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3224

[ 李仰臣 文选 ]   

走进名著馆《伊索寓言

◇ 李仰臣

  作品概榄
  
  伊索是生活于公元前6世纪前半期的古希腊寓言家。传说他曾是萨摩岛雅德蒙家的奴隶,由于他的才智获得主人的赏识而获得自由。伊索作为自由民,游历了当时的希腊各地,在撒狄得到了吕底亚国王的器重和信任,曾帮助他处理过一些政务。后来,伊索作为国王的特使去德尔斐,被控亵渎神灵,为当地居民杀害。
  现存的《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过后人汇集而成,共有300多则。在欧洲文学史上,它为寓言创作奠定了基础。世界各国的文学作品甚至政冶著作中,也常常引用《伊索寓言》,或作为说理论证时的比喻,或作为抨击与讽刺的武器。
  《伊索寓言》这本世界上最古老的寓言集,文字凝练,故事生动,想象丰富,饱含哲理,充满了幽默情趣和丰富想象,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对后世影响很大。其中的《农夫与蛇》《狐狸和葡萄》《狼和小羊》《龟兔赛跑》《牧童和狼》《农夫和他的孩子们》等已成为全世界家喻户晓的故事,滋润着一代又一代儿童的心灵,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劳动、机智勇敢、敢于反抗暴力和邪恶的精神。
  
  主要内容
  
  《伊索寓言》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它的题材相当广泛,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古希腊的社会现实和风土人情,尤其集中反映了下层社会奴隶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如对富人贪婪自私的揭露,对恶人残忍本性的鞭挞,对劳动创造财富的肯定,对社会不平等的抨击,对懦弱懒惰的讽刺,对勇敢斗争的赞美等。还有许多寓言,教人如何处世,如何做人,怎样辨别是非好坏,怎样变得聪明、智慧。《伊索寓言》是古希腊人生活和斗争的概括、提炼和总结,是古希腊人留给后人的一笔精神遗产。
  
  1 反映了下层人民的渴望。
  如《农夫和他的孩子们》热情宣扬劳动创造财富的道理;《狼和小羊》揭露“狼”的专横残暴,从而表现出对贵族压迫统治的憎恨;《鹰和屎壳郎》《野驴和狼》则热情歌颂了弱者的智慧,表现出弱者战胜强者的强烈愿望。
  
  2 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认识。
  如《狼和狗》借狼的口讲出“挨饿比戴沉重的脖套更好受”的深刻人生哲理;《农夫和蛇》的故事,则说明“恶人”的本性不会改变,不应该怜惜恶人,而应该将他们消灭;《骆驼》是说接近事物可以消除对它的恐惧,认识事物总有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驮盐的驴》说明经验主义害死人的道理;《蚊子和狮子》说明“强”与“弱”依据客观条件而定,可以相互转化。
  
  3 反映了人们丰富的生活经验。
  如《狮子和海豚》说明应选择能共患难的人作盟友;《野山羊和牧人》告诫人们不可结交喜新厌旧的人;《狐狸和伐木人》说明对人要听其言、观其行;《狐狸和豹》告诉我们,智慧胜于外表;《乌龟和兔子》告诫我们不可恃才傲物;《野猪和狐狸》指出应该防患于未然等。
  
  艺术特色
  
  《伊索寓言》用特殊的文学形式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图画。
  1 常用拟人手法,借人格化的动物,植物表达思想。
  同一种动植物有时会被赋予不同的精神或道德品质。例如《乌鸦和狐狸》中的狐狸是一个狡诈、贪婪的谄媚者形象,《狐狸和豹》中的狐狸则是心灵美的体现者,《狐狸和猴子》中的狐狸又是个洞察猴子虚伪面目的智者,而《狐狸与葡萄》中的狐狸又变成一个自我解嘲的形象。
  
  2 善于用对比的方法突出主题。
  例如在《乌龟和兔子》中,用乌龟的慢与兔子的快、乌龟的孜孜不倦和兔子的恃才傲物作对比,鲜明而强烈,使寓言的主题给人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
  
