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一、冒号前边的数字是期号,后边的数字是页码;
二、消息、补白短文以及图片等均未收入本目录。
·特 稿·
1.3SOLO分类法在学业评价上的应用李 冰
2.3 三种国际阅读评价体系给我们的启示付雪婷
6.3变“讲课文”为“教读法”
——潘凤湘老师《〈梦溪笔谈〉二则》研习王荣生
·深度关注·
7.3 “两性”统一:欲说还休
7.3语文教学,何必谈“性”钱梦龙
7.6紧紧把握住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陈金明
7.8关于“统一”问题的现实思考
——语文课堂观摩笔记之一严华银
8.3“三维”目标:怎样落实?
8.3语文新课程教学目标制订的哲学思考黄正瑶
8.5“三维”目标为什么落实不了张悦群
8.7 语文教学目标设置的几个误区曹茂昌
8.9 如何从三个方面设计教学目标王安琪
9.3 语文学习方式“变革”了吗?
9.3 “自主”学习:绝对还是相对?孙绍振
9.7 关于语文学习方式的现实思考严华银
9.11 合作探究教学浅见郑晓龙
10.3 语文知识教学应该淡化吗?
10.3 完整地理解“语文知识”的问题王荣生
10.5语文知识教学:淡化还是强化?王鹏伟
10.9反思之后的回归陈钟梁
10.11 “知识”何为?
——以《我的叔叔于勒》为例李卫东
11.3阅读个性与理解多元
11.3 个性化阅读要科学化,不要自由化曾祥芹
11.7个性化阅读要教学相长甘其勋
11.10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初探余映潮
12.3“文体”能“淡化”吗?
12.3“文体”“教学文体”及其他潘新和
12.6 “淡化”有“度”,无度则废
——也说“淡化文体”王栋生
12.9 谈阅读教学体类特征的体现黄厚江
·知行合一·
1.10科学管理追求最优余应源
1.10技能训练引领我走向科学管理
1.13学习管理,实现语文教学自我最优化
1.15择优组合:实现最优化的关键性原则之一
2.8 接受任务 明确要求
2.8 客观分析 理性思考 余闻婧
2.11切实走好语文教学的第一步 徐纪涛
3.3了解学生,把握现状
3.3了解学生:常识缘何成为难题陈隆升
3.6“了解学生”的实践探索薛 琴
3.8 “了解学生”的前提是细化学生左明霞
4.3 确定目标 制订计划
4.3强化目标意识,确保规范落实毛文
4.6没有了目标,教学走向哪里?
——浅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必修四学
期目标的制定王 惠
4.9 树立目标意识 加强有效训练
——中学作文结构问题的调查和思考王斌杰
5.3 健全组织 优化集体
5.3健全语文教学的班集体陈惠兰
5.6 优化语文学习班集体的教学实例陈惠兰
5.1 0 “健全组织优化集体”的途径和方法易显高
6.8 综合单元 精心设计
6.8 立足言语形式的读写结合综合单元教学陈书群
6.1 0 综合单元设计案例夏小萍
6.1 4 综合单元教学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夏小萍 陈书群
7.1 2单项单元 整合流程
7.12 教学生学会阅读李建亮 邹花香
7.13 以“理解重点句子含义”单项技能训练为例的
单元备课教案邹花香李 敏
7.1 6 阅读单项技能单元教学备课摭谈
邹花香 李建亮
8.1 2课时进程 系统安排冯淑珍
8.1 2课前精心准备 “备”上下足功夫
8.1 4课时教学设计范例两篇
8.1 7新时期语文备课四要点
9.1 5写作教学 全程指导
9.1 5 作文:行走在教与学相对而成的世界里马豫星
9.1 8 竞赛式滚动快速作文指导训练课实录黄上庚
9.21作文课堂教学实施略谈马豫星
10.14阅读训练 以篇达类
10.14重视技能训练 提高阅读能力彭 静
10.16 《散步》教学实录余映潮
10.18技能训练:阅读课的主题余贻贻
10.21关于阅读课的教学模式余应源
11.1 3 人性管理 评价反馈
[##]
11.1 3对语文课堂教学管理发展趋向的浅思考张洁银
11.1 6 《沁园春·雪》教学实录胡仁真
11.19 管理与评价 科学与人性胡仁真 张洁银
12.1 2评教评学不断前进
12.12 语文教学总结浅谈曾 洁 宋初健
12.17祝愿老师们种好责任田
——两年“知行合一”之跋余应源
·说文论语·
1.17 科学理性精神的缺失
——几种语文观献疑管然荣
1.20 独立钻研教材:有效备课的根基 方关军
1.22 创造体验氛围,丰富学生情意 叶映峰
2.17教研一体与述而能作 史大明
2.19 老师,你读书了吗? 石修银
2.21浅论语文教师的专业性 陈南玉
3.10谨防语文教学中的形式主义倾向夏家顺
3.11 关于语文选修课的几个问题黄正瑶
3.15 试论语文课程标准的“语感”观邵统亮
3.17 朗读的积极意义强永刚
4.1 3 语文教师,你是谁?
