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的前一天晚上,母亲细心地整理着我的生活用品。学校离家远,三个多小时的车程还得转两趟车,可我仍非常高兴,我早就想当住读生了,只有这样我才能离开这个家,离开这个我早已厌倦的家。
三个多小时的车程似乎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长,到了学校,母亲忙着为我报了名,铺完床就赶班车回去了。临行前,母亲又叮嘱那几句她不知说了多少遍的话,我不耐烦的嚷道:“知道啦!耳朵都听得长茧了!”母亲迟疑着,便不再说什么,望着母亲走出校门的背影,我顿觉一身轻松。终于,我,自由了!
放肆地玩了几天后,我发现自己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快乐,反而感到空虚,越玩越累。以前是害怕一个人孤单,现在才发现,狂欢也只不过是一群人的孤单。我总觉得这样的生活缺了些什么,可又说不出,到底缺了些什么。
每周六都会有许多家长来给孩子送饭,孩子狼吞虎咽,母亲则一脸幸福地站在孩子身旁。望着那一幅幅其乐融融的画面,我顿时感到了心酸和苦涩。
夜,深了,可我怎么也睡不着。离家虽二十来天,可我却觉得比半年还漫长。我开始想家了,想念在家时的舒适惬意,想念家里那张温暖舒适的大床,想念家里那美味可口的饭菜,更想念——母亲。是的,我想她了,想她忙前忙后的身影,想她炒的尖椒瘦肉丝,想她啰哩叭嗦的话语……我没想到自己也会如此想她,那感觉是那么的清晰又是那么的锥心。刹那间,我明白了自己所缺的,到底是什么……
又是繁忙的一上午,放学了,我慵懒地趴在桌上,前面一女生对我说有人找,我漫不经心地往外望,是……母亲!我既惊喜又诧异,纷繁说不清的各种情愫一齐涌上心头,我兴奋地冲上前去,问母亲怎么会在这里,母亲说:“村里有人来随州办事,我搭他的便车来的。”母亲端详着我的脸,满眼的怜惜。聊了仅十几分钟,母亲的手机响了,是车主打来的。母亲说她该回去了,我没有挽留母亲,只是默默地把她送到了校门口。一如母亲送我来时的天气,一样的人物,一样的时间,一样的场景,不一样的是,这次,我的心里多了几份不舍……
不远处,停着一辆灰色的面包车,司机正焦急地向外张望。母亲赶紧小跑过去,拉开车门,我看到小小的面包车上挤满了人,母亲在椅座下摸索出一个小凳子,搁置在车门与座椅之间的缝隙里,小心地坐了上去,斜挪着身子,才吃力地关上了车门。此时此刻,我的心里涌出一阵酸楚:六个多小时的颠簸,仅仅为看看我过得可好;宁愿挤在车门与椅座之间的缝里来省下二十来元的车费,却又给我买一大堆我爱吃的零食。一阵风刮来,我的眼睛好像蒙上了一层灰尘,狠狠地揉了揉眼睛,却揉出两抹泪水。母亲的头从灰扑扑的车窗里伸了出来,似乎想说些什么,可车却开走了,车轮卷起一股尘烟……
母亲,女儿从此明白了:车门与椅座间夹杂着母亲对我多少无私的爱!此时车内,是母亲对女儿温柔的挂念;此刻校内,是女儿对母亲感激的依恋……
学校:湖北省随州市第一中学;导师:王道远
点评:母爱如潺湲的小溪,缓缓流淌出的是博大无私。文章欲扬先抑,开篇写自己对家“早已厌倦”,对母亲更是不胜其烦;然而,一段住读生活后,“我”渐渐想念家,想念母亲;最后盼来了母亲,车门与椅座间的缝里的母亲使我“揉出两抹泪水”,至此,母爱的伟大表露无疑,女儿的感激也不言而喻。语言朴实,情感真挚,令读者感动不已。(杜语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