006年12月4日,贵州矿工李大光在下煤窑时罹难,工友按他的生前约定,将遗书带回他家。此版修改了标点,改了8个错别字。
这就是外面的世界,其中的一种,这就是由于生活的无奈,而被迫去讨生活的,现代的人们,这就是一路风尘、一路憔悴、一路痛苦的生活,这也是我们同学们所不知道的生活。
(关闭歌曲,返回主板)
师(沉静地面对全体师生,静候大家擦干眼泪):解读完《外面》。我希望同学们对生活的苦难有所了解,一方面我们要感恩我们现在的生活,另一方面,我们要知道生活本身是很无奈的。在同样的蓝天白云下,还有很多人,他们的生活,远非我们所能想象的。带着一种悲悯的情怀,让我们看下一个话题——关于路。
2、关于路
(点开北岛诗歌《走吧》版面)
走吧
——给焕兴 /北岛
走吧,
歌声和我们踏碎,
这条冰雪的路。
走吧,
月光和我们升起,
这条银色的路。
走吧,
眼睛望着同一片天空,
心敲击着暮色的鼓。
走吧,
我们没有失去记忆,
我们去寻找生命的湖。
走吧,
路呵路,
飘满了红罂粟。
1977年元月18日
师:这是北岛在1977年元月18日写给他的好朋友陆焕兴的,这是这首诗的原稿。当时,文革刚刚结束,陆焕兴夫妻两个动议出国,北岛给他们写了这首诗,最后,陆焕兴的妻子出国了,三年后他们离婚了,后来北岛也出国了,而陆焕兴却依然留在国内。
那么,北岛这首诗,我们应该怎样解读它呢?上节课我们就抄下了这首诗,这首诗读起来不像严力的《根》、《回家了》这些诗那么好理解。但是,理解这首诗有把一把钥匙。这把钥匙就是?(生:《前方》)对啊,因为《前方》而补充这首诗,它一定与前方有一定的联系。哪个同学,来试着谈谈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呢?诗无达诂,每一个读者就是一首诗,要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你是怎么理解的呢?
(生思考。师开始读诗,语速徐缓,声音低沉。)
师:好,谁来说一下?勇敢一点!
殷晓玉:“走吧,我们没有失去记忆,我们去寻找生命的湖。”我觉得这一节,可以用刚才《外面》的歌词来解读,歌词里说,到外面去闯出一片天,到外面去获得重生。
师:走出去,我就能够活过来。是吧?这就是去寻找——(生)生命的湖。但是,在寻找生命的湖的过程中,过去呢?
生:过去也不能抛掉,我们没有失去记忆。
师:那么,这里北岛所说的我们没有失去记忆,更具体点说,是指的什么呢?
生:文革,和文革有关。
师:嗯,和文革有关,和文革中他们所遭受的经历有关。
庞欢:我觉得第一小节这条冰雪的路,指的就是文革!
师:恩,你认为冰雪的路指的就是文革。你来具体阐述一下。
生:文革,非常黑暗。
师:非常黑暗。不但黑暗,而且——冰雪的路?
生:非常艰难,充满了艰难险阻
师:嗯,黑暗,艰难。
生:文革终于结束了,歌声和我们一起踏碎!
师:踏碎这条冰雪的路!
生:这条银色的路,我觉得就是指陆焕兴他们的未来,光明的前途。
师:光明的前途——是银色的?我们一般说光明,会怎么说?
其他生:金色的。
师:嗯,金色的。注意到没有,刚才我在读的时候,是不是很昂扬的“走吧!歌声和我们踏碎这条冰雪的路!”(声音响亮,格调高昂,节奏奔放)我不是这样读的吧?
学生会心笑,摇头说“不是”,有其他人举手。
师(仍面向庞欢):那这银色的路和金色的路有什么区别呢?(生沉吟,师继续说)肯定他是要沿着这条路往前走的啊,应该是和未来有关系的,未来是什么样子的呢?这个未来是不是就金光闪闪的呈现在他面前呢?
生:未来的路也是有困难的,是未知的。
师:嗯,好的。已经有其他同学在举手了。我们听听他们的观点,好吧?