——语文教师专业发展问思李卫东
4.16 论多元解读的“陷阱”
——对文学作品多元解读的几点反思
王海燕陈国安
4.1 9 创造性阅读的底线吕茂峰 王雪梅
5.1 2 教师所能教给学生的只有自我王尚文
5.14 教学参考书:批判与借鉴姜洪根
5.16 落实新课程,贵在新套路胡家曙
6.1 6 语文课堂教学应该遵循教学逻辑黄厚江
6.19 不要忽视隐性对话傅嘉德
7.20诗歌教学中的留白艺术探析周仁良
7.22敢说·爱说·会说
——初中学生“说”的能力培养三部曲吴铁俊
8.19 试论语文课程人文性的基本内涵黄厚江
8.21 初中语文课堂朗读之“怪现状”
陈树元 苏 彦 康林益
8.23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设计任明新
9.24 选修课:追求、困惑与反思倪文锦
9.27 阅读教学中与文本对话的“距离”美王兆平
10.22 语文课程与教材研究的理论观照
——评《母语教材研究》温儒敏
10.23 高中语文新课程探究能力的培养初探李都明
10.26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质疑”李 菁
11.23如何拉近和文本的距离赵宪宇
11.24品味语言 体悟意境
——散文教学艺术漫谈杨 斌
12.22 定性·悟道·讲法
——语文教学与改革的关键所在王俊鸣
12.23 加强必修课 浅化选修课
——高中语文课程实施的问题与对策略谈
傅嘉德
·教育随笔·
1.24教育:不要再玩文字游戏陈鉴霖
3.18 老师,应聆听花开的声音石修银
4.22梦想会让我们与众不同刘京平
5.20我可以读你的作文吗?吴 非
6.22漫谈文学经典的阅读赵沛林
·课例研讨·
1.25取舍:语文教学设计的基点 邓 彤
1.25《乡愁》教学实录 洪镇涛
1.27《守财奴》课堂实录 袁湛江
1.30《白发的期盼》教学实录唐江澎
2.22 语文课堂矛盾生成的智慧 邓 彤
2.22《紫藤萝瀑布》实录 程东文
2.24《丑小鸭》实录 黄 琼
2.26《道士塔》实录 程瑞芬
2.28矛盾,使课堂如此鲜活 袁湛江
2.29矛盾深处出智慧 邱才妹
2.30矛盾:课堂智慧生成的磁场 孙笑萍
3.19长文短教:课堂教学效率提升之径邓 彤
3.19 《滕王阁序》教学实录洪劬颉
3.21《五人墓碑记》教学实录王夫成
3.23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实录张曙光
3.24 《今生今世的证据》教学实录汪永亮
3.26课例点评王亚琦 张小路 邱兼顾 蔡建明等
4.23 整合:语文教学内容的编织机邓 彤
4.23 大美为美
——《诗词五首》的整合教学王 君
4.26 整合创造新视角倪 岗
4.27 忠与孝:传统伦理的艰难抉择
[##]
——《陈情表》的文化整合课例张 悦
4.29一次让风景更迷人的导游何 杰
4.30身份的奥妙
——影视鉴赏整合课例王 君
4.33 举三证一勤编织 巧借身份说典型杨建华
4.33用语文知识支撑教学整合刘占泉
5.21 课堂造境:语文教学的脚手架邓 彤
5.21 《江雪》实录章国华
5.23《芦花荡》实录周选杰
5.25《春江花月夜》实录刘 祥
5.27 《江南的冬景》实录孙乐静
5.29造境,拒绝符号化的解读蒋玉梅
5.29 情境蓄势,踏雪无痕林 佳
5.30 选择一种美姿让语文站立叶巧萍
5.31 情境就是磁力场莫军耀
5.32 课堂造境的三重境界江 奎
6.24 节约型课堂:语文教学的理性追求邓 彤
6.24 “写人要凸显个性”专题写作教学实录
朱诵玉
6.27 《边城》教学实录唐功亚
6.30 《左忠毅公逸事》教学实录肖家芸
6.33 举要·互补
