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名师课例 语文名师课堂实录 ID: 402547

[ 佚名 文选 ]   

《中华少年》课堂实录

◇ 佚名

  江池镇五龙完小:范金明
  
  一、教材解读:
  
  《中华少年》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是一首现代诗。本诗作者以新时代中华少年的视觉激情赞美了祖国,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由衷自豪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
  
  本文的重点是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的难点是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加深对这首诗的体会。
  
  二、教学理念:
  
  《中华少年》这首诗结构清楚,过渡自然,首尾照应,浑然一体。在感情节奏上,句式匀整,节奏鲜明,句末押韵,朗读时能感受到很强的节奏韵律。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力求做到以研读为本,采用多种形式的研读展开教学:自由研读,读正确,读流畅,整体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调;分角色朗读,按照本诗的角色分配;小组合作研读,表演朗读,这样的朗读,能够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感世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从而达到“情动于中而形于外”的境地。
  
  三、课堂实录: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是多民族的国家,你知道它有哪些民族吗?
  
  生1:我知道我们的祖国有56种民族。
  
  生2:我知道有汉族、藏族。
  
  生3:我知道有蒙古族、苗族。
  
  生4:我知道有高山族、彝族。
  
  (还有学生想说,教师摆手阻止了)
  
  师:同学们知识真丰富,大家回答得真好。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跟我们祖国有关的文章吧。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八课,大家齐读课题:《中华少年》(师板书课题)。
  
  (二)、初知课文,确定探讨话题:
  
  师:读了课题,你想说点什么呢?
  
  生1:文章写了“中华”。
  
  生2:文章写了“少年”。
  
  生3:文章写了“中华的少年”。
  
  生4:文章写了“少年的中华”。
  
  师:呵呵,同学们想得真细致,分析得很全面。那请你们结合预习的感悟,现在快速浏览一下文章,说说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中华”或者“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少年”?(教师板书:我读出了一个()的中华,我读出了一个()的少年。学生独立浏览感悟。一会,学生纷纷举手)
  
  师:我们现在交流一下吧。
  
  生1(杨晨):我读出了一个“山川秀美”的中华(师板书:山川秀美)
  
  生2(向甄琪):我读出了一个“历史悠久”的中华(师板书:历史悠久)
  
  生3(孙庆秋):我读出了一个“满怀希望”的少年(师板书:满怀希望)
  
  生4(杨珊):我读出了一个“饱经风霜”的中华(师板书:饱经风霜)
  
  生5(杜万祥):我读出了一个“任重道远”的少年(师板书:任重道远)
  
  (三)、带着话题组内研读:
  
  师:哇,同学们真有才!居然读出了这么多的中华和少年。你们是从哪里读出来的呢?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的组织下,结合文章内容,仔细研读某一部分,等会展示交流吧。
  
  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围绕某部分研读。教师到各组中巡视,边了解学情,边指导点拨。师来到和谐组,针对他们研读的是“历史悠久的中华”指导:文章中具体写了哪些方面,怎么写的?你在课外还了解了哪些?学生针对这个提示,进一步围绕文章研读。师来到奋进组,看到他们讨论的是“山川秀美的中华”,不禁问:文章写了哪些山呀,怎么写的呢?文章写了哪些河呢,如何介绍的呢?学生又围绕老师的提醒进一步研读。
  
  (四)、围绕话题展示交流:
  
  师:刚才同学们在组长的引领下,研读得津津有味。大家肯定都有不少的收获吧。接下来就请同学们把研读的收获拿出来和大家分享吧。当然,如果在刚才的学习中有什么疑惑,也可以提出来让大家琢磨琢磨。
  
  和谐组组长(谭丽丹):同学们,我们和谐组研读的是文章第三节。我们从这节里读出了一个“历史悠久的中华”。我们从“唐诗宋词”看到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同学们,我们都学过了许多的唐诗宋词吧,哪位同学为我们背诵一首呀?
  
