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师:丑小鸭终究会变成美丽的白天鹅,谁能另外举一个类似的例子?
学生A:看我七十二变。
老师:不妥。
学生B: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老师:不太好。
学生C: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
老师:提示一下,同样举一个动物的例子。
学生D:可爱的小蝌蚪终究会变成难看的癞蛤蟆。
2老师: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螳螂只看到眼前利益,却忽视了身后的危险。
学生:老师,如果你是黄雀,你吃胖乎乎的知了,还是吃瘦巴巴的螳螂。
3老师:《狼来了》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学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大人们总爱听信谎言,从来就不相信真话。
4老师: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为啥没水吃?
学生:因为其中有个和尚是我们的老师。
老师:……
学生:因为三人行必有吾师。
5老师:《叶公好龙》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当龙真的出现时,叶公非常害怕,大家知道这是什么时代的故事吗?
学生:知道,是侏罗纪时期。
6老师:掩耳盗铃是种什么行为?
学生:是种不可能成功的行为。
老师:正确,的确是一种不可能成功的行为,能不能说一说具体的原因?
学生:因为每个人都有两只耳朵,捂住耳朵后却没有第三只手。
7老师:小马过河,背盐的时候越来越轻,背棉花的时候越来越重,这是因为过河时水淹到了马背上的东西,如果不是过河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吗?
学生:也会。
老师:怎么会?
学生:比如下雨。
编者提示:寓言依赖于情境和时空,若置换情境和时空,寓言的原意也就随之消解,在新的语境下萌出新意。
吴佩孚的幽默批示
吴佩孚是北洋军阀中少有的秀才出身,他在宦海生涯中曾留下三件批文,令人拍案叫绝!
一是有个政客曾在别处为官,政绩平平政声亦糟,得知吴佩孚主政直鲁豫,便托关系来求吴,想到河南谋个官职。报告呈上案头,吴佩孚大笔一挥批曰:“豫民何辜?”意思是河南老百姓有什么过错,竟要这样的人来当官,承受因他当官而带来的祸害——因为为官一任,可造福一方,也可祸害一方。吴佩孚不买推荐者的账,也不用官话套话挡驾,仅以老百姓的利益为由凛然拒绝,义正辞严。
二是某“下岗”军佐得知吴佩孚帐下有一旅长空缺,毛遂自荐来跑官且拟了自荐书,里面大谈理想抱负志向然后言归正传,最后是“愿为前驱功成解甲退居故里植树造林福泽桑梓”云云。吴佩孚批示:“且先种树。”对这等志大才疏、夸夸其谈的跑官者,吴佩孚的批示很有针对性——既然你有这种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先回乡种种树再说。
第三件则更有趣了。当时德国驻华公使的千金正值妙龄,对吴佩孚无限仰慕,相思无门,这洋妞思想也真够开放,径直写信向吴佩孚求婚。吴佩孚不识德文,吩咐秘书译出呈上,那情书便成了公函。吴佩孚依例挥毫阅示——“老妻尚在!”以老妻拒洋妞,吴佩孚的这等情怀有几人能比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