——语文课节约高效的基本途径肖家芸
课例点评何更生 孔立新 方 予 兰保民 谭荣生 王 飞 张启宇 赵 静
7.24 茂盛的荒芜:复习课教学呼唤学理的阳光邓 彤
7.24 现代文阅读之表达技巧鉴赏复习课实录李哲峰
7.26 凝重与飞动:语文复习课的境界邱兴玉
7.27 文言虚词复习课实录方建明
7.29 授之以法 化虚为实吴晓辉
7.29 作文讲评实录邓翅跃
7.31 作文评改也“放飞”罗 易
7.32 高效:语文复习课的生命林少玲
8.25 多元解读:语文教学不可承受之重?邓 彤
8.25 文化视角实录陈尚余
8.27 文化熏陶的抓手在哪里?陆 平
8.27 技法视角实录钱吕明
8.30 “教什么”决定“怎么教”卢杏琴
8.30 细读视角实录朱文成
8.31 不充分的文本细读石友才
8.32 语文学习内容的多元创生陈隆升
9.30 构建适宜的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程东文
9.30 《错误》教学实录王淑红
9.32 情趣与理趣的辉映雷振泉
9.32 《声声慢》课堂实录陈会设
9.34 追求课堂结构与功能的和谐张广录
9.35 《纸船》教学实录刘俊波
9.37 结构:为学生服务李 俊
9.37 诗歌教学:游走于灵动与务实之间陈 赣
10.28 比较与解剖:课堂研究的两种思路 洪劬颉
10.28 《鸿门宴》的三种教学处理郭建华
10.32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堂切片朱唤民
11.27 放逐知识:语文教学的难愈之痛邓 彤
11.27 精要好懂的语法知识是细读文本的重要抓手
——以解读《荒岛余生》中的一个句子为例王 君
11.29 妙用知识 四两千斤刘 华
11.29 《留取丹心照汗青》(粤教版)实录周丽娟
11.31 知识学习的途径梁龙开
11.32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容理诚
11.32 一幅风情画 写作三境界
——《美丽的西双版纳》课堂教学镜头陈连林
11.33 让学生生成知识彭金红
11.34 语文知识教学的更新与重建黄 伟
12.26 阅读与写作:分进还是合击?邓 彤
12.26 读写结合教“鲁迅”
——《药》之网络点评版教学实录邓 虹
12.29 “读写结合”引发的思索何碧峰
12.29 让阅读与写作联姻高传利
12.31 读写结合,使语文课洋溢语文味郑殿伟
12.32 读写不宜紧密结合唐建新
·作文指要·
1.35 现行作文教学观念散论余一鸣
1.36 以说促写,化言为文王 锋
1.38 依托电子网络教室的写作训练教案 施永忠
1.40 作文题精选许 昆
2.32 架起人际交往和作文之间的桥梁 张素丽
2.33 “立意专项训练”课教案 曲秀华
2.36 日记:点亮孩子成长的心灯 陆 萍 钮勤章
2.38 “下水作文”的生成性探析 张映华
3.30 从课后习题设计看美国作文教学梁小莉
3.32 拂去浮华 回归本真靳贺良
3.35 捕捉心灵的顿悟陈涛
4.35 披沙拣金 往往见宝
——议论文论据纵横谈张延辉 张顺利
4.37 就例说理 蹊径新辟
——议论文写作教学难点化解的尝试葛惠霞
4.40 做一根会思想的芦苇
——对作文素材的深度挖掘陈 静
5.33 呼唤写作教学有新的突破程 翔
5.35 “点睛之笔”的构思和训练宋 恒
5.38 美国写作训练的特点及思考李长中 杜红梅
6.34 抓住文本聚焦点,让阅读与写作良性互动陈维英
6.36 设置作文情境后还要做些什么汪云霞
6.39 别让写作游离于学生的言语生命之外
——“掌声想起来”作文案例解析余永刚
7.37 驳论文写作训练的教学设计王访梅