刘建超:我觉得银色的路,其实是说对于他的好友陆焕兴而言,前途,前进的路,比如出国吧,他的前途是一条朦胧的路,不可预知的路。
师:恩,一条朦胧的路,不可预知的路。所以说是在月光笼罩下的,一条银色的路。怎么样,庞欢?你觉得?
庞:我同意刘建超的观点。
师:呵呵,同意刘建超的观点。刚才苏立宇也举手了,你来说一说?
苏立宇:我也认为这条冰雪的路就是指的文革,因为冰雪是覆盖在大地上的,寒冷无情,抑制农作物的生长。诗人这是在批判文革把中国的文化抑制在那里十年,停滞在那里,无法生长。而“月光和我们升起”,这条银色的路上,月光散满大地,天空不会永远布满乌云,他们的未来至少不会永远朦胧,他们有理由相信,他们的未来是可以有光明的。
师:可以有光明的,月亮升起来了,太阳的脚步就在身后。向着光明的方向去前进,光明会到来的。好,请坐!
师:我们继续看下一节:“走吧,眼睛望着同一片天空,心敲击着暮色的鼓。”“眼睛望着同一片天空”,说明他们这些人——?
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理想,共同的愿望。
师:对,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理想和愿望!就像刚才苏立宇所说的,就像食指所说的:(生)相信未来!相信未来,要向前走!向——前——走!走啊,向前走,带着历史留下的痕迹,我们没有失去记忆,冰雪也好严寒也好困厄也好痛苦也好,都要镌刻在生命里。我们的心在敲击着暮色的鼓,我们要向前,去寻找生命的湖!
现在我们看最后一节:“路呵路,飘满了红罂粟。”刚才同学们对于生命的湖,冰雪的路,银色的路等这些意象的分析都非常好,那么,这个红罂粟你们怎么理解呢?
杨基伟:我觉得,他们要开辟新的文学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肯定有很大的牺牲。所以他说飘满了红罂粟。
师:为什么红罂粟跟牺牲有关呢?
生:因为红色代表了血。
师:红代表了血,呵呵,因为血是红色的。(众生笑)好,请坐。我们在理解一个意象的时候,不要把它支离开,不要说“红——罂粟”。要把“红罂粟”连起来,放在一起。罂粟是什么?
庞欢:我觉得红罂粟应该是指的诱惑。
师:诱惑,为什么呢?
生:因为罂粟是一种毒品。
师:嗯,是一种毒品。而且罂粟花怎么样呢?
生:很漂亮的。
师:是啊,罂粟花是很漂亮的,多是红色的,罂粟花又叫虞美人的啊!很漂亮的,很诱人的。花很娇艳,但是果实呢,却是有毒的,是能让人上瘾的。所以在这里就是指的——诱惑。好,请坐!
师:那么我们现在来看北岛这首诗,他并不是那种浅薄的、意兴遄飞,很兴奋很振奋的。他还考虑到了前进途中还有,(生)还有艰难险阻,甚至还有陷阱,(生)还有诱惑,还有重重困难。但是我们依然要——走吧!我们依然要往前走,向着前方,走吧!不管前面有多么困难,不管那是冰雪的路,不管那是银色的路,也不管那是飘满红罂粟的路,但是我们选择的姿势都是向前的!
这让我想起了现在同学们经常的慨叹,说现在生活太艰难了,有的同学在随笔里说,作为中国的学生,我真是太痛苦了,我一天24个小时里,连一个安眠都得不到。还有的学生慨叹,我怎么这么不幸啊,我过的日子简直是非人的生活……种种种种,在慨叹。(生笑)
(点开超链接,转到《谈中国教育》版面。)
下面我们看这一段话,这是高一四班卢利晖同学的随笔,题目很大的《谈中国教育》。
(学生看大屏幕,教师读)
《谈中国教育》
——高一四班 卢利晖
我真的希望社会得以改变,我们所经历的苦难,我们的后代不会同样经历,他们面对的应该是愉快的学习,轻松而又高效,不再像我们这样吃尽人间苦,眼镜度数节节高,他们应该有完美的眼睛,明亮明亮的,表现出心灵窗户的特点,不再像我们这一代人朦朦胧胧看世界了。
(师读完,学生很安静,在思考)
师:我觉得卢利晖同学这段话写的非常好,好在哪儿啊?(学生议论纷纷,师继续)。好在他没有仅仅停留在对现实的不满抨击抱怨牢骚上,他在想,这条路我还要走下去,我——可能,我的眼镜可能摘不掉了,我——可能,我的学习很累,我无法得到轻松了!但是,我希望——我希望将来如我的人,不再受难再如我。这是鲁迅说的话,而卢利晖同学,小小年纪,就有鲁迅这种情怀啊!他希望,将来我们的后代,不要再有同样的经历!
