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名师课例 语文名师课堂实录 ID: 402499

[ 佚名 文选 ]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学实录

◇ 佚名

  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
  
  庞朴
  
  【教学目标】明白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概念、特征,比较这两者的异同
  
  理解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影响和发展,交流,学习
  
  语言特色,白话表达的严密性,论证时思维,尤其比喻
  
  【教学重点】传统的文化、文化传统的发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你们理解“传统文化”这个概念吗?谁能例举一下,我们的传统文化具体有哪些?武术、戏剧(京剧)、中医、书法、美食、语言、文学(诗词歌赋文)、历史……
  
  但我们如何来看待传统文化,我们学过鲁迅的拿来主义,运用脑髓,自己来拿,占有,挑选。这是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原则。今天我们来学一学,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
  
  二、初读课文
  
  先让学生快速地浏览,找出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概念及其特征。落实一些词语。
  
  明确:传统文化====文化遗产——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
  
  文化传统====民族精神——集体意识和集体无意识
  
  词语:稂莠、明日黄花、昙花一现、攻讦、钳制、斑驳陆离、惟古是尚、有史可稽
  
  三、讲传统文化
  
  我们明白了传统文化的概念后,文章接着讲解传统文化的时代性和民族性,他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最后讲传统文化的影响,包括两个方面,还有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分析课文时,要让学生把握一段里的中心句,中心句里的关键词,其实中心语。读书,这一点很重要。
  
  四、讲文化传统
  
  文化传统是不死的民族魂。中国文化是儒佛道三者,在历史长河中相融合而成。接着又将民族的统一的生活和语言,及其形成的共同的心理特征,而共同的心理存在着一种惯性,即文化传统有一种惰性力量,体现在传统、保守、守旧的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发展,而发展离不开彼此交流,互相学习。如此,我们的文化才会得到传承更新。
  
  五、讲“财富和包袱”
  
  传统文化是遗产,是财富;但由于文化传统的惰性力量,保守因素,也是包袱。世间任何事物都是矛盾体,好坏相生。我们正确认识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财富和包袱”,才能很好地继承发扬传统文化,否则,会形成“文革”一样的文化危机。
  
  六、语言
  
  蜜蜂和蜂蜜,财富和包袱
  
  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出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关系,及其影响。
  
  【教学板书】
  
  传统文化:文化遗产
  
  财富和包袱
  
  文化传统:民族精神
  
  【教学小结】
  
  这是一篇无需小结的文章,思维逻辑并不一流,语言表达功底并不雅达。愚人认为这样的文章也不应该被编入课文。
  
  【教学反思】
  
  由于期中考试,时间这篇文章跟《秋水》一起讲解,给学生明确了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概念,影响,就结束了。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