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45624

[ 李金平 文选 ]   

三点导读

◇ 李金平

  美点赏析
  
  有人说钱钟书的《窗》是隔窗观世的智者言说;有人说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是对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真切呼唤;那么我要说,当你读完毛萍的《自己的院子》之后,你会惊讶于它既有对人情世故的睿智剖析,又有对现代人际关系疏离的反思批判,的确是一篇启迪智慧、指引人生的好文章。
  首先是它的层次之美。文章开门见山,指出“现代人不缺房子,缺院子”,分析了现代人抱怨居得如何寒碜真正原因是欲望过度、永不满足。接着就对比分析旧时人们虽然居住条件没有现代的好,但家家都有自己的院子,甚至大户人家的院子还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有纵深感的空间。在这里,话锋一转作者开始探讨院子的理性功能,指出院子是一种过渡、一种铺垫!是公共空间到私人空间的一种铺垫,为了证明这一点,详尽分析了院子作为交情深浅过渡的调节功能,并且还分析了院子作为器具家什的一种过渡。当作者谈完院子的这些功能之后,就展开对现代人思维的剖析,认为现代人即此非彼,中间缺乏过渡、缺乏缓冲,没有回旋的余地,怕是跟现代人住的公寓要么进来,要么出去,缺少一个过渡的院子有关联。最终对院子的思考上升到文明的高度,当人上升到月球才发现:唯有大地才是我们的家。最后两段引用了德国思想家的名言,指出院子里那些花草树木是人对自然的欲离不舍的暧昧,人类逃离自然、超越自然最终还是要重新植根于自然。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文章循序渐进,层层深入,抽丝剥茧,由感性到理性,使读者感到层次分明,深入浅出,容易理解。
  其次是它的哲理之美。对于在农村司空见惯、在城市越来越少的院子,很多人没有时间去关注它,更不会去思考它之于人的意义。但当我们读完这篇文章后,发现院子竟然还有这么多的价值!在分析院子是人存在方式的过渡时,指出院子既不像屋子那样不易交流,也不像旷野那样没有安全感,对于来人先在院子里寒暄,然后决定是否迎到屋子里去,院子是一个很好的缓冲,既不让自己太委屈,也不让别人太尴尬。细读之后,仔细一想,的确如此,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的知人论世。不仅如此,作者还从现代人因为缺少一个院子的过渡而导致思维偏激,缺乏回旋余地,的确是有些振聋发聩。作者针对现在有钱人住有院子的矮房指出人从根子上说是属于大地的,并且还分析得出结论:院子是人与自然的最后一点牵绊。借用海德格尔的词语,指出院子是“大地”,而人只有切近“大地”并且满足于神圣的切近才有可能达乎安宁。总之全文充满作者的睿智思考,开满了作者的理性之花,作者能从平凡之物中挖掘人性,延伸到人的终极关怀,让我们每个人都觉得应该有属于自己的院子,提升自己的灵魂与境界!
  
  难点指津
  
  光看题目很容易让人误会,以为是写自己的院子如何如何漂亮,种了哪些花草。但实际上,读完全文以后发现,作者意不在此,而是借此探讨现代人的问题与困惑。为什么这样说呢?作者开篇就指出现代人由于欲望过度而自寻烦恼,过度关注房子而不关注院子。而恰恰院子是人与人之间的友好过渡,也是器具家什的过渡。而现代人因为缺少院子导致人际关系的疏远,住在高楼大厦的对门对户居然不认识,也从不串门,更别说有事帮忙照应,甚至还互相防范,“远亲不如近邻”的古训早已在现代人冷漠的人际关系中消解殆尽,人与人缺乏沟通交流而导致现代人思维偏激,面对这些现代文明病,我们自然怀念那些带给我们温情的院子。院子除了保留人与人交流的功能之外,还保留了人与自然交流的功能。作者认为,院子里那些沿篱攀爬的绿藤、花草树木无不诉说着人对自然的依依不舍,实际上作者借此告诫人们要亲近自然,保护自然,因为只有大地才能让人的心灵达向安宁。综上所述,作者的写作意图不在于描写具体的院子,而是通过分析院子的价值,提醒现代人要注意与人的温情交流,还要注意亲近自然,保持内心的和谐与安宁。
  
  考点训练
  
  1.阅读全文,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2.本文的语言富有哲理,请赏析“院子里那些沿篱攀爬的绿藤、花草树木,无不诉说着人对自然的那种欲离不舍的暧昧、弃之不甘的无奈”。
  
  附:参考答案
  1.见难点指津。
  2.抓住人与自然的关系回答。

三点导读
目录

  •  / 克塔维奥.帕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