那么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如果我们希望将来我们的后代不要再有我们这样的经历,他们能够轻松的学习,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生:不要忘记我们的生活,为了他们而努力!
师:是啊!我们千万不要忘记我们曾经经历过怎样的生活,我们要为他们而努力!我们要——用歌声——(生)踏碎这条冰雪的路!我们要——争取让太阳变成——(生)一条金色的路!我们应该继续向前走,哪怕路途上——(生)飘满了红罂粟!所以,真的是这样啊,这路,不管多么艰难,我们都是要走下去的,关键是你要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去走,关键是你朝着前方以一种什么样的姿势去走!
曹文轩说,路,连接着前方和家。那么下面我们就进行下一个话题——关于无家可归。
3、关于无家可归
师:关于无家可归,同学们的问题很多,为什么从来没有离开过家的人,仍然有无家可归的感觉?这句话在哪?(生)第九段。为什么人无法还家,为什么即便还家之后还有无家可归的感觉呢?这句话在哪呢?(生)第十一段。这个问题是谁提出来的呢?现在能不能自己解决一下呢?如果你没有提这个问题,那么你一定对此没有问题喽,有人提出来了,你能不能来解答一下呢?
陆湘君:我觉得这里面的家,不是真正指代的那种物质上的、居住的家。(师插话,哦,那个遮风挡雨的家。)是的,我觉得这里说的是精神的寄托,在追寻理想的时候,理想还没有实现的时候,精神的归宿,是精神上的家。
师:这个家是精神的归宿,精神的寄托;而不是物质上的实实在在的家。嗯,这里你先解释了一下家的含义。同学们觉得陆湘君说的怎么样啊?有道理吧?啊,有道理,大家都在点头。那么你能不能说,为什么他会说很多人有无家可归的感觉呢?
生:因为人们有的在家,有的到外面的世界,都是寻找自己的理想,而有的没有寻找到自己最终的目标,精神上没有得到自己的依靠。所以就有无家可归的感觉。
师:哦,也就是说,无论你是在家也好,还是在外也好,如果你的精神上没有寄托、没有归属感、没有归宿的话,那么无论你在哪里,可能你在家里,仍然觉得你的故乡在远方。如果你的精神上有归属感,可能你就会说:(生)我的家就在这里,此心安处——(生)是我家。
师:还有哪个同学要补充的,哦,你们两个都举手,好像是陈佳欢先举手的,你先说吧。
陈佳欢:人的心,它有时候是很深的。(师插话,恩,人的心有时候是很深的,这话说得很好!)有时候人也许他并不了解自己想要什么。那个时候,他的心就好像没有一个归处。他有时候就会有无家可归的感觉。但也许有的人他功成名就,他什么都有了,起码在外部看来他什么都有了。但是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也许物质上他全都有了,可是在精神上他也许还是没有,就算在精神上他也有了,可是在其他地方,或者更多的地方,更大的名利,更大物质,他还有需要的东西,他还想得到,他还有没有达到的满足,他的心还是有没有归处的感觉。所以他还是有无家可归的感觉。
师:说得非常好。好,请坐。先等一下啊,先等一下,戴夏婧,先等一下啊。陈佳欢请坐。我先来概括一下陈佳欢的话。呵呵,据我的理解能力来概括啊。(生笑)
陈佳欢刚才说了两点,第一点是说人的心是很深的,而人呢,往往很多时候,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不了解自己。陈佳欢这句话说得太好啦,这是回到了哲学的一个本源问题啊,古希腊神庙里曾经镌刻着这样的话,认识你自己!人认识自己是很难的。再想想,刘亮程在《今生今世的证据》里,有没有这样的话啊?(学生纷纷翻书)刘亮程在《今生今世的证据》里不是说了这样的话吗,即使这些草、这些墙、这些房子仍然还有,仍然在生长仍然还有仍然不倒,但是我们的故乡有谁能够见证呢?而且一个人的内心的生长谁又能够见证呢?我记得在学《今生今世的证据》的时候,我们很多同学就发出感慨:别说别人不能见证自己内心的成长,连自己也不能真正的见证自己!
