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课例是作者
海 燕
高尔基 执教:红岭中学王中华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多维解读海燕的形象。
3、探究散文的“形”与“神”,了解象征、对比手法知识。
4、学习海燕不惧怕困难,敢于与困难作斗争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多维解读海燕的形象。
教学方法
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教师点拨相结合
教学实录:
师:上课,同学们好!你们看过电视剧《金婚》吗?的?有一集剧情很感人,就是在张国立、蒋雯丽演绎的角色的婚礼上,主婚人别出心裁地让新郎新娘朗诵一首诗,当他们开始朗诵时,令人震撼的一幕出现了——整个婚礼上的嘉宾竟然都跟着朗诵起来,这是一首多么具有感染力的诗啊!一时间,婚礼竟变成了一个激情燃烧的诗的海洋!那是怎样的一个特别的婚礼啊!同学们,你们知道他们朗诵的是谁的诗吗?它就是高尔基的《海燕》(板书课题)
一、指导朗读
师: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大家自由、放声地朗读课文。
生:大声、自由朗读,约4分钟后慢慢安静下来。教师纠正字音。(板书:卷 号 蜿蜒)
师:老师注意到,大家在读的时候都比较放得开,有些同学还沉醉其中。请几位同学来说说读完本文给你留下的印象,好吗?
生:读来很激动,很有一种热血沸腾的感觉。
师:那你觉得读这篇文章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语调比较合适?
生:高亢、激昂。
师:一直都是用这种语调来读吗?
生(迟疑):有些地方不是,好象4、5、6段不能读得很激昂。
师:你说得没错,看来,应该根据内容及其所传达出来的情感,来确定我们读时候的语调和语气。还有谁愿意来说一下应该怎么读?
生:要读得抑扬顿挫。
师(板书:抑扬顿挫):那你来示范一下?你挑一、二段来读。
生:我朗读第一自然段。
师:读得如何?谁来评价一下?
生:重音把握不太好。“高傲”应该重读,另外,还要有节奏感。
师(板书:重音):谁再来读?
师:谁来比较评价他们的朗读?看来我们读的时候还是要注意,这是一首散文诗,它首先是一首诗,要以读诗的方法来读,除了刚才同学们提到的抑扬顿挫、重音、节奏感等几点之外,我们还要注意去揣摩,作者写文章时的感情是怎样的?文中海燕当时的内心会是一种怎样的感情?下面,我来为同学们做一个示范。
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
二、探究散文的“形”与“神”
师:散文诗,首先应具有散文的特点。散文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生:“形散神不散”。
师:对,“形散神不散”。在“形”的方面,我们找一找,文中几次写了直接描写海燕?几次写了环境?
生:三次写到海燕,三次写环境——也就是写暴风雨的变化。
师:请你把它们读出来。
生:我注意到了“乌云”,开头写“狂风卷集着乌云”,第7自然段,写“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第12自然段,写“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
师:你很善于发现。
生:散文内在结构井然有序。这三幅场景以时间为序,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按海面景象的发展变化逐步展开。
师:好。既然你们了解了暴风雨有个渐次逼近的过程,那么朗读时应该注意什么?
生:我认为,朗读时,语气应该有所变化。
生:我想,应该由低沉、缓慢,逐渐过渡到热烈激昂,这可以表现暴风雨从酝酿到逼近到即将爆发的过程和气势。
师:这其实谈到了散文内在的情感节奏,散文的“神”指的就是散文内在的情感节奏。
生:诗歌和音乐、绘画相通。在情感方面,也就是在散文的“神”的方面,我觉得:第一部分,海燕劈空而来,接着就出现了海鸥等海鸟,如果可以叫《谐趣波尔卡》,那么,第二部分再写海燕,就是《命运交响曲》,第三部分就是《欢乐颂》了!
师:说得真好。我们的朗读尤其要注意情感的把握。现在我们再来试试,展示一下我们的朗读,好吗?
生:读
三、探究形象
师:散文诗,既有散文的特点,也有诗的特点。诗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对,有形象。请同学们思考下,找一找诗中写了哪些形象?
生:海燕、暴风雨、大海。
生:风、云、雷、电
生:海鸥、海鸭、企鹅
师:找得很准。那么,其中最重要的形象是什么?
