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北京考生打开2010年的中考语文试卷时,作文题“凝聚”倏然跳入眼帘。在北京考生“凝聚”思考的同时,笔者的目光也由此处的“凝聚”移向全国各省市作文题,并集结成文,对2010年的命题做一次回眸,对2011年的命题形式进行展望。
回眸发现——
(一)选题作文愈见精致
选题作文是近几年中考的新宠,它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降低审题门槛,为考生开辟施展身手的广阔天地。2010年选题作文命题形式更加精致,“让不同类型的考生都有话说”。例如湖北黄冈题,题一为半命题作文“我多想______________”,并规定“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这样的题目,情感比较细腻、想象力比较丰富的考生会比较顺利地下笔;题二是材料作文,提供的材料为散文诗《木偶》,规定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考生从形象思维转入逻辑思维,这就为善于思辨、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考生提供了展示的舞台。
(二)标题作文“坐稳江山”
标题作文(包含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凭借它“限制适当”“便于操作评分”的优势继续“强势扩张”,经过前两年的“美丽翻腾”和“完美转身”,今年已坐稳中考作文艺苑中的“当家花旦”的位置。 江苏省13个省级市作文题,清一色的标题作文,除淮安市为半命题作文(“善待_________”)外,其余都是全命题作文。
(三)话题作文退中求新
虽然标题作文现在稳坐江山,但并不是所有地方都对话题作文作简单的肯定或否定,还是有一些地方执著地对话题作文的命题理念和形式继续进行新的探索,让命题形式经历实践的考验,这种精神值得肯定。如滨州市2008年考话题作文《接力》,热点色彩强烈;2009年选题之一为话题《关爱》,提示语富有诗意,为考生设置了易于联想的空间;2010年选题之一仍是话题作文,题为《心声》,关注中学生真实心态,让考生自主地唱响一支心灵之歌。
(四)“裸题”题型更趋简洁
设计提示语本是一把双刃剑,精心设计提示语既有可能开阔考生思路,起提醒、例示和引导的作用,也可能花去考生较多的阅读时间,造成审题的游移不定。所以近几年不设提示语的所谓“裸题”渐见其多。江苏13个省级市15个标题作文命题(含“两选”题),9道为“裸题”。这种简洁型命题的领军者应是上海市。上海市从2001年开始一直坚持简洁命题的探索,将审题要求寓于作文题目本身,即使在话题作文“繁花似锦”的时候也不动摇。2001年上海市考 《我想唱首歌》,后几年的考题分别为《喝彩》《我的视线》《我们是初升的太阳》《充满活力的岁月》《我们的名字是_____》《记住这一天》《我眼中的色彩》《在学海中游泳》,今年则考《黑板上的记忆》。这些“裸题” 返璞归真,从导向性、教育性和可写性方面看,都可圈可点,受到考生欢迎。
关注思考——
(一)关注主流题型 标题作文命题亮点耀眼,引人注目,成为了主流题型,所以我们有必要欣赏并探析它的亮点:
首先,用语百花齐放,凸现个性。从语句类型看,有独词命题的,例如金华题《灯》,南充题《等待》,扬州题《在乎》等;有用较长单句的,例如广东题《那天,我捡到了快乐的钥匙》;有用复句的,例如绍兴题《越长大,越________》;有用感叹句的,例如滨州题《那一次,我真的很棒》(两选一),也有用否定句的,例如义乌题《我不只是一个角色》。
