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点赏析
著名作家张抗抗的作品,无论写个人生活还是写社会人生,均风格独特,个性鲜明。一方面她以女性的温柔和细腻的笔触揭示人的心灵底蕴;另一方面又以一个智者的清醒有意识地将作品当作某些思考的载体,使其具有理性与思辨的力量。
《因为你没有责备我》一文至少具有以下三美:
一是主题美。文章的主旨从开头和结尾处可以探知一二。是的,“人与人相处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怎么个“互动”法?相互体谅,相互宽容,相互理解,相互尊重,这便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过程,这便是正确的处世为人之道。而这一“互动”过程,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基础,要构建和谐社会,就要不断地消除各种不和谐因素,努力增进各种和谐因素。在这一“互动”过程中,只要你真诚地付出一份善意,做出一番善举,交出一颗善心,以平和的心态、豁达的胸襟和一种大智若愚的智慧去面对生活,去对待他人,力求做到多一份理解少一份误解,多一份信任少一份猜疑,那么我们的社会就会变得更加温馨、更加和谐。
二是人性美。仅仅是因为别人没有责备自己,便尽其所能,不遗余力地去赔偿、去报答、去感恩,这说来有些荒唐,但细想顿觉释然。假如文中的男主人公在撞倒“我”之后,得到的不是“我”的宽容、体谅,而是一味地责备、甚至是打骂,那么他还会这样诚心诚意地想方设法地多方面赔偿“我”吗?诚然,我们从文中不难看出,这是一个颇具责任感的好小伙,即便“我”不责备他,他也一样要担负起责任,但问题在于他在负责任的时候他的内心是一种怎样的状态?他内心深处最敏感最柔弱的那一部分会不会受到触动,进而迸发出韧性十足的人性的光辉和无比美丽的真爱的光芒呢?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很多时候,其实人心的要求并不高,只要你真诚面对,真心付出,你便可能从对方那里获取数倍的意想不到的回报。
三是朴素美。余秋雨曾经说过:“在散文中的任何矫情、空泛、玩弄比其他文体中都让人难受,因为这几乎相当于在作践自己赤露的生命”。张抗抗的文章,便极力避免世俗的、浮躁的、空洞的说教、卖弄与做作。她总喜欢把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独到见解寓于作品之中,然后以平实平淡的笔触去表达,她总是喜欢镇定自若、气若闲兰地去表达,加之她大多文章题材的平民化、日常化,使我们在浅谈细语之中感受到一种语言的平实美、朴素美。当然,这种美源于作者真实纯朴炽烈的情感,源于作者厚重的素朴的思想,这种美,有一种在平凡中蕰含神奇的特质,让我们在思考中坚守真、善、美,摒弃假、恶、丑。
难点指津
本文语言素朴平实,读来毫无生涩乏味之感。这得益于作者多处运用生动的语言、动作、神态及细节描写。譬如文中对小伙子的描写。小伙子把“我”撞倒之后,“一脸羞愧地走过来,低头对我说了声对不起”,这里既是神态描写,也是生动的细节描写,体现了小伙子肇事后的羞愧不已、忐忑不安的心理,为读者初步刻画了一个诚实、负责的年轻人形象。再如“那个小伙子满头大汗地又跑了回来”、“骑车人满脸歉意地向我解释说”,这是典型的神态描写,突出小伙子急于挽回自己过错、忙于表达歉意的诚心、赔偿对方的心理。再如“他低下头望着自己的脚尖说”,这是一处经典的细节描写,既体现小伙子因为受到“我”善意的“责备”之后很难为情的情状,又写出“我”的宽容与大度在小伙子心底所泛起的关于真、善、美的涟漪,突出年轻人腼腆、真诚、知恩图报的美好形象。
附:参考答案
1.文中说“我开始觉得这个人有点过分了,我根本就没让他赔偿,他干吗这么三番五次地用各种方法赔偿我呢?”纵观全文,说说小伙子赔偿“我”的方法有哪些?
2.本文多处运用生动的语言、动作、神态、细节描写,请结合一两处实例,简要分析其效果。
3.文章的结尾说“看来,人与人相处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如何理解这句话?
附:参考答案
1.a、送“我”上医院;b、帮交费拿药;c、买水果送“我”;d、主动陪“我”上医院换药;e、送“我”回家。
2.参见“难点指津”。
3.参见“美点赏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