  3 构思巧妙,结局往往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引人入胜。
  例如弱者战胜强者实属不易,但《蚊子和狮子》却让蚊子利用狮子的弱点,专叮狮子鼻子周围没毛的地方,气得狮子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可是,正当蚊子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时,却不小心撞到蜘蛛网上丢了小命。这样一波三折的巧妙构思,深刻说明了一个道理:一些人纵然打败过大人物。有时也会死在小人物手里,所谓骄兵必败。
  
  精彩片段
  
  (一)蛇和鹰
  蛇和鹰交战,难解难分。后来,蛇紧紧地缠住了鹰。农夫看见了。便帮鹰解开了蛇的缠结,使鹰获得自由。蛇因此十分气愤,便把毒投到农夫的饮料里。当不知情的农夫端起杯子正准备喝水时,鹰猛扑过来把农夫手中的水杯撞掉了。
  这个故事说明,善有善报,好人一定能得到好报。
  品味赏析:这则寓言叙述故事简要完整,议论点到即止,不枝不蔓。鹰不仅知恩图报,而且很有智慧,情急中的“猛扑”和“撞”也许是最有效的解救办法。这则寓言也令现代人深思:社会生活中千钧一发的情景时有所见,我们是否都具有像农夫那样无私无畏的精神?生活中被人救于生死之间或是受到其他救助的“鹰”不在少数,为什么有的被救者却与寓言中的鹰背道而驰,受恩不图报,只逃得无影无踪,以致让恩人心寒?
  
  (二)狮子和公牛
  狮子打算杀死一头大公牛,决定施展诡计。狮子邀请公牛说:“我杀死了一只绵羊,如果你愿意,朋友,今天我们一块儿会餐。”狮子想趁公牛躺着的时候把他吃掉。公牛到了狮子那儿,看见瓦锅很多,铁叉很大,却不见什么地方有绵羊,就走开了。狮子责问公牛为什么走开,公牛说:“狮子,我不是无缘无故走开的,我已经看出你准备的一切不像是要吃羊,而是要吃牛。”
  ’
  这故事是说,坏人的伎俩瞒不过聪明人。
  品味赏析:这则寓言短小精悍,其中的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和细节描写(“瓦锅”和“铁叉”),使狮子的狡诈和公牛的机灵形象逼真再现。寓言给我们的启示是:现实生活中,轻易上当受骗的例子时有发生,这就要求我们对天上掉下的“馅饼”要保持警惕;面对形形色色的物质诱惑,我们要力戒贪欲,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识破“温柔的馅阱”。
  
  链接中考
  阅读《天神和猴子》,回答1~3题。
  天神朱彼特通告森林中所有的野兽们,准备将一些奖品奖给他认为动物中最漂亮的子女。到了那一天,猴子带着只扁鼻无毛、相貌丑陋的小猴也来做一个得奖的候选者。它呈献出它的儿子时,大家发出一阵哄堂大笑,它却冷静地对大家说:“朱彼特是否将奖品给我的儿子,我不知道;但是至少在它母亲的眼里,它是最可爱最漂亮最美丽的。”
  1 请你模仿前两则寓言的写法,在这则寓言的最后写一句评论,不超过10个字。
  2 有人说,从某种意义上说,孩子们都是寓言中那只“扁鼻无毛、相貌丑陋的小猴”。这句话中的“某种意义”指什么?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3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从这则寓言中得到的启示。
  
  参考答案
  1 开放题,意思正确即可。如“母爱能超越一切…‘不能以貌取人”等。
  2 “某种意义”是指广义上的缺点或缺陷,包括精神、心理、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等方面。孩子不可能完美,人总是处在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之中,因此这种说法具有哲理意味。
  3 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例如,要尊重每一个人;有缺点不必自轻自贱,关键是要拥有自强不息的精神;要永远懂得感恩母爱;外貌不是“漂亮”的唯一标准,内在美更重要等。

走进名著馆《伊索寓言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