其次,是放开有度,限制适当。这是标题命题的长处,今年各地更是充分利用这一长处将题目制作得更精致。例如十堰题《这也是一种爱》中的副词“也”就是一个巧妙的限制,你如果写父母亲、老师对自己生活上、学习上常态的爱意就偏题了,适合“这”的爱应该是非常态的,如“及时的批评”“有意给你挫折磨练”等等。
再次,是文学色彩闪亮,用语富有诗意。舟山题《少年不识愁滋味》出自辛弃疾的《采桑子》,以古诗名句引发考生审美联想,引导考生树立忧患意识,调控喜忧愁乐的心理变化;黄石题《那一缕春风》、厦门题《打开一扇窗》都以喻为题,富有诗意,能激发考生写作激情;自贡题《洒进_______的雨》、长沙题《送他人一朵花》用语都含双关,富有浪漫气息,迎合青春心理;温州题《做一个“行者”》运用文言词语,传递生活哲理,引发辩证思维。另外,有些标题命题的提示语也设计得精彩纷呈,有的本身就是一首耐读的散文诗。
(二)关注命题内容 指向渐见集中,形成“五大热点”。
热点之一:指向自我。浏览各地命题,可以发现“我”“自己”等字眼频繁出现,要求考生从特定的角度审视自我,回眸成长轨迹,形成生活感悟。例如广州题《奖励自己》、咸宁题《亮出自己》、滨州题《那一次,我真的很棒》都引导考生唱一支自身优点或是自我成功的赞美曲;南京题《我做主》和《属于自己的天空》都要求考生围绕“自信”“自主”“自立”等关键词进行演绎;襄樊题《阅读,让我_______》、东营题《______给了我______》和佛山题《智慧伴我成长》,都要求考生探索成长的奥秘,具有审美或理性的色彩。
热点之二:指向交流倾诉。 “你”“他”等代词作为交流、倾吐和关注的对象,大量出现在今年的命题中,以致有些题目连用语都很相似。例如南通题《让我悄悄地告诉你》、芜湖题《心中有话对你说》、湖州题《总想告诉你》、烟台题《总想为你唱支歌》等,都为考生“说真话,抒真情”提供了舞台。
热点之三:指向走进生活。观察、熟悉并感悟生活是初中生写作的源头活水,考量考生感悟生活的水平是中考作文命题的重要依据。有的命题泛指生活,例如眉山题《日子》;有的命题指向学校生活,例如济宁题《我的初中生活》、常州题《我班的个性》(两选一);有的命题指向家乡生活,例如常州题《家乡的个性》;有的则指向精神生活,例如盐城题《书香为伴》、江西题《我读______》(限定补书名)等。
热点之四:指向成长中的真实心态。这指的是以阳光心态为主流、其他真实心理也能一吐为快的命题指向。必须承认,当代初中生心理具有多维性,反映这样的多维心理才能是真实的,有个性的。例如荆州题《曾经错过的_____》贴近学生真实心态,引导考生专题反思“错过”,这在以前并不多见。当然,对考生的心理、观点和视角作正面引导仍然是命题理念的主流,这是无须多说的。例如曲靖题《阳光灿烂的日子》,为考生设定了抒写积极乐观心态的美好环境;重庆题《因为有了期盼》,旨在引导叙写在目标激励下的奋发有为;台州题《把_____甩在身后》让考生摆脱阴影,走进灿烂;广东题《那天,我捡到了快乐的钥匙》更是让考生抛弃烦恼,走进快乐世界,歌唱七彩阳光……值得一提的是绍兴题《越长大,越______》,这是一道“裸题”,没有一字提示,于是争论来了,有的说补充之词只能是属于阳光心态的,例如“成熟”“坚强”“聪明”等等,有的则认为不能一刀切,思路应该是多元的。笔者认为,关键不在于你补充了什么词,而在于你以怎样的立意去表现它,如果你补“苦恼”一词,那肯定符合初中生的真实,而且“各有各的苦恼”,能写出个性,但你并不一“苦”了之,一“恼”弃之,而是“苦”而不倒,“恼”而知进,从而演绎“人生就是不断战胜苦恼曲折前行的过程”这一主题,这样写有何不可?
