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厚实、稳重给人安全感,但是,因为墙包围了我们,让我们被淡忘、被排斥,落后于世界。
是谁给西方人提供了起死回生的动力?一位英国学者给出了一个令人惊异的答案:中国人。当我们细致地思考这一千年的历史后,会觉得这个答案远不像它初听起来那样大谬不然。
我们是个善于修墙的民族,我们有世界上最坚实的墙—— 长城。但是我们最后在墙的包围中静静地睡去,没有一点生气。人常说:“会修路的民族是个聪明的民族。”遗憾的是我们不去修路,却去修墙。
墙与路决定了我们的发展,墙的防守性让我们离开了世界,而路的拓展性让西方开始了文明。辉煌只属于曾经,而现在我们只有落没。
回望历史,每个宏伟的王朝那一定是个会修路的王朝。公元前一世纪,张骞受汉武帝派遣出使西域,从此开始了著名的丝绸之路。在此后从汉到唐一千年的时间里,各国商人来往于罗马与长安之间,在当时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促进了东西方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汉唐是中国历史上胸襟和版图同样博大的王朝,两个热衷修路而不是修墙的时代。这两个朝代或多或少都暗中遵循着这样的信念:输出是最高明的纳贡,开放是最有效的防御,向外延伸的道路是最坚固的长城。
而一味修墙,拼命防守的宋明却最终免不了被少数民族铁蹄 碾过的命运,他们的皇帝也许会后悔没有修路,因为墙包围了他们,墙一破,剩下的只有灭亡。
可惜后人复哀后人矣,站在明朝尸体上的清人,却没有真正了解明朝灭亡的原因,西方的坚船利炮打毁了他们的墙,他们成了别人征服的对象。
终于到了现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唤醒了沉睡、迷茫、无向的中国人,终于推翻了包围我们的墙。如今当我们拾起修路的本行,铭记汉唐两朝的辉煌,牢记修墙的恶果一定会写下新的篇章。
此时此刻,墙终于倒了,人终于醒了,梦可以起飞了!
学校:江苏南京十二中
导师:徐树忠
点评:我们生活在砖墙围绕的世界,却不以为意。文章从“我们与墙”这一角度切入,十分新颖;流畅的文字论述了民族与墙的关系,立意比较深刻。作者的思绪从古到今,对比中外,能够引发人们深深的反思,正如结尾所说:“墙终于倒了,人终于醒了,梦可以起飞了!”意味深长。(晓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