第二点,她说的是什么呢?(生:人是一个欲望)恩,好,大家做的非常好,能够倾听,能够理解。当别人说的时候要学会倾听。第二点,陈佳欢说的是,人是一个欲望。我不知道陈佳欢是不是读过史铁生的文章,在我们的读本二里,有史铁生的《我与地坛》,里边史铁生就讲了,说人就是一个欲望,因为你欲望太多了,你可能在物质上极大的丰富了,得到满足了,可是你仍然觉得,你要的更多更多,就像史奴比说的那样:“知道我想要的是什么吗?我想要的是更多更多!”(师生同笑)好,戴夏婧请说!
戴夏婧:我很同意陆湘君和陈佳欢的观点。一个人在外面追求,追求一些名利啊、追求一个目标,总会去奋斗,总会遇到挫折,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师插话,哦,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回到家里,总想把自己的挫折,一些困难,分享给其他人,当他回到家里,家人们欢聚在一起,他把自己的感情倾诉给家人听,他就会觉得,这个世界上不是他一个人存在,还有很多人,很多人在团结,获得了继续奋斗的信心。这时候,即使他的家只不过是一个破破烂烂的小房子,他会觉得这个家是世界上最坚实的。(师插话,这就是……)嗯,这就是有家可归的感觉。(师:恩,这是有家的感觉)相反,一个人在外受到了挫折,或者是他获得了更大的成功,他回到家里,他想把这份喜悦与成功分享给他的家人与朋友,可是其他人却偏偏不想跟他分享这个快乐,他是孤零零的一个,这时候,他住的房子再豪华也没有用,因为他的心是空的。
师:所以就会有无家可归的感觉,因为心是空的。这让我想起了黄磊有一首歌,叫《我想我是海》,其中有这么一句:“无人分享,再多的成功也不圆满。”好,请坐。啊哈,说完了吧?
(师生都笑,生点头,说完了。)
师:呵呵,好的。这是戴夏婧的阐述,她说得也非常好。她也是说了两点,哦,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怎样的人是有家的,并不是说家穷、家破就没有家,只要有爱,就有家;并不是你富有你就有家,如果没有人与你分担痛苦,如果没有人与你分享快乐,你再成功,也是一场空,你仍然觉得心是空的,是无家可归的。
这就是同学们对“无家可归”的理解,非常好,我觉得这个问题的解读已经相当不错了,那么我就奖励大家一下!
(点开橄榄树版面,音乐起)
师:体味一下,看看这首歌的歌词应该怎么理解;听一听,齐豫的演唱,齐豫的歌声是非常非常美妙的,很空灵。
(师生一起聆听齐豫的《橄榄树》)
橄榄树
不要问我从那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
为什麽流浪流浪远方流浪
为了天空飞翔的小鸟
为了山间轻流的小溪为了宽阔的草原
流浪远方流浪
还有还有为了梦中的橄榄树橄榄树
不要问我从那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
为什麽流浪为什麽流浪远方
为了我梦中的橄榄树
师:其实歌词就是诗,这里边的“梦中的橄榄树”,就是一个意象吧?这里边的“我的故乡在远方”,这个“故乡”是指的什么呢?“在远方”是什么意思呢?还有,她说“为什么流浪流浪流浪远方”,让我们想起下一个话题——(生)关于人生的苦旅。
4、关于人生的苦旅
(点回主板,教师过渡)
师:曹文轩在文章里讲,人类的命运就是流浪,说人生就是一场苦旅,这个好多同学不理解。这样,这个问题,我送给大家一段话。(学生拿笔,准备记)你不要记,你记不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点开链接,关于命运。)
师:我特意选了这样一个图片,因为它给人一种宇宙洪荒的感觉。
(点出第一段,师开始读)
这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是被无端抛来的孤儿,在漂流的命途之中,我们都曾对着生命的荒流惊惶发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往哪里去?我将与谁同行?”
师: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啊,同学们?
生:想过!
