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名师课例 语文名师课堂实录 ID: 402490

[ 佚名 文选 ]   

人教版五下《回顾﹒拓展一“趣味语文”、“日积月累”》教学实录

◇ 佚名

人教版五下《回顾﹒拓展一“趣味语文”、“日积月累”》教学实录
  
  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紫金城小学 马永军
  
  师:这节课,我们零零星星先来学习《回顾﹒拓展一》中的“趣味语文”。请大家把书打开,翻到这里。
  
  师:首先,请你们默读,边读便用笔圈出生字。(学生拿出笔,一边默读,一边圈生字)
  
  (师等待学生圈完后):谁给咱们说一说你都圈了哪几个字?
  
  (指名)生:我圈了“仞”和“羌”。
  
  师:还有没有?
  
  生:我圈了“慈禧太后”的“禧”和“王之涣”的“涣”。
  
  师:嗯,不错。谁来读一读王之涣的这首诗?
  
  (指名)生(朗读):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师:有点味道,谁再来读一读。
  
  (生朗读完)师:一起来读。
  
  (生齐读完)师:慈禧太后为什么大怒?
  
  生:因为这个书法家把一个“间”字给丢了。
  
  师:丢了之后,咋办呢?
  
  生:这个书法家急中生智,重新加了标点,把这首诗变成了一首词。
  
  师:谁来读一读这首情急智生的词。
  
  生(朗读):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师:看来标点符号了不得,关键时刻起作用啊。
  
  师:这个书法家重新给诗添了标点。那么我们开动脑筋,也改几个字,增加点趣味。
  
  (生一脸茫然)
  
  师:老师试着改一改。黄河远去白云闲,一片哭城万丈渊。羌笛何须怨杨柳,不建功业誓不还。
  
  (生若有所悟开始思考这首诗)
  
  师:本来刚才像慈禧老佛爷一样,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但老师也转怒为喜。
  
  生:为什么?
  
  师:因为老师很惊喜地看到了《浪淘沙》。
  
  (生哈哈大笑)
  
  师:谁写的《浪淘沙》给我站出来?
  
  (生捧腹大笑)
  
  师:谁写的呀?
  
  生:刘禹锡。
  
  师:介绍一下。
  
  (指名)生: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著名的诗人。
  
  师:这首诗要求背诵和默写。假如让你默写,你容易写错或写不上的是那几个字呢,请用笔圈出来。
  
  (学生圈生字,师巡视指导)
  
  师(指名):你圈的是哪几个?
  
  生:我圈的是“簸”还有“涯”。
  
  师:现在谁来读一读。
  
  生: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师:诗要读好,得读好节奏。请你们先用笔用单竖线划一下节奏,然后根据你划这个节奏自己试着读一读。
  
  (生划节奏,试着读,师课桌过道前后指导)。
  
  师(指名)生读: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师:这位同学很专业,很用心。谁在给咱们读一读。
  
  (生读完后)师:古诗其实是很讲究平仄规律的。现在我们暂且把(适时板书)一、二声当成平声,把三、四声还有轻声当成仄声。平声在这个字头顶上划一短横,仄声在这个字头顶上划一短竖。现在请大家根据在诗的每一个字上标一标。
  
  (生标,师巡视指导)
  
  师:标好了之后,请大家注意(适时板书)平声读得长一些,高扬一些,仄声读得短一些,低沉一些。也就是说,请大家根据这个读得抑扬顿挫一些。现在根据你们自己划的,自己试着读。
  
  (生自己读,师指导)。
  
  师(指名)抑扬顿挫地读,指导朗读。然后划着手势,指导大家齐读。
  
  师:读懂了吗?
  
  (有的摇头,有的点头)。
  
  师:没关系。请你自己试着读,然后在小组交流展示你读懂了哪句。
  
  (生先自读自悟,然后小组内交流)。
  
  师(击掌):现在谁来给咱们说一说,你读懂了哪句,请注意读懂哪句你就说哪句。
  
  生先后发言,师点拨。
  
  师:那么,到了现在,能背过这首诗的举手。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举起了手,师指名背诵)。
  
  师:课堂练习现在开始,请大家拿出笔和练习本来默写。
  
  (生默写,师巡视指导)
  
  师:咱们有一部分同学,并不是背不过,而是个别几个字仍然写不出来。写不出来的字你可以画上圆圈。等一会儿专门练习这几个字。
  
  (默写了一会)师:这么美的诗,有的同学默写成了这个样子:九曲○○万里○,浪○风○自天○。如今直上○○去,同到○牛○女家。
  
  (听到这里,学生们已忍俊不禁,开怀大笑)。老师在一片笑声中下课。
  
  

人教版五下《回顾﹒拓展一“趣味语文”、“日积月累”》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