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启示
中外文学名著中有许多经典的人物形象,曹雪芹《红楼梦》中“眉尖若蹙,娇喘吁吁”的林黛玉,吴承恩《西游记》中“肥头大耳”的猪八戒,塞万提斯《堂吉诃德》中跟风车大战的“骑士”堂吉诃德,鲁迅《孔乙己》中“穿长衫而站着喝酒”的孔乙己……这些经典的人物形象,之所以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一个重要原因便在于独特的肖像描写。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每个人都有其与众不同之处。那么我们描写人物时,就应抓住最重要的肖像特征,展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佳作邀赏
我班的“弥勒佛”
◎江苏省扬州市树人学校初一(12)班 肖天哲
去年九月,我结识了许多新的同学。在这些朋友当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我班的邵峻。
他个子不高,尖尖的鼻子,头发颇有特点地贴着头皮卷着。最有趣的要数他的眼睛了,别看他的眼睛平时挺大,但一笑起来便眯成了一条缝,活像 “弥勒佛”,于是大家便送他这个雅号。
说起我与邵峻的相识,还有几分偶然性。那是刚刚军训的时候,教官让我们原地休息。因为刚到一个新环境,几乎没有认识的人,我感觉很寂寞。突然,我看见班里的一群人正坐在一起,我十分好奇,便走过去一看究竟,只见当中有一个人正在讲些什么。我凑过去仔细一听,原来他讲的正是我喜欢的军事知识!这个人就是邵峻。他讲得十分入神,眉飞色舞,讲到会心处,他不由得大笑起来,这么一笑,他的眼睛又成了一条缝。我大喜,心想,终于找到了一个爱好相同的人,便立刻坐下来听他讲。就这样,我和他成了好朋友。后来,我才发现他不仅懂军事,而且兴趣广泛,体育、电脑无所不通。看来,这个“弥勒佛”真是“大肚能容天下知识”啊!
我班这位“弥勒佛”不仅知识丰富,而且性格随和。有一段时间,我们给他起了另一个难听的绰号,而且几乎不喊他的名字,全以绰号代替。按说常人听到这样的绰号后,一定会十分生气,甚至暴跳如雷。可是他听了绰号,不但不生气,反而笑眯眯的,一副“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的风范。我们见他如此随和、宽容,反倒不好意思捉弄他了,还是改用“弥勒佛”这一雅号吧。
我班的这位“弥勒佛”还很乐于助人。一次去苏州旅游时,我和邵峻等五人结成了一个小组。当我们玩得正高兴时,我习惯性地一抬腕,准备看时间,突然我发现手表不翼而飞了!我连忙翻看口袋,可口袋里同样空空如也。我急忙叫他们四人停下,帮我回忆可能是在哪儿出了岔子。是购物时放在商店柜台上了,还是游玩时掉在路上了?这么大的地方怎么找?这时,“弥勒佛”自告奋勇地说:“我陪你去找!”我心里一热。我们两个仔细搜寻曾到过的地方,走了很远的路,甚至连草地也不放过。他找得那么认真,身子微微弯曲,眼睛仔细地搜寻着地面,生怕漏掉一点东西。最终,他在一个角落里发现了我的那块手表。看着他额头上沁出的汗珠,我心中充满了感激。
这就是我的朋友邵峻——一个博学、随和又爱帮助别人的阳光男孩。
点评心得
小作者先是对外号为“弥勒佛”的朋友进行了肖像描写,“尖尖的鼻子”“头发颇有特点地贴着头皮卷着”,眼睛“一笑起来,便眯成了一条缝”,这些外貌描写都很有特色。之后小作者通过描写主人公知识丰富、待人宽容、乐于助人的性格特征,暗合“弥勒佛”的形象,可谓构思巧妙。
本文之所以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便在于小作者在对“弥勒佛”作了精彩的肖像描写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描写人物的性格特征,于是这样一个活生生的“弥勒佛”便立体化、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方法指导
