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建设 2010年第4期 ID: 138553

[ 佚名 文选 ]   

编读往来

◇ 佚名

  偶得贵刊,便被它的精彩所吸引。作为一名农村的语文教师,平时常被一些问题困扰,不知到哪里去向谁请教。《语文建设》给我带来了一丝希望,今斗胆向贵刊提出两个问题,我心存侥幸,希望得到贵刊的指点:
  1 古诗中的“斜”,有许多老师让学生读“xiá”。如“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等,说是为了押韵。我觉得这种理由太勉强。从古至今语音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你就知道“xié”当初不押韵?再说了,能押韵的音多了,为啥偏偏读这个音?
  2 关于“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节奏划分。几种划分我觉得都有道理:可以从“独爱”后断,可以从“莲”后断,可以从“予”后断。可中考非让拿出一种最好的,我没有办法。以上两个问题,如能得诸位赐教,将不胜感激。
  一位被长期困扰的农村语文教师 刘淑杰
  编者按:刘淑杰老师提出的问题很具体,也很典型,其他老师在教学中也会碰到。我们特别邀请语文出版社初中语文教材编辑部的王宏硕老师来解答,希望能给刘老师及其他读者朋友一些帮助。
  1 关于古诗中“斜”字的读音:
  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孟浩然诗《过故人庄》里,“家、斜、麻、花”几个字在韵脚的位置上。在中古音里,
  “斜”字跟“家、麻、花”等字押韵,同属“麻”韵,这几个字虽然介音不同,但主要元音和韵尾是相同的(没有韵尾的可看做韵尾为零)。当时(唐代)的音值究竟是什么、怎么读,现已无从知晓。后来读音发生了变化,“斜”的主要元音在普通话里变成了ě,“家、麻、花”的主要元音还保持一致,仍旧是a。这样,“家、麻、花”现在用普通话读还是押韵的,而“斜”就押不上韵了。有人为了使这几个字押韵,就把“斜”读成xiá。这样做不是不可以,但是,我们在教学中读古诗一般都依照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读音,没必要刻意追求所谓古音。
  2 关于“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节奏划分:
  要正确划分这一长句的节奏,首先要搞清楚这个长句的结构。这个句子虽然很长,但结构却很简单,是一个“主—谓—宾”结构的句子:
  主语
  谓语 宾语
  予
  独爱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状语]
  自“莲”字以下至旬末“不可亵玩焉”都是“爱”的宾语,其中的“之”字是结构助词,位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其独立性,使这个主谓结构做句子的一个成分(此句中作宾语)。了解了句子的结构,就可以正确划分其节奏了: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予”字后稍停顿,以突出跟上文“陶渊明、世人”的对比;“独爱”后停顿,表示以下是“爱”的内容(宾语)。宾语本身又是个主谓结构,所以“莲之”后稍停顿,“之”字在这里轻读,有舒缓语气的作用。
  语文出版社 王宏硕

编读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