7.39 以陌生化手法避免“套板反应”江宗斌
7.41 作文多角度立意例谈梁学全 李超钧
8.37 越具体的才是越丰富的
——高考作文命题与考场佳作标准漫议管然荣
8.41 从2007年高考作文题中提取的关键词郝景鹏
9.42 三大板块 两个空间李 浩
9.44 创新作文评语类型例说程海林
10.39 高中作文教学改革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靳贺良
10.41 捕捉动情点,书写真性情
——一堂作文课的教学设计与实施任海霞
11.39 作文批改:从“独白”走向“对话”刘 丹
11.42 用一面镜子照亮你的思路
——作文立意教学设计陈增印
12.37 美国教材“微型写作”的启示王焕英
12.39 建立“作文成长档案袋”
——有效提高中学生作文水平的一种尝试
于 扬
·教学反思·
1.41 行走在语言的世界中李 震
1.43 多亏了那突然一问 庄平悌
2.40 对话教学误区及修正例谈 张金保
2.41 谈作文教学对文本资源的再利用 陈 卉
3.39 当名篇遭到学生排斥时……张慕元
3.41 选好时机 选准内容
——例谈课外资源的拓展彭玉华
4.43 不该忽略的字词教学唐书杰
4.44 让学生带着激情去学习袁建中
5.41 综合性学习成果展示课设计的“度”鲍静静
5.43 直面课堂上的“旁逸斜出”徐立刚
6.43 音律,有意味的形式谭轶斌
6.44 认真抓好教学反思任 颖
7.33 怀念这样的语文课聂鸿飞
7.35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机智王木森
8.33 唯其真教 方能真学
——反思《海燕》教学缪 铭
8.35 用真情点燃学生的激情金承杰
9.39 赶在学生情感之水退潮以前
——对“先说后教,因势利导”模式的再思考
[##]
李保伟
9.40 创设诱人情境 打造魅力课堂汪 楠
10.36 备课的“有形”与“无形”徐思源
10.37 预约“意外” 衍生“精彩”倪春云
11.36 玛蒂尔德为什么不知道项链是假的
——《项链》教学反思张 强
11.37 发掘并珍视课文的人文价值张慕元
12.33 如何在小说教学中进行对话
——执教《一滴眼泪换一滴水》刘燕华
12.35 选点切入 涵泳品味
——《胡同文化》教学随笔张金保
·名师工作室·
7.43 在阅读体验中提升生命的质量
李 震 徐立刚 王旭彤 张长松
8.43 学生是问题生成和解决的主体
——《斜塔上的实验》教学片段研析
严华银 吴铁俊 张金保 陆其勇
9.46 阅读教学“主问题”研究与实践笔谈
余映潮 王世发 杨晓梅 祝中清
11.44 让情感与智慧的火花竞相迸发
蒋念祖 于 扬 陈国林 顾咏梅
12.42 开展评课活动,提高对课堂教学的认识
程 翔 冯言宾 丰月明 张 杨
·综 论·
1.45 在“写”中进行体验性阅读 顾忠民
1.48 也谈词语教学之妙赖剑娣
2.43 读懂“现代文”有点儿难 王俊鸣
2.46 一首诗从什么地方教起 虞黎明
2.48 改写与比较:优化小说教学的新途径 柴国华
3.43 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距”孙建军
3.46 从“解答距”看问题类型张广武
3.47 走出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误区傅 琦
3.42 布置语文作业的艺术金乾波
4.46 谈古诗词教学内容的鲜活性李 伟
4.47 文言文“四步”教学模式杨 榀
4.49 用尝试法学文言文吴从伦
5.45 警惕课堂教学中隐伏的话语霸权王桂宏
5.47 文言文信息化阅读教学的优势汪卫兵
