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45440

  

做什么不像什么

◇ 罗 西

  一个学音乐的愤青说:“有时候,我不愿意让别人知道我是个搞音乐的。”刘欢是教师,音乐却给他更辉煌的声誉;韩寒是作家,却更希望大家把他看成车手甚至宁愿是司机……所以,人们有个错觉,你若安于职守、正业,往往意味你不太有出息。
  常常听见楼下卖水果的小贩高喊:“又大又甜的苹果,农民亲自种的苹果!”每次我情不自禁笑出声,难道有市民种的苹果?现在是做什么不像什么,所以强调苹果是地道农民种的,就似乎很有必要也不好笑了。
  记得在窦文涛的节目里,画家陈丹青也感叹,现在的上海流氓也不像流氓了,起码没有过去流氓讲义气。遗憾的是,画家陈丹青,却被很多人误以为是作家。这年头不少教授摇唇鼓舌,四处赚钱,越来越像商人;一些商人现身讲坛,著书立说,越来越像教授;甚至有杀手出手麻利,不留后患,越来越像医生……连踩着三轮车招摇过市的收破烂的进城农民,也懂得在车头立个醒目的牌子:专业收购旧电视机……“专业”两个字,意味无穷。
  “干一行爱一行”,是个老的口号了。现在我们仿佛都不满、不甘手头的工作,习惯于这山看另一山高。在医院里,最好叫护士为医生,这样,她的态度就比较暖和;推销东西的时候,叫顾客为老板,也成为新礼仪!
  一天打“的”,一上车,那师傅就情绪高涨大骂各路人,如,我报说要去什么社区,他接口就骂“那一带的都是暴发户……”我无心应答,他继续指着前面一辆宝马变本加厉地骂“这样的垃圾……”他满腔怨恨,骂人的中心思想是:他不该沦落到给人打工开出租车!
  问题是,他事实上已经是一位开车的师傅,但是他不懂得体面、安分地悦纳自己现在的角色。他对自己对别人有太高太多的期望,抱怨显示了他的无力感,期望则是一种负面的能量,它只会带来失望。
  做什么不像什么,是因为有一颗不安分的期望的心。
  对一个人最朴实的称赞,是做什么像什么;同理,对一个人最诚恳的贬损,是“做什么不像什么”。把自己担任的角色做对、做好、做足,是对外负责,也是对内心交代。做对、做好、做足的关键是专心,是投入,即保留一颗喜欢、忠实、安分的心;这样的心,比较和谐、怡然,也容易安详、幸福。
  
  (选自《广州日报》)
  
  杂文包
  我国有句俗话:“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只要你把本职工作做好做精,终有一天会成为业内行家。但在现今这个浮躁的社会里,好像人们大多都不安分于自己的生存角色,总想着去做份外之事,而且有些人还成功了,比如韩寒书写得好,而且赛车也能拿冠军,最近办杂志同样红红火火,羡煞旁人,让人不免心猿意马去效颦。“做什么像什么”,就是要知道自己的定位,把自己的角色扮演好,心无二用;一开始就想着“做什么不像什么”的人,摆不正自己的心态,随波逐流最终可能一无所获。所以,最好的人生就是保留一颗知足常乐的心,专心投入地做好自己份内的事,到了一定层面,你会发现一个全新的世界,做大额保险的不谈保险,而是交流高尔夫和股市行情,做电脑系统的不谈软件,而是参加慈善和环保的峰会,升华了的专业水准才是做大事的助推剂,才算是到了一个把两者融会贯通的最高境界。
  ——王玲

做什么不像什么
目录

  •  / 刘壮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