生:海燕。
师:大家说的没错,就是海燕。那么就让我们来探究(板书)这是一只怎样的海燕。我想,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解读。所谓“诗无达诂。”多角度、多维解读作品是我们这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第一个层面,就是从纯文学的角度解读(板书),西方比较文学理论有一个很重要的说法,那就是“作品写出来后,作家就已经死了。”也就是说,我们抛开作家,不管他是谁,是“高尔基”也好,还是“李尔基”,“王尔基”,也不管他是哪个国家的人,有什么样的写作背景,只是从纯文学的角度去解读它,看看海燕这个形象有什么特点,你有什么发现?用诗中的语言来回答,先独立思考,在课文中把它找出来,然后将你的见解告诉给同组的伙伴,最后,将你们组最精彩的发言拿来和大家一起交流。时间你们看几分钟?三分钟够吗。那好,就三分钟。
生:我们组认为,“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板书)地飞翔。”以比喻的手法,从行动角度写,表现了海燕矫健、勇猛(板书)的雄姿和藐视恶劣环境的英勇气概。
师:找得很准。还分析了修辞手法。
生:我们组认为,作者绘形绘声地描写了海燕在海浪与云空拚搏的背景里,“叫喊”“大笑”“号叫”,显示其欢快、豪迈(板书);海燕从“飞翔”到“飞舞”,从“直冲”到“穿过”,从“碰着”到“掠起”更显出其敏捷、勇猛。动词用得好,很生动。
师:通过分析动词,把握形象,很好。
生:我们组认为,写海燕的呼喊,写它的两次大声疾呼,表达了海燕作为报讯者的欢快之情,作为胜利预言家的豪迈情怀。
生:我们组认为,四、五、六自然段写其他海鸟的,海鸥“呻吟”“飞窜”“恐惧”“掩藏”,海鸭“呻吟”“吓坏”,企鹅“胆怯”“躲藏”的惊恐万状的丑态,正是为了与海燕“高傲的飞翔”、欢乐的“叫喊”形成鲜明的对比,衬托出海燕的勇敢。这是对比(板书)的手法。
师:不脱离文本空谈形象,大家做得很棒。我小结一下大家的发现,海燕的形象代表的是“高傲、勇敢、豪迈、自信、渴望战斗、胜利者”的精神!这就是纯文学角度解读的海燕!联想到我们的生活,大家有没有郁闷的时候?不如意的时候、逆境的时候?有吧?那我们应该学习海燕的这种精神!
师:好了。大家分析得很好。我们进入第二个层面,个性化解读,所谓个性化解读,也叫“创造性阅读”,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同学们可以展开联想和想象,横向、纵向联系。如,我们学过历史,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的中国,白色恐怖笼罩着祖国大地。但中国共产党就像海燕一样,不屈不饶,勇敢顽强,最后,“星星之火终于燎原”,取得了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你想到了哪些?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你也可以发展作者的观点,你甚至可以不同意作者的观点。先独立思考,然后将你的见解告诉给同组的伙伴,最后,将你们组最精彩的发言拿来和大家一起交流。时间你们看几分钟?三分钟够吗。那好,就三分钟。
生:我想到了“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那就是海燕精神。
生:我想到了“戊戌六君子”,他们虽然最终失败了,但留下了改良社会的火种。他们是中国的海燕。
生:我想到了解放农奴的林肯。他是美国的海燕。
生:我想到了推翻满清帝国的孙中山。他是为封建掘墓的海燕。
生:我想到了十年文化大革命,天安门广场事件。那里有一群海燕。
生:我想到了张志新烈士,她是一只美丽的海燕!
生:我想到了邓小平,没有邓小平,就没有深圳的今天,就没有今天的中国!
生:老师……我想发表一点反对意见,可以吗?
师:当然可以。
生:我不同意作者将企鹅丑化。我很喜欢企鹅,我觉得它们憨态可掬,还很善良,你看它们在极地群居,几乎看不到他们之间有什么不友好的行为,他们晒太阳的的样子很可爱,我觉得他们的世界很和谐。现在不是提倡和谐社会吗?我看赵忠祥的《动物世界》,里面说连雄性的企鹅都非常母性,比我妈妈强,我妈妈总逼我做作业,不让玩。
生:我也觉得海燕可以有海燕的天空,企鹅也可以有自己的“悬崖”!为什么非要企鹅像海燕一样呢?