5.48 用诵读激发文言文学习兴趣张宝伟
6.46 切合学生实际 落实课程目标
——从王荣生教授的“标准”和
张彬福教授的课说起李都明
6.48 科技文教学要重科学精神之“道”
——《〈物种起源〉绪论》教学思考夏 坚
·选修平台·
8.46 高中选修课的实践与思考曹勇军
8.49 怎样在选修课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以苏教版《〈史记〉选读》为例唐修亮
9.49 《先秦诸子选读》教学ABC邓 彤
9.54 处理好选修教学中的五种关系
——以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学为例徐志伟
10.44 谈《唐诗宋词选读》选修课的教学设计曹勇军
10.48 《春江花月夜》选修课教学示例许纪友
11.47 《〈史记〉选读》多样化教学方式例谈石群英
11.50 我这样教《信陵君窃符救赵》毕于阳
11.52 因“文”施教,重在感悟
——以《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为例杨 桦
12.44 人教版《语言文字应用》课本的解读与使用
李 镗
·初中阅读·
1.49 独辟鼷径 舒卷自如
——我教《变色龙》 邹仁波
1.52 也把讲台作舞台 苏艳红
1.53 何妨换个角度来看人
——《我的叔叔于勒》人物形象再思索汪云霞
1.55 朱舜水其人马 祥
1.47 “保”义补注李耕拓
2.57 专题教学不能荒了“自家的园” 高满生
2.58 漂泊与永恒 何 伟
2.59 一节课的诗意结尾 王兆丰
2.60 对《老王》的另一种解读 何 欣
2.61 也谈“增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林振树
3.49 “群众”角色不可小觑张增光
3.50 致力于对话的多向性袁爱国
3.52 别辟蹊径 寻芳探幽朱卫国
3.53 还《山市》教学大境界刘亚洲 谢庆华
3.54 对对子对出《观潮》彩王 君
4.59 在快乐游戏中积累词语文惠林
4.60 课堂导入三例李芳明
4.61 不该忽略的“诚”字何建华 叶豪平
4.62 定点扩展巧延伸吴允高
4.63 对《对英雄的叩问》的叩问淦家招
5.57 例说基于学生生活经验的文本解读黄井红
5.58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含意新解孙宗广
5.59 于平淡中读出玄妙
——《记承天寺夜游》文本细读倪 岗
5.60 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连劭名
6.57 《社戏》:一种可能的教学理解陈尚达
6.59 《幽径悲剧》中几处“转折”的赏析陈玉中
6.60 “一百只眼珠”里究竟有什么刘小华
6.61 说“不毛”何 伟
6.62 难以承受的生命之轻崔丽萍
7.46 刍议语文新课程中的教材整合王 君
7.48 师生合作备课初探何 捷
7.50 点拨,从模糊走向明晰周远喜
7.51 “不亦……乎”该如何释译曹伯高
8.57 可敬而又可悲的父亲
——《台阶》意蕴新探杨先武
8.58 曲致微妙 心与物化
——从《小石潭记》看柳宗元的“快乐”与“忧伤”
王锦起
8.60 课堂提问要创设好“引力场”代保民
8.62 言合心声 声心相和
——对学生阅读《皇帝的新装》的目标预设
吴伟昌 何志谋
9.62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语言品味廖贤枢
9.64 定准第一个音彭 献
9.65 《醉翁亭记》散论张富英
10.58 《台阶》的结尾是败笔吗?