热点之五:指向品德修养。孝感题《比金子还贵重的是______》指向内在的美;宜昌题《美丽的智慧》指向心智的优化构建;娄底题《回报》指向知恩图报;铜仁题《让世界充满爱》倡导大爱无疆;连云港题《留住那份纯真》指向优化善良心地,都体现了加强中学生品德修养这一命题思路。
展望应对——
(一)三种题型的作文训练以标题作文为主,但其他两种题型的训练也要重视,夯实应对各种题型的能力基础。
这是因为:话题作文命题的创新探索并没有停止,事实上2010年也出现了设计得较好的命题,文本阅读与由此生发联想连接,文学味与哲理味交融,审美感觉与辩证思维相通,开放性与限制性适度结合,因此训练学生适应较有新意的话题作文命题显然很有必要。
(二)文体训练以记叙文、散文为主,但也需兼顾议论文。
这是因为:1.记叙能力是写好其他文体的基础; 2.有的考题明确规定写记叙文; 3.很多考题都把写记叙文作为隐性要求; 4. 2010年限制写记叙文的命题渐见其多,也有以写议论文为限制的; 5.有的命题比较适合写议论文。例如青岛题《习惯》(话题作文)、杭州题《成长路上无捷径》,还有曲靖题提供的《画家教子》材料,寓有“多与少”的辩证关系以及“贪多则不得,专一必有获”的人生哲理;温州题《做一个“行者“》包含中国传统的“知”与“行”命题,考生一般也以议论文为首选。
(三)将“化虚为实”“化大为小”作为立意构思训练的重点。
2010年比喻象征类命题渐见其多,且能引发考生作多向思维,考生须化虚为实,“虚”题“实”写,选取最适合自己的角度切入。例如天门、仙桃题《把______装进行囊》,装入“行囊”中的物品应是“助我前行之物”,这既可以理解为外在的,实在的,如父母的叮咛、师长的教导、朋友的关爱等,也可以指内在的,隐性的,例如一路上储备起来的勇气、乐观、坚强等等,如能将虚与实、外与内结合,就更容易出新。
要避免文章写得大而无当,就要学会“化大为小”。例如济宁题《我的初中生活》范围很大,不宜铺开来把三年的学习生活、课余生活等等都写出来,可以将题目先转化为《我的初三生活》,范围缩小为年级,然后继续“化大为小”,如“初三那紧张、又有享受的生活”,让“享受”作为亮点,或者写“我的初三寄宿生活”,专门对准“我”与“室友”友好又多趣事的生活,这样写就能“小”处见“大”,见“真”见个性。
(四)加强“阅读向写作延伸,写作以阅读为范例”的训练。
今年多地命题体现“阅读向写作延伸”的特色,可分两种。一是从学过的教材作延伸,例如义乌题《我不只是一个角色》由学过的《散步》中“我”的多种角色延伸出来,贵州铜仁题《让世界充满爱》由朱自清《背影》引出;二是从同试卷阅读材料作延伸,例如宜昌题《美丽的智慧》由同试卷现代文阅读采用的《智慧的美丽》一文巧妙地演绎而出,自贡题《心境》(话题作文)来自同试卷的《松子茶》一文的延伸。这种新的命题形式无疑给我们的老话题“读写结合”注入了新的研究内容。
(五)善于选择、接通,尽快进入角色。
考场上面临多种选择,作文选做题逐年增加,考生应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最适合自己写作的“角色”。这些选择有:选择题目(指两选一);选择文体;选择指定范围中的一项(如九江题《我读______》规定只能在名著中选);在提示及其以外的内容中选(例如贵阳题《这是值得我们去______________》出示了“明辨的道理”等11个选项,后还有省略号)。这些对考生的选择、接通能力都是一种考验。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训练要规定“选定”的时间,掌握快速排除、搜索贮备、定点链接等方法,以达到提速高效的目的。
让我们链接今年的中考题展望明年:坚信《总有属于我的季节》(苏州题),《把自卑、失落甩在身后》(台州题),《把自信、智慧装进背囊》(天门题),等到2011年写完中考作文,相信你的脸上一定会绽开《一个会心的微笑》(宁波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