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丹麦人去钓鱼会随身带一把尺子,钓到鱼,常常用尺子量一量,将不够尺寸的小鱼放回河里。他们说:“让小鱼长大不更好吗?”两千多年前,我国孟子曾说过:“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意思是,不要用细密的渔网在池塘里捕捞小鱼,这样才会有更多的鱼。
实际上,其中的道理也贯穿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方面。
佳作show 1
“余”味绵长
◇ 上海一考生
没完没了的会议,从早到晚的宴会,城市繁华而喧嚣,畸形滋长的欲望,都使我们的生命很满而生活很空。
丹麦人和孟子有一个共同的智慧——将小鱼放回大海,经过成长繁殖,反而能带来更多的鱼。
其中的道理并不深奥,可我们实行得并不好,“余”仿佛一张通行证,贯穿在生活的各个方面。
有余,自然才得以平衡和谐。羊群吃草时懂得要一片一片地吃,不断迁移,使新草生长;虎豹捕猎,常常挑些老弱病残者,使猎物有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不至于自己断粮。而我们人类,似乎将“有余”的哲理视为小儿科,对地下矿产无休止地挖掘,对北极熊毫不留情地残害、杀戮。我不禁要呐喊,贪婪的人类,请放下手中的猎枪,咽下对野味的垂涎吧!如今频发的灾害,不正是大自然对人类不留余地、无尽抢夺的“回报”吗?
季羡林先生曾将和谐分为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和自己的和谐三个方面。对待人生,我们切不可抱着“悬肉为林,以酒为池”的贪欲来占有。毋宁说人生是占有不了的,因为我们迟早要将它交还。为生活留下一片“余”的天空,能让我们更豁达地品味人生。当有人提出为钱学森盖将军楼时,他婉言拒绝,回到生活中从容地“余”;当塞林格因《麦田的守望者》走红全美时,他却躲回乡间一隅,因为那是他心灵宁静的“余”地。
留有余地,我们才能更好地前进;留有余地,是生活中的平淡和从容,更是灵魂上的丰盈和豁达;留有余地,不仅应该是一个人的生存观,还应成为一个社会的发展观。中国的GDP正在高速增长,然而,与其一同增长的是人们的腰围;下跌的不仅有股票,还有人们的幸福指数。人们的房子越住越大,而待在家中的时间却越来越少,因为都被迫变成了房奴在外奔波;人们会在市场购物时斤斤计较,却对最珍贵的生命毫不珍惜。在中国,物质和精神的矛盾已成为大家关注并着力解决的问题,从民生的建设到前几天长江中华鲟的放生,越来越多地显示出我们正在学会如何留有余地!
面对时代的进步,尤其是所处的这个国家取得的长足进步,我欣然落笔,化作墨痕,虽然前路或有许多艰辛,但只要我们对自然、对人生、对发展都留有余地,那么定会向着阳光的方向生长。
【亮点品味】
此文给我们的启示是:有见识才能显现文章的水准,有功底才能表达作者的思想。
先说有见识。看看作者在文中阐述的哲理:有余,自然才得以平衡和谐;为生活留下一片“余”的天空,能让我们更豁达地品味人生;留有余地,不仅应该是一个人的生存观,还应成为一个人的社会发展观。由此可见,该考生是同龄人中的思想成熟者,是年轻人中的胸怀远大者。这应该是一位成熟的“90后”的代表人物。
再谈有功底。一种思想顺利、得体地表达,当然还必须依赖篇章结构、遣词造句。作者开篇由生活镜头从反面入题,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的生命很满而生活很空”,即严重地缺乏“余”;然后以一个独特的比喻(“‘余’仿佛一张通行证,贯穿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中心句,引出下文作者所看到的社会现象,以及自己对这些现象的见解、思虑与担忧;结尾处,以抒情性很强的语句表达了自己的期待和希望。文章的题目很有特色,值得回味:“余”字一语双关,与“鱼”谐音,妙!“余”又是点睛之笔,解释、揭示了观点的核心内涵,绝妙!行文用语也很出彩,像“我不禁要呐喊,贪婪的人类,请放下手中的猎枪,咽下对野味的垂涎吧”“毋宁说人生是占有不了的,因为我们迟早要将它交还”“留有余地,是生活中的平淡和从容,更是灵魂上的丰盈和豁达”以及“中国的GDP正在高速增长,然而,与其一同增长的是人们的腰围……”都意蕴丰富且不乏力度。
