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点赏析
本文是韩愈写的一组托物寓意的短杂文的第一篇,全文仅一百多字,可是写得气势雄壮,而又曲折回环,给人以无限美感,读来意味深长。
说它美,首先在于构思美妙。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在于说明君臣之间的关系,圣君要靠贤臣建功立业,贤臣又要仰仗圣君的赏识与提拔才能荷重远行,这样才能相得益彰。韩愈并没有单刀直入,简单明了地阐述个人观点,而只就龙与云的关系着笔,从一个“灵”字着眼,无一句点明题旨,可处处扣题,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龙嘘气成云,云固弗灵于龙也。”云由龙生,云的灵气当然就比不上龙了,可见龙主宰着云,驾驭着云,云依附于龙。“然龙乘是气,茫洋穿乎玄间……”龙乘着云遨游于辽阔无边的宇宙,变化莫测,正因为龙的灵异,而使云也具有了灵异。对照圣君与贤臣,可谓圣益圣,贤益贤。“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龙离开了云,就没有什么办法显出它的灵异了。这里,作者又从反面来阐述龙与云的依存关系。“其能凭依,乃其所自为也。”“既曰龙,云从之矣。”进一步含蓄地点明题旨。龙所依托的,是它自己制造的,这实际上是说圣君依靠贤臣,而贤臣又在哪里呢?贤臣竟是圣君造就的,既然是圣君,就一定能造就贤臣,贤臣也会跟定圣君。文章如此回环曲折地表达题旨,既生动形象而又逻辑严密,真是匠心独运,此精巧之构思,非名家实难为也。
文章的美,还美在它的气势雄壮,跌宕起伏。本文起笔突兀,“龙嘘气成云”,看似客观叙述却描绘出龙的恢宏气势,一呼吸,便形成一片彩云。“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薄日月,伏光景,感震电,神变化,水下土,汩陵谷。”这龙腾云驾雾,遨游于无穷太空,视通万里,气贯长虹,遮日挡月,撼雷震电,兴风作雨,填沟壑没丘陵,翻江倒海,何其壮哉!此番景象,令人惊心动魄,非灵异之神龙不可为也。
难点指津
本文是借助典籍与传说而写成的一篇论说文。作为论说文,其要旨在于阐明事理,辨明是非,启迪心智。而本文表面看来,仅仅谈了龙与云的依存关系,似乎并不合于韩愈载道的文学观。要真正领会本文要旨,就必须理解本文托物寓意的表现手法,其实读这篇文章难也就难在对托物寓意手法的理解。首先我们得弄清作者为什么要托物寓意,而不直陈其事,直述其理。这与作者的仕宦生涯有很大关系。韩愈早年刻苦勤读,精通诸子百家,然而科举考试几经挫折,二十五岁终于“四举而后有成”,中了进士,但随后又连续三次应吏部博学宏辞科考试未成。一年后,投入汴州刺史帐下,开始了佐幕生活,之后再度入京选官,得授国子监四门博士,其后经历宦海沉浮。韩愈很希望仕途通达,从而更好地施展抱负,也很想做一匹千里马,然而能否成千里马,全依仗伯乐。在此文中作者就是要阐明贤臣全依仗圣君才能有所作为,作者在当时的情景下,当然不便直述其理,只能曲折委婉地表达意愿。再者,要弄清作者是怎样托物寓意的。文中对龙的灵异的描绘,对云与龙的相互依存关系的反复论说,其用意是不难看出的。龙与云,君与臣,他们之间尽管没有什么必然联系,但文中所阐述的龙与云的关系却同圣君与贤臣之间的关系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以龙喻君,以云喻臣再也恰当不过了。
考点训练
一.解释下列加引号的词语。
1.“薄”日月,“伏”光景。
2.无以“神”其灵矣!
3.失其所凭依,“信”不可欤?
4.“乃”其所自为也。
二.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云,亦灵怪矣哉!
2.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
附:参考答案
一.1.薄:逼近。伏:遮盖,掩蔽。2.神:作动词用,显示。3.信:实在。4.乃:竟然。
二.1.云,也算得灵异了啊!2.云,是龙能够使它变成灵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