1. 仔细观察
文学源于生活,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细致地观察生活。如:
焕之只觉得非常快适,那两个黑眼瞳的一耀,就泄露了无量的神秘的美。再看那出于雕刻名手似的鼻子,那开朗而弯弯有致的双眉,那勾勒得十分工致动人的嘴唇,那隐藏在黑绉纱皮袄底下而依然明显的,圆浑而毫不滞钝的肩头的曲线,觉得都很可爱。(选自叶圣陶《倪焕之》)
在这里叶圣陶细致地描写了倪焕之的眼睛、鼻子、双眉、嘴唇的特点,形象而生动,细想,如果不对生活细致观察的话,叶圣陶能对倪焕之有如此细致的描写吗?正是这些描写,造就了倪焕之这一经典文学人物形象。
2. 细致描写
细致描写的目的是为了突出人物的某一特点,从而为更深层次的描写服务。如:
老人消瘦而憔悴,脖颈上有些很深的皱纹。腮帮上有些褐斑,那是太阳在热带海面上反射的光线所引起的良性皮肤癌变。褐斑从他脸的两侧一直蔓延下去。他的双手常用绳索拉大鱼,留下了刻得很深的伤疤。但是这些伤疤中没有一块是新的。它们像无鱼可打的沙漠中被侵蚀的地方一般古老。他身上的一切都显得古老,除了那双眼睛,它们像海水一般蓝,是愉快而不肯认输的。(选自海明威《老人与海》)
海明威对桑地亚哥老人面部的皱纹、褐斑和双手伤疤的细致描写,是为了突出他的年迈和沧桑的生活经历,为下文表现老人那种不怕艰险、勇于拼搏的精神作铺垫。
3. 学会取舍
一个人物可能会有很多特征,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这时就要抓住人物最主要、最典型的肖像特征进行描写。如:
在这万头攒动的人流里,我突然在我们要找的五号车厢门口发现了一个熟悉的学生头。这是一头乌亮浓厚的美发,像黑色的瀑布从头顶倾泻而下。它不柔软、妩媚,但健美、洒脱,有一种朴素而自然的魅力。(选自蒋子龙《血往心里流》)
在这里,作家蒋子龙没有去写人物的脸型、身材、衣着,而是抓住人物的“头发”这一最突出的特点展开描写,“乌亮浓厚”“像瀑布”等词描写出人物的形象。
4. 选对角度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对一个人的观察,可能是近距离的,也可能是远距离的。远距离的观察,我们看到的是人物的衣着和大致的外貌特征;近距离的观察,我们可以获取人物局部细微的特征。如:
在寂寥的草坪和阔绰的广告牌之间,在初冬的尖刻薄情的夜风之中,站立着她——范素素。她穿着杏黄色的短呢外衣,直缝如柱的灰色毛涤裤子和一双小巧的半高跟黑皮鞋。脖子上围着一条雪白的纱巾,叫人想起燕子胸前的羽毛,衬托着比夜还黑的眼睛和头发。(选自王蒙《风筝飘带》)
作家王蒙选取的是远距离观察的角度,写了人物的衣着特征——“杏黄色的外衣”“灰色裤子”“半高跟黑皮鞋”“雪白的纱巾”,这样的描写同样真实可感。
5. 合理想象
合理想象不是漫无目的地想象,而是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既使得人物肖像描写形象逼真,还使得文章文采斐然。如:
看样子,那小姑娘至多不过十五六岁,有着少女的健美:蓬松松的刘海上缀满着雾星儿,一颤一颤的;大而亮的眼睛里,像滴进了露水,含满了,要溢出来;被海风吹红的凸圆圆的腮上,也是湿润润的一层。她像是一朵晨光中的花骨朵。裤腿挽着,袖子撸着,透着一股淳朴的农村气息。(选自学生王润滋作文《卖蟹》)
小姑娘水灵灵的大眼睛“像滴进了露水,含满了,要溢出来”,她的脸蛋“像是一朵晨光中的花骨朵”。这些在合理想象基础上的肖像描写,不仅使小姑娘的形象生动传神,同时也使得文章文采飞扬。
小试牛刀
生活中总有一些人让你感动,请以“感动我的人”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 字数不少于600字;② 尽可能运用肖像描写表现其性格特征;③ 不得套作、抄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