佳作show 2
卡梅隆的智慧
◇ 上海一考生
年轻的男女在三等船舱里跳舞,跳得那么奔放,那么热烈,仿佛一生积蓄的热情都要在此时此刻燃烧殆尽。甲板上猎猎的海风,扯起贫穷画家的头发;沉落在海底的豪华大船,挣扎在水面上的一双青年恋人——一部电影中的画面落了多少人的泪,动了多少人的心。
铺天盖地的赞誉和巨大的声名落在这个青年导演身上,整个电影界都在猜测他的下一部力作会有怎样的撼动力,卡梅隆却忽然蛰伏了起来,虽然他心中早就有了下一步的策划。
他的梦里有另一个五光十色的星球,有长着猫脸的高大、蓝肤的外星人,诡异艳丽的植物交织成遮天蔽日的森林。这个梦早早在他的心里住下,甚至早于那艘豪华的沉船。
因为财力物力不够,技术条件不成熟,构思未趋完美,那个梦被卡梅隆藏在了心里,悄悄养着,直到血肉丰盈,骨骼齐整,每个画面都在他心里滚了一遍又一遍,每处特效都被他琢磨得清晰如掌中细纹,一切外部条件都被他一点点,一日日安排妥当,卡梅隆的梦想在2009年变成了银幕上轰动全球的《阿凡达》。
垂钓的丹麦人会随身带着一把尺,将尺寸不够的小鱼放归河里;拍电影的卡梅隆会在心中藏一杆秤,将不够成熟的梦想放回心里。让梦想长大后再加以实现,什么样的做法能比这更具有智慧呢?一位湖南台制片人曾说,如果早有了卡梅隆那种投资,我们就不用拍小制作电影了,却不知道《阿凡达》的绚丽震撼,卡梅隆足足策划了十几年。
在如今这个浮躁的社会里,卡梅隆的智慧是一种启迪。那些年轻的女作家,下班路上看见一个谈禅的乞人,便赶紧回家写散文,发感慨,一周之内急匆匆投了稿,辛苦几年之后幽幽地抱怨“知音少,弦断有谁听”;那些高校里的教授们忙忙碌碌申报课题,又忙忙碌碌在结题报告上画下最后一个句号;画廊里的艺术学院毕业生一天就能完成一幅画作,却一年也卖不出去。这时,请想想卡梅隆的智慧。
匆匆之间灵感一现催生的作品太多,它们只会如蜉蝣,朝生暮死宛如昙花。将幼小的梦想放归心湖,等它逐渐长大,日渐丰满,才会开出万众屏息的绚烂光华。
【点评】
文章直接以与“作文材料”相似、相类的人物、事理为标题,展现了作者丰富、机智的联想和想象。
文章的成功之处,在于作者对材料进行解读后,做了一次成功的联想和想象,把一个“现实生活”中的同类案例——卡梅隆拍《阿凡达》或者说卡梅隆的智慧——作为文章阐述观点的“载体”。要知道,目前电影票房史上最卖座的两部电影《泰坦尼克号》(1997)和《阿凡达》(2009)都是卡梅隆执导的作品,其中《阿凡达》全球票房超过25亿美金,是全世界目前票房收入最高,也是历史上最成功的电影之一。有了这样的联想与转换,作者还能简练、精确地把二者的相似点揭示出来:垂钓的丹麦人会随身带着一把尺——拍电影的卡梅隆会在心中藏一杆秤;将尺寸不够的小鱼放归河里——将不够成熟的梦想放回心里。当作者把这个生动的“故事”讲完,把这个简单的“道理”说清后,话题一转,批评了“如今这个浮躁的社会里”的一些“不良”现象:那些年轻的女作家、那些高校里的教授们、那些画廊里的艺术学院毕业生,缺少了“卡梅隆的智慧”。至此,观点的提出水到渠成:“将幼小的梦想放归心湖,等它逐渐长大,日渐丰满,才会开出万众屏息的绚烂光华。”
语言表达有个性,有特色,这也是突出的优点。比如“那个梦被卡梅隆藏在了心里,悄悄养着,直到血肉丰盈,骨骼齐整……每处特效都被他琢磨得清晰如掌中细纹”,“梦想”可以“血肉丰盈,骨骼齐整”,琢磨特效竟到了“清晰如掌中细纹”的程度,这样的修辞,堪称精妙;又如“匆匆之间灵感一现催生的作品太多,它们只会如蜉蝣,朝生暮死宛如昙花”,连用比喻,贴切而形象。
供稿 唐惠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