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3257

[ 佚名 文选 ]   

九年级(上)三、四单元综合测试(苏教版)

◇ 佚名

  (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学号_______得分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4分)
  我喜欢读各种风格的散文,喜欢鲁迅的深沉冷jun( )、巴金的自然真挚、茅盾的淳厚质朴、冰心的婉约清秀,也喜欢林语堂的幽默隽( )永、徐志摩的浓艳绮( )丽、汪曾祺的恬淡纯净、秦牧的博识rui( )智。
  2 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或作家、作品。(7分)
  (1)而现在,乡愁是_______,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乡愁》)
  (2)业精于勤,荒于嬉;_______,_______。(韩愈《进学解》)
  (3)衣带渐宽终不悔,_______。(柳永《蝶恋花》)
  (4)会当凌绝顶,_______ 。(杜甫《_______》)
  (5)_______,留取丹心照汗青。(_______《过零丁洋》)
  (6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7)______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是( )(2分)
  A 每到双休日,国家体育场鸟巢格外热闹,里里外外人声鼎沸、人流如潮。
  B “戒烟一小时,健康亿人行”的倡议发出后,一些烟民对此默默无闻。
  C 不少学者认为《读点经典》丛书对中学生的影响将是潜移默化的。
  D 今年世界环境日主题的表述言简意赅一“你的地球需要你:团结起来应对气候变化”。
  4 下面语段中有两个病句,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2分)
  ①今年7月,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将会迎来一次日全食。②本次日全食持续时间长达两个多小时左右。③日全食这一天文奇现,将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④为此,江苏正在系列开展日全食科普宣传活动。
  第___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___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在庆祝建国60周年之际,广大青少年纷纷通过网上寄语等方式参加“向国旗敬礼,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活动,表达对伟大祖国的美好祝福。仿照画线句式续写两个句子,使下面的寄语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2分)
  道德是一盏明灯,照亮我们的灵魂;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做有道德的人吧!从一点一滴做起,奉献
  爱心,奉献社会,把祖国建设得更美好。
  6 名著阅读。(5分)
  (1)《格列佛游记》讲述了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各国的经历。请根据下面提供的信息在横线上分别写出与之对应的国家名称:(2分)
  ①它们有理性,公正而诚实,友谊和仁慈是其美德。
  ②我看到了它的头和一只爪子,估计这只猫有三头公牛那么大。
  ③们的头不是向右偏,就是向左歪。他们有一只眼睛凹在里面,另一只眼睛直冲着天顶。外衣上装饰着太阳、月亮、星球的图形。
  ④在这里,万物的长、宽、高仅有正常尺度的1/12,人的身高不过15厘米。
  (2)《骆驼祥子》中的主人公祥子原本以为可以依靠自己的能力实现他的梦想,为了这个梦想他一次次与命运抗争,却以惨败告终。请问祥子最大的梦想是什么?梦想破灭后,他最终变成一个怎样的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阅读下列关于“中国制造”的三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3分)
  材料一: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出口形势异常严峻。与此同时,一些西方国家对“中国制造”设置障碍.更加剧了中国出口面临的困境。
  材料二:一些美欧企业动辄以保护知识产权为由。对中国出口企业提出诉讼:一方面抓住了部分中国企业自身存在的一些漏洞,如有的产品确实存在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产品缺乏科技创新,未能实现“中国创造”;另一方面是将诉讼作为手段用以阻止中国出口企业对其市场地位产生的竞争威胁。
  材料三:调查表明。中日韩三国国民对本国产品和品牌的信赖度,由高至低依次为日本、韩国和中国。回答称信赖本国产品的日本人比例为90.8%,韩国人比例为87.5%。而中国人只有50%。就“最先想到的本国企业是哪一家”一项,回答“海尔”的中国人最多,回答“三星”的韩国人最多,回答“索尼”的日本人最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阅读晏殊《浣溪沙>,完成8~10题。(5分)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8 晏殊在《浣溪沙》中说明季节的变换,年华的交替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1分)
  9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分析这句好在哪里?(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这首诗多处用到对比的写法,请找出一例,并简要说说这种写法的好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两个文言文语段.完成11—14题。(12分)
  【甲】故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成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孟子日:“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11 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具体含义。(4分)
  寡助之至( )
  亲戚畔之( )
  所恶勿施尔也( )
  兽之走圹( )
  12 甲文说的“多助之至,天下顺之”的情形,在乙文中有形象的描绘,乙文中的这个句子是:_______。(2分)
  13 乙文中说到的“桀”“纣”,其失天下的原因,用甲文的句子来解释就是:_______(2分)
  14 甲文说“得道者多助”,乙文说“得天下有道”。这两个“道”的意思一样吗?说说你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8题。(14分)
