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45627

[ 张恨水 文选 ]   

白门之杨柳

◇ 张恨水

  在中国词章家熟用的名词里有“白门柳”这个名称儿。杨柳这样东西,在中国虽是大片土地里有它存在的,可是对于这样东西,却特地联系着成一个专用名词,那实在有点缘故。据我个人在南京得来的经验,是南京的山水风月,杨柳陪衬了它不少的姿态。同时,历代的建筑,离不开杨柳,历代的文献,也离不开杨柳。杨柳和南京,越久越亲密。甚至一代兴亡,都可以在杨柳上去体会。所以《桃花扇》上第一折听稗劈头就说:“无人处又添几树杨柳。”
  南京的杨柳,既大且多,而姿势又各穷其态,在南京曾经住过一个时期的主儿,必能相信我不是夸张。在南京城里,或者还看不到杨柳的众生相,你如果走过南京的四郊,就会觉得扬子江边的杨柳,大群配着江水芦洲,有一种浩荡的雄风,秦淮水上的杨柳两行,配着长堤板桥,有一种绵渺的幽思。而水郭渔村,不成行伍的杨柳,或聚或散,或多或少,远看像一堆翠峰,近看像无数绿障,鸡鸣犬吠,炊烟夕照,都在这里起落,随时随地是诗意。山地是不适于杨柳的,而南京的山多数是丘陵,又总是带着池沼溪涧,在这里平桥流水之间,长上几株大小杨柳,风景非常的柔媚。这样,就是江南江水了。不但此也,古庙也好,破屋也好,冷巷也好,有那么两三株高大的杨柳,情调就不平凡,这情形也就只有南京极普遍。
  杨柳自是点缀春天的植物,其实秋天里在西风下飘零着黄叶,冬天里在冰雪中摇撼枯条,也自有它的情思。而在南京对于杨柳赞美,毋宁说是夏天。屋子门口,有两株高大的杨柳,绿荫就遮了整个院落。它特别的不挡风,风由拖着长绿条子的活缝里过来,吹拂到人身上,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舒适。晚上一轮白月,涌上了绿树梢头,照着杨柳堆上的绿浪,在风里摇动,好像无数的绿毛怪兽在跳舞。这还是就家中仅有的杨柳说。如走上一条古老的旧街,鹅卵石的路面,两旁矮矮的土墙店铺,远远的在街头拥上一株古柳,高入云霄,这街头上行人车马稀少,一片颤声下,撒着一片淡淡的绿荫,这就感到一番古城的幽思。
  在南京度过夏天的人,都游过玄武湖,一出了玄武门,就会感到走入了一个清凉世界。而这份清凉,不是面前的湖水和远峙的山峰给予的。正是你一出城门,就踏上一道古柳长堤,柳树顶尽管撑上天,它下垂的柳枝,却是拖靠了地,拂在水面,拂在行人身上。永远透不进日光的绿浪子,四处吹来着水面清风,这里面就不知有夏。我曾在南京西郊上新河,经过半个夏天,我就有一个何必庐山之感。这里唯一给予人清凉的思物,就是杨柳。出汉西门,在一块平原上四周展望,人围在绿城里,这绿城是什么?就是江边的柳林,镇外的柳林。尤其在月下,这四处的柳林,很像无数小山。我住家所在,门前一道子江,水波不兴,江边一排大柳林,大柳林下,青苔铺路就是我家的竹篱柴门,门里一个院落,又是两株大柳树。屋后一口塘,这一幢三进平房整天都在绿荫里,绝没有热到(华氏)百度的气候。我于这半个夏季里,乃知白门杨柳之多,而又多得多么可爱。
  
  (选自《张恨水散文》)

白门之杨柳
目录

  •  / 克塔维奥.帕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