师:我很欣赏同学们的质疑精神!
生:我觉得人要“有所畏惧”。我不完全赞成海燕式的“大无畏”,譬如,对于自然,我们要存畏惧之心,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生:我不喜欢海燕,我觉得太过张扬,甚至有些暴力倾向,想象98年中国长江流域的洪水,(我是湖北人,我爸常给我讲)还有今年南方的雪灾,我觉得还是不要什么“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毕竟,暴风雨和暴风雪都是灾害天气呀!
生:我觉得海燕精神与中国文化有冲突(板书)。我看过很多书,觉得中国文化讲究隐忍、忠恕;海燕过于张扬,甚至是破坏;“革命”这个词不是中国文化的主流。中国就吃过“造反有礼”的亏!我看过一本讲历代的农民起义(革命)的书,它讲农民起义对生产力的破坏很大!譬如黄巢起义,张自忠起义,起义者杀人如麻,坑杀读书人,还残忍地把人剁成肉饼,所到之处十室九空,流血漂橹,那才真是一场社会浩劫,文化浩劫,历史浩劫!
师:同学们很有思想,也很有见地。我为你们感到骄傲。你们的解读充满个性。这就是个性解读!但是,每一部作品,它确实又有其历史、文化、作者等背景,所以,中国有句话叫“知人论世”,那就是我要讲的第三种解读:从社会学的角度解读,(板书)也叫背景分析解读,还有的叫做阶级分析解读,总之概念不重要,理解意思就好。对本文来说,那就要了解“高尔基”,了解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有谁能告诉我们吗?
生:我上网查过资料。作者高尔基(1868—1936),出生在一个木匠家庭,4岁丧父,10岁就为生活所迫,到处流浪,他当过鞋铺学徒,轮船杂役,面包工人和更夫,尝尽了人间苦难。他亲眼看到俄国的劳动人民在沙皇统治下所遭受的种种压迫和剥削,这就为他的创作提供了坚实的生活基础和丰富的题材。
生:我也查过资料。这篇文章写在沙皇俄国最黑暗的1901年,反映的是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革命与反革命斗争的日益激化;大海最终战胜乌云、闪电,象征了无产阶级革命必胜的前途。我认为“海燕”象征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
生:“暴风雨” 象征俄国人民反沙皇专制的斗争;
生:“大海”象征俄国广大的革命群众;“风、云、雷、电”象征沙皇的统治势力。“海鸥、海鸭、企鹅”象征俄国资产阶级中形色色的政客。
师:你们能够主动查找资料,很好。理解也很到位。所以说,海燕的形象是有其特定背景的!有其特定的意义的!你们刚才都提到了一个词“象征”,理解吗?
生:理解得不很准确。
师:那我来说说。象征是一种表现手法。它的一大特点是用形象具体的事物来表现抽象的事物,让人们对一些不容易理解或不方便直说的事物或道理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和理解。而这首散文诗正是通过我们常见的海燕等形象来含蓄地告诉我们一些道理,引导当时的人民群众起来革命,为推翻当时沙皇的反动统治奋起抗争。
譬如说蜡烛,一说到它,人们就自然想到了那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乐于奉献,不求索取的人,这就是象征。我们学过周敦颐的《爱莲说》,通篇以莲花来象征德行
生:是。(异口同声地)
师:好。同学们,今天,我们重点从三个层面即三种方法解读了海燕的形象。其实,生活即阅读,这种阅读又是多维的,多层面的。不同的人、不同的事,即使是同一个人,同一件事,在不同时间、地点、心情的情况下,解读的结果都不会完全相同。举一个例子,《红楼梦》里,你们看过《红楼梦》吗?没看也没关系,我讲一讲,也许就激发了你看这部伟大作品的兴趣。写“宝玉挨打”这一回,宝二爷挨打后,贾府的女人都心疼,都哭。但哭和哭是不同的,人物表现千差万别。宝玉亲生母亲
最后,布置作业:写一篇运用象征手法的散文,题目自拟。下课!同学们再见!
附:板书设计
海燕
高尔基
纯文学的解读 高傲、勇敢、豪迈、自信、渴望战斗
个性化解读 与中国文化有冲突
社会学解读 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
(旁书:号 卷 蜿蜒 抑扬顿挫 重音 感情 探究 对比 象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