——兼谈《台阶》的价值定位王 君
10.59 心灵因“愧怍”而高贵方 沫
10.60 千变万化学诗歌张 静
10.63 如何读好文言句子的停顿王新华
11.61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香菱学诗》的悲剧意蕴姜夕吉
11.62 灵动的语文课堂
——浅析生成性语文阅读教学周 颖
11.64 课堂设问深入浅出,教学方能浅入深出王跃平
11.66 引导学生学会批注
——对苏教版《绿》读书动笔示例的几点建议
姚友良
12.56 文本价值的教学选择
——以《竹影》的教学为例蒋红森
12.58 让对话在“伟大”中穿行
——记《藤野先生》的教学朱则光
12.60 从《羚羊木雕》看阅读教学的三层境界陆宏亮
12.61 “背影”里隐藏着什么?文惠林
·高中阅读·
1.56 五彩的世情与人性寓言
——也读《项链》 时剑波
1.57 侯嬴为何而死郑晨寅
1.58 《墙上的斑点》篇章结构深层探究 宋登水
1.59 带领学生在语言中穿行龚军军
1.61 《道士塔》质疑两则 曲宏伟
1.23 “舟人”注释商榷 郑义广
2.49 维纳斯真的必须失去双臂吗? 厉佳旭
2.51 试谈文言定语中心词省略 周子武
2.52 重读《装在套子里的人》 曹振国
2.54 匠心独具 含蕴丰厚
——《祝福》疑难三题解析 项 琪
2.56 高中文言文注释辨证四则 连邵名
3.55 高中阅读教学深刻性摭谈林亚大 朱于新
3.58 浅析文艺随笔的教学内容取向
——以《说“木叶”》为例欧阳凯
3.60 三桩誓愿的文学功能新解杨世源
3.61 窦娥真的不善良吗?陈万勇 姚丽萍
[##]
3.63 《兰亭集序》中误注的通假字指正杨宝生
3.64 论“落木”的词义和诗意
——与《说“落木”》商榷郭三科
4.50 谈玛蒂尔德·路瓦栽的“十年”孙 ?
4.52 《孔雀东南飞》注释辨误谢政伟
4.54 高山流水觅知音,远古旷代寻友朋
——谈《愚溪诗序》中的三处类比李平凡
4.55 对蔡焕杰“思考”的思考徐爱平
4.57 “吾当取白麻坏之”应作何解?郭三科
4.58 “金钱蟒”与“半旧”孙富中
5.50 “物与我皆无尽也”再解析李殿林
5.51 英雄失意泪潸潸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鉴赏陆精康
5.53 “为之奈何”话刘邦马国生
5.55 化难为易教《兰亭集序》周丰香
5.56 这是比喻句吗?陈勇娇
6.50 天保之死并不是“为了成全弟弟”阎开振
6.52 一种审美化了的年轻情绪陈建辉
6.53 《我的五样》探微汤忠辉
6.55 创新文言文复习方式,体验协作与分享
——高三学生编写《最新中学古汉语
实用字典》的尝试沈良捍 周安民
7.52 《离骚》中两处省文误解辨正杨宝生
7.53 “刑不上大夫”和“施刑于大夫”陆精康
7.55 不容忽略的高中字词教学冯妙群
7.58 也说“互文”曹国宾
7.59 小说语言鉴赏角度浅议
——有感于《药》的教学片段王湘萍 夏云陶
8.51 可贵的质疑与遗憾的误读唐子江
8.53 由一副对联的讨论想到的马超俊
8.55 金岳霖有什么趣?梁 杰
8.56 《琵琶行》中的“相逢”郭金廷
9.58 “悄无言”与“秋月白”
——《琵琶行》教学片段曹振国
9.59 问责自己拷问世人呼唤良知
——关于《小狗包弟》夏杰祥
9.60 比较译文 揣摩语言
——《我有一个梦想》探究式教学刘衍明 法玉娟
10.51 例谈阅读教学的生成姜德仁 孙晋诺
10.53 关于渔父的观察报告陆精康
10.54 《秋水》注商一则孙富中
10.55 《道士塔》新教唐家龙
10.57 如何入味谭周杰
11.55 怎一个“换”字了得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学片段孙富中
11.56 关于“苇草”的对话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教学设想
夏 坚 蒋银坤
11.59 细 解“人事”
——《伶官传序》注解商榷曹振国
11.60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是互文吗?