师:想过吧,啊,王智很激动,大声说想过,其他同学也陷入沉思了: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往哪里去?我在前方的路上,我会碰见谁,我要和谁同行?在9月1号之前,我们没有相识的时候,你们知道你们会遇见我吗?我知道我会遇见你们吗?这都是我们不能决定的。而且,为什么说我们都是被无端抛来的孤儿,同学们想一想,你自己能决定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上吗?(生,不能!)是你自己决定的吗?告诉你爸爸妈妈一声说我某年某月某日要来到这个世界上了?(生,笑,摇头)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很被动的很无辜的啊!我们就这样来了!(生,沉思,点头)所以我们的父母在一定程度上对我们真的是有责任的呀!(师笑,生亦笑)
(继续逐段点开下,师边读边讲,边与学生交流)
这世上,每个人都是孤儿,(真的啊!)所以才渴望获得爱与安全,渴望被认同被关怀,所以,每个人都在寻找着自己的家园——栖息灵魂的家园。
在人生的旅途上,许多平常的琐碎的痛苦,纠缠着我们,(想一想,是不是都是一些琐碎的东西啊?有一句话说,使人疲惫的不是面前的高山,是什么?是你鞋里的一粒沙子!都是琐碎的东西折磨人,让人发疯啊!)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地交流,需要心灵的对谈,需要启发与映照。在你中,发现了我;在我中,看见了你;那么,我们便可以在精神上得到融合,我们会惊喜地发现:啊,原来你也在这里!啊,原来,不只我一个!世界上承受苦难的人多的是,谁不是软弱而凡庸的呢,正因此,我们兄弟姐妹众多,我们并不是孤单一个人。(戴夏婧,是不是?生点头微笑。)
到生命的流中去,让我们彼此发现,寻找到自己的“兄弟姐妹”,到前方去,向着那明亮与温暖,去获得自己的丰满与延展,去让自我的生命在更广大的世界里,获得默契的回响和来自同伴的温暖。
这就是我对于人生是一场苦旅的理解,这段话,我把它送给同学们。
(点开刘欢歌曲版面,《在路上》)
现在,让我们来看刘欢这首歌。最后,用这首歌我们来回答曹文轩《前方》中的问题,哪些问题?最后一段,他说前方到底是什么,是家?还是无边的旷野?第一段,曹文轩也在问,车上的人要去哪,是归家?还是远行?
我想,我们应该这样回答,无论前方是家还是旷野,无论是归家还是远行,都说明了一点:我们——正——(生)在路上!
好,大家请听,请注意体味歌词。
(播放歌曲,全体师生注视大屏幕,凝神细听)
在路上 刘欢
那一天
我不得已上路
为不安分的心
为自尊的生存
为自我的证明
路上的心酸
已融进我的眼睛
心灵的困境
已化作我的坚定
在路上
用我心灵的呼声
在路上
只为伴着我的人
在路上
是我生命的远行
在路上
只为温暖我的人
温暖我的人
(歌曲唱过一遍后,伴随着音乐,教师总结)
无论前方有什么,我们都在路上行走,为了自尊的生存,为了自我的证明,我们彼此温暖,彼此支撑——
(教师点开下一个版面,歌曲继续播放,对着大屏幕的诗歌《前方,有我们》教师开始读,并走到前排学生面前,将话筒递给学生,与学生分读此诗)
(师)前方,有我们
(师)我们从四面八方走来,
来赴一场生命的聚会。
(生)如山间的溪水,
奔流不息,一往无前:
穿山透地不辞劳,到底方知出处高!
(师)我们带着希望走来,
来缔造一个绿色的神话。
如攀援的青藤,
青翠欲滴,蒸蒸日上:
何若绿衣披四季,雨打霜临全不理!
(生)我们向四面八方走去,
去追迎生命的赞礼。
如翻卷的浪花,
圣洁地绽放,与鸥鸟比翼——
溪涧焉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师)我们满载成熟走去,
去传播一个绿色的奇迹。
如坚韧的虬枝,
欣欣而向荣,与日月同在——
一色着身终不弃,自逍遥,天如洗!
(师生朗诵完毕,全场掌声起。)
师:好,就让我们向着前方,勇敢地前进吧,前方的路上:有你,有我!好,谢谢大家!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