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田上的百合花开》教学实录
王丽华
一、导入(略)
二、赏百合
1.请同学们端正坐姿,大声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直接描写百合的句子,看看这是一株什么样的百合花。(学生朗读课文 )
2.朗朗的读书声尽显咱班的英雄本色。用这样一个句式:从( )句中,我看到了一株( )的百合花,表达你的发现。
学生自由发言,老师给予鼓励。学生把自己的见解写在黑板的花瓣中。
生:我在第一段看到了一个执著的百合形象;我在第三段里看到了一个自信的百合形象;我在第六段里看到一个幸福的百合形象;我在第八段里看到了一个淡泊的百合形象……
(自信、顽强、执著、幸福、坚忍)
师:可见百合不仅美在外表,更美在它的精神和品质。作者已经赋予百合人的品质,把它人格化了,那么这种把事物人格化的写法就叫做“拟人化的写作方法”。(师板书)
3.师:那么除了写百合,作者还写了什么?(环境、蜂蝶、鸟雀、野草)这篇文章主要是写百合的,写它们我觉得多余,应该删掉。
(用你的智慧说服老师为什么不能删)
生:野草与百合、蜂蝶与百合形成了对比。
师:分析文章的能力很强,除了对比,还有什么?哪个小组接着补充?
生:课文一开始写百合生长的环境很恶劣,最后却能开出美丽的花!
生:这是环境描写的衬托作用。
师:分析得很不错,文章除了这一处描写起到了衬托作用,再好好看看,还有别的吗?可以小组交流一下。
生:文章第六段写百合开出了美丽的花朵,并且开遍了山谷,还写了孩童与情侣们在百合花前的表现,这一段也起到了衬托作用。
师:真理终于浮出了水面,正是有了环境的衬托和野草蜂蝶的对比,百合花的形象才更加鲜明,它自信、执著的精神才更加深入人心。
4.面对恶劣的环境,旁人的嘲讽,百合花不为所动,到底是什么让它如此自信,如此执著呢?
生:是内在的一个纯洁的念头。
师:对,是“我要开花”的坚定信念。与其说是百合开出了美丽的花,倒不如说是信念在美丽地绽放。
三、 品百合
林清玄的文章被誉为“世纪末最清明的文章,人世间最美妙的声音”,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批注点评,品读赏析。(屏幕)
师:根据你的知识储备,你觉得赏析语言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
生:字词之美、修辞之美、含义之美、写法之美。
师:老师这里给同学们作了一个批注示例,请看:我是从字词的角度赏析的。
1.学生自渎,批注赏析。
2.交流。
师:哪位同学带领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美?(生读交流)
生: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立地挺着胸膛。
(批注:“努力地”“深深地”写出了百合与自然环境所做的顽强抗争;从“直立地”“挺着”能读出百合自信的神采。)
生: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生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批注:运用排比的修辞,写出了百合的自信与执著;从“不管有没有人欣赏”里,我读出百合的淡泊、沉静。)
师:老师也非常喜欢这一段。好,小组4人分角色朗读2、3段,读出你的理解和体会。
3.学生小组中分角色朗读。
4.小组展示朗读。
5.师读2段,生读3段,再次感受百合的精神。
6.师:伴着百合一路走来,我们再次被它坚定的信念和执著的精神所打动。百合花分明开在山谷里,作者却为什么说是开在心田上呢?
生:是它的精神开在了人们的心田上。
师:是的,百合花有开又谢,而它的精神却永远开在人们心中。
四、课后加油站
1.摘抄自己喜欢的语句。
2.选你喜欢的一种事物,运用本文的写法,写一篇随笔。
3.课外推荐阅读:《林清玄散文》。
仔细反思这节课,我发现:要完成对课文的深度解读必须要建立在学生对文本的熟练感知和反复朗诵的基础上。因此,无论课堂时间怎样的紧张,无论我们怎样完备的课堂构思都不能脱离这个基础。要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和多元解读就必须给学生充分的读课文的时间。
当然,“教然后知不足”,回想这节课,还是有许多值得反思注意的地方,比如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还不到位,自己的课堂语言还需进一步加强。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自己的课堂应变能力还不够灵活。相信今后在教改的路上我会一路耕耘,一路收获。
(作者单位:山东威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皇冠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