董 鸥
12.49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标教材与外国文学新问题
刘洪涛
12.53 “?”之误董秋成
12.53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两题刘世海
12.55 “四个萝卜”与“三个萝卜”陈玲玲
·咬文嚼字·
1.62 近三年高考病句辨析题热点透视唐海波
1.65 语文教学和方音 汪大昌
2.62 词语拾零(四○):说“攻略”张恒君
2.63 高中《语文》通假字术语运用分析及建议 邓木辉
2.65 “冠冕堂皇”为哪般
——《陈奂生上城》质疑李建文
3.66 词语拾零(四一):说说“七年之痒”陈林森
3.67 学习反复修辞手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李付前
3.48 怎样译“沧海之一粟”马庆然
4.64 初中生汉字规范、词汇积累的调查及分析陈丽萍
4.66 这个“让”是指“谦让”吗?汪根锁
4.67 词语拾零(四二):“票友”的新义芜 崧
5.62 语言文化(一):说“三”道“四”话成语
杨 彬 朱晓芳
5.64 词语拾零(四三):
“非营利组织”还是“非赢利组织”“非盈利组织”
应学凤
5.65 “绿营”的读音邢新宝
6.62 方言区学生书面表达中常见词语错误分析
——以黔南方言为例周 艳
6.65 语言文化(二):宦者何人?杨云法
7.60 语言文化(三):黄河“奔向黄海之边”顾 栋
7.61 高考中的亚专业词语周永孝
8.64 课文病句分类简析钱 虹
8.65 语言文化(四):蜡梅、胡蝶和壶卢武宏伟
9.68 中学语文教材语言必须简洁
——略论教材语言的规范问题赖忠先
10.56 《红楼梦》中的“位”和“个”达 昌
10.64 教辅读本要慎用术语陈毓舒 刘朝晖
10.65 语言文化(五):古今斋名谈沈文田
10.66 词语拾零(四四):当心,别被“三振出局”了陈林森
11.68 “文彩精华”刍议何 伟
11.69 词语拾零(四五):说“宅女”李 莉
11.69 语言文化(六):秋毫·寡妻·钟鼓馔玉陆宗成
12.62 慎用科学术语刘志英 李希艳
12.63 词语拾零(四六)
“绿领”:“领”族词中现“新秀”沈玉保
12.64 语言文化(七):“肉食者”≠食肉者杨向东
·中考广角·
1.66 中考复习感言 张春莲
1.68 中考作文决胜策略 刘晓蕾
2.66 对中考语文三类试题导向功能的反思 王晓琼
2.68 中考,名著如何考? 王中意
3.68 中考综合性学习可以追求什么蒋红森
3.71 2006年中考综合实践活动题述评汤 蒙
4.68 语法知识教和考何罪之有?周仁良
4.70 主题探究题复习应考策略郭凤彩
5.66 阅读应考误区警示毛洪其
5.69 应对文言文新题型的策略陈玲玲
6.66 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
——现代文阅读备考有效性的思考孙和平
6.68 利用“杠杆”作用,促进初中生读写
——谈谈中考试题的导向问题赵志伟
7.63 刍议中考语文命题存在的几个问题曾晓东
7.66 我看中考语文探究题程淑贞
8.66 身有彩凤双飞翼
——中考语文试题应重视文学性和文化性因素
张伟忠
8.69 中考语言实际运用题型透视刘萍萍
9.70 审视中考叙述类现代文阅读蒋红森
10.67 2007年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试题特点
与解题规律探微
陈树元 陈金强