  生1:我来为大家背诵一首唐诗吧:《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生2:我来为大家背诵一首宋词吧:《卜算子.咏梅》,宋,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和谐组组长(谭丽丹):刚才这两位同学都展示得很好,谢谢你们!我们小组还从“三国”“水浒”中看到了祖国文化的另一面,令人兴奋和自豪。因为我国的优秀著作很多,其中《三国》和《水浒》都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谁还知道另外的两大名著是什么吗?
  
  生1:是《西游记》和《宝莲灯》。(有学生窃笑)
  
  生2:不是《宝莲灯》,是《红罗梦》。(又有生窃笑)
  
  生3:不是《红罗梦》,是《红楼梦》。
  
  和谐组组长(谭丽丹):同学们回答很积极。虽然有的同学有点小错误,但是其他同学能够及时纠正。下面,我们组的同学带着自豪的心情为大家朗读文章第三节。请大家准备。(接着,和谐组的全部同学齐读文章第三节。)好了,我们小组的展示结束了。谢谢大家!(全班同学都给他们鼓起热烈的掌声。)
  
  师:同学们,刚才和谐组的同学为我们展示得很到位。他们不但对文章研读得很细致,在交流的时候还给其他同学留出了机会。希望后面的小组做得更好。接着展示交流吧。
  
  奋进组组长(向甄琪):同学们,我们奋进组研读的是文章第二节。我们组读出了一个“山川秀美的中华”。关于“山”的成语是很多的,谁来说说看呀?每人说两个吧。
  
  生1:崇山峻岭、高山深涧。
  
  生2:三山五岳、峰峦叠嶂。
  
  奋进组组长(向甄琪):好了,还有很多同学都想说,我们就交流到这儿吧。现在说说关于“水”的(成语)吧。
  
  生1:波涛汹涌、碧波荡漾。
  
  生2:水光潋滟、青山绿水
  
  奋进组组长(向甄琪):呵呵,这位同学的“青山绿水”有山有水了啊。刚才我们小组从文章里“莽莽”看出了“昆仑山”的高大威猛;从“九曲”体会到了“黄河”的弯曲的特点;我们还从中了解到了北国的冰雪、南疆的红棉。总的来说我们看到了祖国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迷人景象;我们也从中学到了“百折不回”“立地顶天”“纯洁”“热烈”等等精神和品质。我们组想考考同学们,除了文章里的山水,你还知道我国有哪些山水呢?每人说两个吧。
  
  生1:我知道的河有:漓江、长江。
  
  生2:我还知道有尼罗河。
  
  生3:哈哈,尼罗河不是我国的。
  
  生4:我知道的山有泰山、华山。
  
  生5:我还知道有黄山、乌蒙山。
  
  生6:我还知道有香山。
  
  奋进组组长(向甄琪):同学们真行!回答得真好。下面我们组为大家朗读展示。请大家准备。
  
  生1读:九曲黄河让我懂得百折不回,
  
  生2读:莽莽昆仑使我学会立地顶天,
  
  生3读:教我纯洁的是北国的雪花,
  
  生4读:教我热烈的是南疆的红棉。(下课铃声响了)
  
  齐读:龙的故土,民族的摇篮,锦绣山川,我们的家园。
  
  奋进组组长(向甄琪):我们组展示交流完毕,谢谢大家!
  
  (五)组织小结:
  
  师:请值日班长小结一下本节课吧。
  
  值日班长(向甄琪):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习非常积极主动,展示交流也很全面细致。通过大家的交流,我们知道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多姿多彩的民族,我们为生活在这个大家庭感到高兴和自豪。同时也明确了我们中华少年肩上的担子很重。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才能为祖国贡献更大的力量。谢谢大家!
  
  师:今天同学们学习真的很积极,只是时间太少了,还有很多同学没有机会展示交流。不过,只要同学们时时努力,相信在将来一定会有更大的舞台让你展示。下课!
  
  

《中华少年》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