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抵抗强秦的大举进攻,同时也为报“见陵”之仇,太子丹想派刺客去劫持秦王,“使悉反诸侯之地”,或者刺杀秦王嬴政,使秦“内有大乱”“君臣相疑”,然后联合诸侯共同破秦。荆轲刺秦王这一事件,可以看出人才任用的很多学问。
田光——慧眼识才,舍生取义励荆轲
隐居燕市、心怀庙堂的田光可谓识才的伯乐。荆轲初入燕国,凭借自己一贯的“养气”功夫,沉稳而理性地阻止了一场市井斗殴事件。田光对此十分赏识,于是热情邀请荆轲到自己家中,兴致盎然地和他谈论时势。
田光不愧为资深招聘专家,这个过程表面看来是“礼节性”的招待,实则是一场全方位的面试。第一,考察知识水平和社会经验,通过与荆轲谈论诸国风物、当前局势,田光认为荆轲是有见识与谋略的;第二,考察心性和意志力,田光故意忽略荆轲一整天未进米食,听饥肠辘辘的他讲见闻谈见解,直到午夜时分荆轲起身想告辞,田光才在一个仆从的耳语中恍然大悟般款待了他;这还不算,自那日的彻夜深谈后,田光将荆轲安置在馆邑里,便多日不与问津……这一切在常理看来,真是不可思议的失礼。然而这也正是田光的面试测评技术,因为他知道“筹划大计”这个岗位需要有胆识、有见地、有韧性、有骨气之人,深夜不予招待饭食、数日不以礼回访,都是对荆轲个人素质的深入测试,好在荆轲是具备这个岗位素质的人选,并真正赢得了这场面试的胜利。当他决定离开燕市的时候,也正是田光决定录取他的时候,于是田光派高渐离快马加鞭敦请他回来,对他开始进一步的考察和培训。
日后在与荆轲朝夕相处的日子里,田光通过使用人才来实现人力资本的增值。田光更加仔细观察和培训荆轲,并开始初步谋划强燕灭秦的战略部署。田光向太子丹保荐荆轲后自刎,他用生命证明:我保荐的荆轲值得信任,可以委以重任!这个举动对荆轲来说,却成为了终其一生的激励。田光的一句“田光已死,不虞泄密”的临终遗言,使得荆轲无论后来官居燕国上卿的所作所为,还是与燕国公主的爱情产生强烈的心理困惑时,一直用田光之死来权衡取舍,甚至为使入秦都策划出现漏洞后,他拼死一搏,第一个念头都是:一定不能辜负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田光!直到结束了刺秦的壮举。可以说,田光的牺牲达到了最高的诠释与荣光。
燕丹——礼贤下士,营造大环境
燕太子丹性格上少些霸气和谋略,但他礼贤下士的做法却为吸引和留住人才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无论对樊於期、秦舞阳、田光、荆轲、徐夫人,甚至包括荆轲的很多贫贱之交,太子丹从来都是降阶相迎,以礼相待……所以樊於期在听说取信嬴政需要自己的首级时,会甘愿为太子饮剑自刎;徐夫人在收山多年后会重新开炉,破戒为其铸淬毒匕首;秦舞阳每每在信心不足时,也总是以太子的厚待来激励自己;荆轲更是如此,从开始的只谋划不践行,到后来的决定亲自实践,甚至最后“誓为知己者死”……
人才任用的学问,就是给每个人他最合适的岗位,并且寻找自己最合适的岗位,这是我们从荆轲刺秦王中得到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