  总有一些东西在大地上醒着
  李雪峰
  ①喧嚣在暮色里沉淀,不久,村庄就沉沉睡着了。灯一盏一盏地熄了,星星一粒一粒地稠了。夜色让一切都沉沉睡熟.让一切生灵都沉入到睡梦中去了。
  ②但总有一些东西在夜晚是醒着的。
  ③那是我十六七岁时的一个春天,我家刚刚搬到村南头新盖不久的新居里。那是一座土屋,墙用新泥搪过,地用榔头狠命地砸捶过。有一天我弯腰在床底下潮 湿的纸箱里找书,看见床底下的地上钻出一棵鸡蛋粗的白色树芽来。我没理睬它,心想床底下的东西难道还会成就出什么气候。第二天早上起床伸手去床里边摸衣裳的时候,我在衣裳下摸到一个又光又滑的东西,不由大吃一惊,定下神来一看,竟是那棵树芽,白白的,嫩嫩的,顶梢拳头一样没展开的地方,裹着一层滑腻的胎液。一夜竟长得比我的床还高了,这鬼东西,我睡着了,村庄睡着了,它却醒着。如果不理睬它。说不准有一天一觉醒来,我会发现自己已经浑然不觉地睡到了它长成的树上去了。
  ④我钻到床下扳掉了它。我知道,它是那棵泡桐树根绽出的新芽。那是一棵高大的泡桐。原来就长在我放床的地方,盖房时嫌它碍事,就把它锯了。生怕它会长出树芽来,又挖地六七尺,刨出它深藏的树根,这样才觉得踏实。没想到它还会靠那些残根冒出树芽来。在那座老屋里,在那张床底下,我曾一次又一次扳倒过许多冒出的苍白树芽,直到几年后,当我掘得有些心烦意乱时,它才终于不再冒出新的树芽来。我想它终于还是睡着了,那棵泡桐树的灵魂终于睡着了,或许是永远睡着了。
  ⑤前年老家的那座土屋坍塌了,家里人也没理睬它,想不到我以前放床的地方竞长出一棵树苗来。一个春天竟然长出了丈余高。我大吃一惊,本以为已经十多年了,它已经睡熟再不会醒来了,但它依旧醒着,几滴残雨几缕风又让它长成一棵树了。
  ⑥鸟儿睡了.牲畜睡了.我们睡了。村庄睡了.世界睡了。但还是有一些东西在我们睡熟时它却醒着.生长着.并悄悄地打量着这个世界。
  ⑦泥土是不会睡着的。灵魂是不会睡着的,时光是不会睡着的,在我们沉沉睡着的时候,它们还醒着。
  ⑧我终于明白。即使在我们已经睡熟或沉睡的时候,总有一些东西在大地上醒着。
  (选自《中国当代散文选》)
  15 文章开头从村庄的沉睡写起,有什么好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文章第⑤段中的“大吃一惊”,除了具有“出乎意料”的意思外,还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自选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写出它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4分)
  原句:鸟儿睡了,牲畜睡了,我们睡了,村庄睡了,世界睡了,但还是有一些东西在我们睡熟时它却醒着,生长着,并悄悄地打量着这个世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文章最后说:“我终于明白,即使在我们已经睡熟或沉睡的时候,总有一些东西在大地上醒着。”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从时刻“醒着”的“一些东西”身上获得了哪些有益的人生启迪。(4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9~22题。(14分)
  沽身自好的莲花
  一提到莲花,人们会自然地联想到莲叶上滚动的露珠,也许还会想到宋代文人周敦颐的《爱莲说》,对“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格肃然起敬。
  20世纪7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在研究植物叶面时发现。光滑的叶子表面有灰尘。要先清洗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而莲叶等叶面却总是干干净净。他们利用人造的灰尘粒子污染玉兰、林山毛榉、莲花、芋、甘蓝等植物的叶面,然后用人造雨清洗2分钟,使雨滴滑落,再观察叶面灰尘粒子的残留状况。实验发现,有些植物叶面残留的污染物多达40%,而莲花等植物叶面的污染物残留比例均小于5%。这就是所谓的莲花效应。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莲花效应呢?
  通过电子显微镜,我们可以观察到莲叶表面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多重微米、纳米级的超微结构。莲叶表面上有一些微小的蜡质颗粒。并且覆盖着无数个约10微米的突包,每个突包的表面又布满了直径仅为几百纳米的更细的绒毛。在突包间的凹陷部分充满着空气。从而使得在尺寸上远大于这种结构的灰尘、雨水等落在叶面上,不会大范围直接接触叶面,而是隔着一层极薄的空气,并且其能接触的点也只是叶面上若干个凸起的点。
  这是自然界中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正是这种特殊的超微结构,使得莲叶表面不沾水滴,可以保持清洁:当莲叶上有水时,水会在自身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形成球状,风吹动水珠在叶面上滚动时,水珠可以沾起叶面上的灰尘,并从上面高速滑落。这种自洁能力对于防止病原体的入侵也有着特别的意义。像莲花这样的植物.就是生长在很“脏”的环境中也不容易生病。因为即使病原体到了其叶面上.一经下雨就会随雨水冲走;如果不下雨,叶面很干燥,病原体还是生存不了。
  莲花的这种自洁功能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他们努力模仿这种表面.使应用研究迅速发展。20世纪末,基于“莲花效应”的涂料陆续问世,在越来越多的建筑中得到应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周围将会出现不会脏的地板、墙壁和没有灰尘的无线电用品。
  19 第1段中写到“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格,其作用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请根据第2段文意,简要解释“莲花效应”。(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4分)
  ①这是自然界中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莲花的这种自洁功能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莲花效应”能给植物本身带来哪些好处?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30分)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个性追求越来越强烈。面对学校的禁令,面对教师的训导,面对家长的束缚,很多中学生无法享受他们被赋予的权利,于是他们呼唤尊重、呼唤平等。作为中学生的你,对于这个话题一定有许多话要倾吐。
  请以“请给予我——的权利”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要有感而发,抒写肺腑之言;②不少于6D0字;③体裁不限,灵活运用各种表达方式。
  