10.70 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积累与运用考查的发展趋势
刘 华
11.70 中考文言文命题思路浅谈贾天仓
11.72 作文应考误区警示毛洪其
12.65 从中考作文命题特点看学生词语
联想能力的培养犀 墨
12.67 从中考命题看课堂教学实践黄明秋
·高考聚焦·
1.70 2007年高考现代文阅读命题走向 刘国良
1.73 2007年新高考作文命题建议及趋向 陈维贤
1.75 高考作文训练的四大误区张安威 李爱华
2.70 2007年新课标语文考纲新在何处? 冯 涛
2.72 揭示选项拟定方法探究解题思维规律 费明富
2.75 连贯题的突破口 唐海波
3.73 关注课本 回归课本陈心乐
3.75 意识·策略·执行力
——解读语文备考关键词夏杰祥
3.76 “扩展语句”要做到“四要”李书芹 张新华
3.77 “北京的符号”再思考王大绩
4.72 现代文主观题答题失误及对策肖 杰
4.74 高考诗歌阅读鉴赏答题策略程必荣
4.76 “语言表达得体”备考方略王学华
5.71 阅读:从“词语”分得起郭家海
5.72 高考现代文阅读解题策略王杰波 唐 梅
[##]
5.74 2007年高考作文猜想:平民化、生活化、个性化
张秋达
5.75 临考复习要点陈维贤
6.70 审美与备考之间周映红
6.73 语文高考平均分引发的困惑娄庆华
7.68 传统与创新兼备
——2007年全国高考语文课标卷试题解析
余 闻
7.75 重视基础性,体现选择性,渗透文化性
——2007年课改区高考语文试卷评析胡家曙
7.77 2007年高考山东语文试卷分析潘吉荣
8.71 看2007年新课标语文高考对“探究能力”的考查
王大绩 姜有荣
8.72 新课程高考实用文试题分析及2008命题趋向预测郭家海
8.75 发展个性 鼓励创新
——由新课标的根本点谈及四省区作文于树泉
8.76 来自实验区的声音
董宝礼 孙宝忠 唐海波 大明
9.73 2007年高考语文试题纵横谈王俊鸣
9.76 好作文题该有什么标准
——兼评今年各地高考作文题孙和平
10.73 高举文学写作大旗的高考作文命题曹伯高
10.75 “怀想天空”赞顾桂南
10.76 关于“怀想天空”的怀想张达富 曹尉军
10.77 选材偏僻·难度过大·导向欠妥兰瑞平 陈世敏
10.78 一道有性格的好题周京昱
11.75 “范围作文”试题材料和试题要求的命制
王立敏 刘 淼
11.77 高考语文试题应有更明确的规范王大绩
11.79 “表现手法”作何解?许 骥
12.69 训练能力点,提高第一轮复习实效
——浅谈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的思路及策略
彭 勇
12.70 让学生在时文标题中淘宝薛海潮
12.72 亮点纷呈的高考图形题张 富 李 晶
·百叶窗·
1.77 诗人印象记 刘真福
2.78 那是我的柜子
2.79 “像不像”与“好不好”
3.79 向每一位走进考场的教师致敬!
——“厦门市中学语文教师现场作文比赛”侧记
俞发亮
3.80 读书人与教书匠陈 远
4.77 美国初等教育是不是最强
5.76 美国马萨诸塞州小语综合性学习课例评析
5.78 “时”与“实”的融合耿会芹 董彦雷
6.75 时代呼唤语文教师重读中文系教材谢银根
7.79 教学的目的是解决问题还是产生问题?
8.78 创造需要丰厚的知识吗?
9.78 从美国“高考”作文题目中可以看到什么?方 帆
10.79 用问题来扼杀问题 黄全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