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建设 2011年第10期 ID: 139287

[ 殷瑞芳 文选 ]   

谈谈我的作文教学

◇ 殷瑞芳

   摘要: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新课程改革中须探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加强对作文的主动探究,不断探究,认真反思,归纳总结教法等也是语文老师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作文 技巧 创新 情境
   教学十几年来,中学作文教学仍是一个难点,很多语文老师仍在这个困境中徘徊、冲突,探索不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教改路子。这是一个现实问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于是我们教研组把“作文教学”作为一个研究的课题,开始反思、借鉴、摸索,便有了以下的尝试。
  
   一、从阅读入手,储备素材库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少学生感到作文无东西可写,要么写出的文字枯燥无味,要么词不达意,才深深感到书到用时方恨少。大量的事实证明,阅读是增长知识的有效方法之一。要提高语文水平,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光靠教材的阅读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重视课外阅读。教学实践中,我坚持个性化阅读和推荐阅读相结合的阅读训练。平时,我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摘除妙文佳句,并按一定的规则分类,如人物描写类,写景状物类,精辟的见解看法类等等,多作一些笔记和卡片,并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与点评,如今每位学生都有一本厚厚的摘抄本,每周我花一节课来交流分享。长期训练以来,学生逐步明确了自己的思想观点,形成了自己的阅读风格和审美趣味,建立了自己的阅读素材库,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与筛选整合的能力。当然,在阅读资料鱼龙混杂的资讯时代,推荐阅读也是必不可少的,我要求一学期读一部课标推荐的名著,另加教师与学生互相推荐的1-2本书籍。实践证明,个性化阅读保证了学生阅读的精深,推荐阅读保证了学生阅读的广博。
  
   二、极力创设情境,激发写作欲望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指出:“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成事。”而长期以来,大多数学生却只是把作文看成是一种令人头疼的常规作业而已,在敷衍和推脱中,徒然地消耗着自己的热情与灵气。2010年,我参加了中考作文的阅卷工作,更深深地感受到,有三分之二的学生在堆彻作文,文章缺乏真情实感。在教学实践中,我也常遇这样的情况。下面我想结合一节写作指导课,具体谈谈我的做法。
   朱自清的《背影》真实地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细致入微的关爱和父子间的深情,但很多学生学完课文之后,并没有产生写自己亲人的写作欲望。我们老师认为,父母之情是天底下最为真挚的爱,最能打动人的情。可学生困惑的眼神传达出一种信息:父母的爱,真有那么感人吗?为什么我感觉不到呢?是的,这些90后的学生太幸福了,生活在亲人的宠溺中而不知。无情无感,自然就没有什么创作欲望。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并非易事。于是我特意上了一节特殊的作文指导课,只为告诉学生一个写作真谛:先动情,再动笔,情动于心后,自然会产生不写不快的创作欲望。
   在这节课上,我特意请了几个代表性的母亲、父亲,其中包括我的母亲。在阎维文的《母亲》的音乐声中,我讲述了我母亲的故事,这时,几位母亲的眼圈都湿润了。接着,大人讲述了他们爱子女的感人细节,这时学生跃跃欲试,争着哭着诉说自己父母的故事,自己如何不懂事,甚至,那些男子汉的眼圈也红了。这时,学生自然地拿起手中的笔倾诉自己此时此刻的所思所感。结果这次的作文很成功,开出一朵朵让人感动落泪的花。“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实践证明,学生的创作欲望被充分激发以后,才能写出感情真挚且表达出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的文章。
  
   三、课本范文引路,汲取写作方法与技巧
  
   课本是范本,课文是范文,可以把其当作学生模仿写作的典范。但是,教师应该在教这些课文之前,作好写作安排,教着心中有数,使学者学有目标。在评析课文时,着重分析作家如何观察、发现、思考、联想、选材、构思的方法,讲清每篇文章的写作重点,让学生有法可效。值得注意的是,模仿范文的取材,分析布局谋篇的方法,而不是抄袭,让学生通过模仿开拓自己的思路,并加以发挥,最终变为自己的东西,这一招对无法下笔的学生很有效。
  
   四、及时反馈评讲,让学生再生写作冲动
  
   农民种地有“三分种,七分管”之说,指导学生作文也应该是“三分导,七分评”,有效地评讲作文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必须注意的几点是:
   1.评语必须带有赏识性,学生才有兴趣去写作,才有信心去写好。
   2.评讲必须及时,写作后2-3天为宜,拖久了会冲淡学生的写作兴趣。
   3.评讲准备必须充分,必须紧扣重点,起到引领作用。
  
   五、文成于改,才能成就更多佳作
  
   俄国大作家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这部长篇巨著就曾先后改过七遍。鲁迅先生也说:“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可见他们在修改上所下的功夫之深。我的做法是:尽量当面批改,修改给学生看,并说明修改的理由和方法。这样,学生就可以知道修改作文的一般方法和道理了。再让学生自己动手修改。如此反复修改三四次,直到学生的文章大为改观为止。所用时间和精力虽然较多,但实践证明,此法对写作水平中下的学生颇为见效。教师修改后,让学生比较文章修改前后有何不同,从中学习修改方法。此法适用于写作水平中上的学生,训练一年后,他们就可以成立“小作文专家批阅组”,这样,既大大提高了中上游学生的写作水平,同时也减轻了老师过重的批阅负担。实践证明,很多时候学生的写作水平迟迟不能提升的根本原因,不是写的不够多,而是改的不够多。
  
   六、创设展示平台,开发创作潜能
  
   科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拥有极大的潜能。所以,我极力给学生创设展示平台,让学生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批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充分激发学生展示发表的欲望,以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
   1.班级展示和校刊(或校园网站)刊登
   在教室里开辟专栏,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传阅后收集到班级优秀作文集册里,另外推荐佳作在校报发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潜能和写作兴趣。
   2.博客(QQ日记)发表和竞赛获奖
   提倡并鼓励学生把自己的佳作发表到博客(QQ日记)里,阅读对象扩展到他们的同学,同龄人,家长,以及素不相识的网友,相互交流,评论,使学生感受到发表作品的愉悦,找到当小作家的感觉。
   另外,我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作文竞赛,目前已有多位学生在各级比赛中获奖。
  总之,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新课程改革中必须探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加强作文有效性的研究必须引起每位执教者的高度重视,我坚信,只要我们主动探究,不断地去探究,认真地去反思,就不难从中总结出带规律性的作文教学法则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