  参考答案及解析:
  
  九年级(上)三、四单元综合测试(苏教版)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 峻juan qi睿
  2 (1)一湾浅浅的海峡(2)行成于思.毁于随(3)为伊消得人憔悴(4)一览众山小(5)望岳人生自古谁无死文天祥(6)随风直到夜郎西(7)大漠孤烟直
  3 B
  4 ②删去“多”或“左右”④删去“系列”.或把“系列”移到“宣传”后
  5示例:①道德是一道彩虹 装点我们的生活 道德是一眼清泉 润泽我们的心灵②道德是一轮太阳 温暖我们的心房 道德是一面明镜 折射出人性的美丑
  6 (1)慧骃国②大人国③飞岛国④小人周(2)他最大的梦想不过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他最终变成了麻木潦倒、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人。(或:他最终变成了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无业游民。)
  7 示例:“中国制造”发展很快,国际竞争力在增强,但在本国的信赖度仍较低,出口也面临产品诉讼等巨大挑战,这说明“中国制造”必须提高自身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重视知识产权的维护,发展成“中国创造”,这样才能赢得更多的国际市场。
  
  二、阅读理解(45分)
  
  8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9 对偶。这一句对仗工整,音韵和谐,画面生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花开花落是自然规律,所以人是无可奈何的;燕子每年都回来寻旧巢。所以说似曾相识。这是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慨叹。
  10 可选择“新”和“旧”的对比,或“去”和“来”的对比。示例:旧的亭台和新的词的对比.好处是突出了物是人非的惆怅情怀。(或“去”的是落花,“来”的是燕子,来去对比。增加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11 极点同“叛”,背叛所厌恶的东西(事情)跑
  12 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13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14 不一样。甲文所说的“道”指的是统治者施行“仁政”;乙文所说的“道”,指的是统治者治理天下的方法、途径。
  15作者从村庄的沉睡写起,为下文写泡桐树的醒着和顽强的生长作铺垫。(从对比或衬托的角度回答也可)
  16 惊喜、敬佩、对顽强的生命力感到震撼等。
  17 略(从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回答即可)
  18 略(言之有理即可)
  19 形象地点出说明对象的特征;引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20 叶面上的灰尘经雨水清洗能变得清洁干净。
  21 ①叶表面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多重纳米、微米级的超微结构。或:叶表面上有一些微小的蜡质颗粒。覆盖着无数的突包,每个突包的表面又布满了更细的绒毛,在突包间的凹陷部分充满着空气。②莲叶上的水会在自身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形成球状,风吹动水珠在叶面上滚动时.水珠沾起叶面上的灰尘从上面高速滑落。
  22 使得叶面不沾水滴,保持清洁;能防止病原体的入侵,不易生病。
  
  三、写作(30分)
  
  略

九年级(上)三、四单元综合测试(苏教版)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