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是文学花苑中的一朵奇葩,往往因其跌宕的情节、生动的形象而使读者折服,在引导读者认识生活的同时,也能为其提供艺术上的审美享受。小说类型多样。既有如《战争与和平》《三国演义》之类的鸿篇巨制,也有细致入微宛如微雕的小小说(也称微型小说)。前者波澜壮阔,往往反映史诗般的生活或历史;后者大多仅千余字甚至数百字,折射出社会生活中的点点浪花。以目前的社会阅历及文化积累,我们尚不具备写作长篇的功力,但是,尝试小小说的写作,对于有良好写作功底的同学来说,并非难事。让我们先来欣赏一篇由中学生创作的小小说《两斤鸭梨》。
佳作邀赏 两斤鸭梨
李颖絜
这真是一个尴尬的场面。
父亲与儿子就那么衣着寒碜地僵持在繁华的、车来人往的街口,只因为父亲要为儿子买书,儿子却要吃水灵灵的大鸭梨。
儿子的态度很坚决,一定要吃。
那位父亲,一手提着不知刚刚卖完了什么的篮子,里面放着黑黑。的秤杆,黑漆漆的秤砣一如父亲的心情般沉重;另一只手拿着一个放了钱但并不饱满的布包。蓝色的血管弯弯曲曲地爬在父亲古铜色的手背上。
父亲打量着儿子。他很奇怪,儿子向来懂事的,打小就不吃什么零食。如今升了初中,进城读书,反倒不懂事了么?难道是城里的孩子带坏了他?
不是的,是我没尽到父亲的责任。父亲又这么想,儿子打小没吃过什么零食,如今到城里念初中,看到同学都有零食吃,想吃个鸭梨,也不为过。但他一低头看到捏在手里的钱包,不由无奈地再一次劝说起儿子:“孩子,我们这次先买《英汉词典》和《成语词典》,你不是说上学要用的嘛。下次赶集咱们再多卖一些菜,到时候给你买鸭梨吃也不迟。”
儿子嘟着嘴,极不乐意的样子,满是渴望地盯着那黄灿灿的鸭梨,表情有些着急。他还是头一回像这样耍小孩子脾气。父亲望着儿子这样,又爱又怜,心里叹道:我的儿子其实还小,他也会撒娇的,我的儿子也是要爸妈疼爱的。
眼看着那堆梨越来越少。父亲终于下定决心,叹了一声,说:“好吧,就买两斤尝尝鲜吧。”
称了梨后,小布包瘪下去不少。父亲有些后悔,只剩这点钱,买字典八成是泡汤了。儿子上学给耽误了怎么办呢?
儿子可不管这么多,一接过梨,扬起头就说:“爸,我前几天向张老师要了些冰糖和川贝,加上这梨,张老师说,可以给你治咳嗽!”父亲猛地抓住儿子的手臂,指甲深深地陷了进去。
点评心得
这是一篇由中学生创作的相当不错的小小说。不足700字的篇幅,描述出入物情感的波澜起伏,人物性格鲜明。小说成功刻画了贫家两父子的形象,演奏出一曲父子互相关爱的动人乐章。小说的语言、神态与心理描写都相当成功,语言表达非常传神。
方法指导
小小说以短小精悍著称。唯其小,篇幅有限,故而往往只能反映社会的一个横切面,叙述生活中的一段小插曲,着力塑造一两个人物形象。下文就结合《两斤鸭梨》及我们学过的课文来简单谈谈创作小小说需要掌握的一些技巧。
1 学会比框取景,截取生活的横断面
所谓比框取景,与作画的道理是相通的。画布范围有限,要想全面反映宏大的场景几乎是不可能的。画家常常只能在众多的场景中选择具有典型特征的某一个或某几个场面,以此为切入点来反映生活或是画家本人的思想。创作小小说同样如此。小小说的篇幅决定了作者在创作时不能并且不应面面俱到,仅需要择取具有代表性的场景来反映生活、传达思想。如《变色龙》,作家只是选取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咬人手指的小狗的归属问题上的几次反复,反映了沙皇时期军警的丑恶嘴脸。折射出沙皇反动而黑暗的统治;《孔乙己》全文只有一个布景(成亨酒店的柜台前、店面前),两三个喝酒的场面,人物也没有变化,却足以反映清末科举时代未获功名的读书人的悲剧命运及世态之炎凉;而《两斤鸭梨》一文,仅描绘并不宽裕的父子二人就买书还是买梨产生的争执,已经能让我们感受到父子之间邪份浓浓的亲情。可见,要想创作出成功的小小说,并不需要处处着力,只要截取恰当的、与主题契合的场景,便能做到管中窥豹,略见全斑,反映社会生活,反映有价值的社会问题。
比框取景,截取生活的横断面,首先截取需得法。截取时首先应当选择社会生活矛盾的焦点。韩麦尔先生在小镇上教了四十年书,上了无数节课,作者余皆不用,只是撷取普鲁士人占领阿尔萨斯后韩麦尔先生所上的最后一节法语课这一场景。正是因为在这节课上,阿尔萨斯人对母语的感情达到巅峰,对普鲁士人的恨达到顶点,而韩麦尔先生的人格魅力也在这节课上展露无遗。其次,截取的生活画面还必须具有典型意义,能够代表某一类人或某一类社会现象。否则,小小说反映社会现实的价值便不复存在。张之路的《羚羊木雕》取材于一个普通家庭中一场极其普通的矛盾冲突——父母与子女之间对孩子送何种礼物给好朋友产生了分歧。这个矛盾实际上存在于万千家庭中,其根源在于两代人对待生活的不同看法,这种矛盾是很难解决的,具有普遍性。最后,比框取景,最好能够截取人物感情的最高潮,这样易使读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讲课异常激动,学生们听课异常认真,镇上居民也有异常感人之举,这节法语课是法兰西人民爱国情感的尽情喷发,是所有阿尔萨斯人的情感焦点,使读者受到深深的震撼;《两斤鸭梨》一文的结尾,父亲的感情可以说是达到高潮——“父亲猛地抓住儿子的手臂,指甲深深地陷了进去”,父亲因为儿子的孝心而感动,读者也因为父子二人互为对方着想的爱心而动容。
2 尺幅兴波,写出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
从情节展开方面来说,小小说的情节如同盆景,咫尺之间见山势峥嵘、江湖浩瀚;又似江南园林,半亩之中遮遮掩掩,曲径通幽、引人入胜。小小说虽然篇幅短小,但也应当具备小说的基本特质。创作小小说,也要有设疑、垫疑、释疑的过程,故事一波三折才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那天的穿着为何迥异于平常?当时的课堂为何如此安静?这在读者眼里,都是疑惑,都是悬念,在疑惑和悬念中大家跟随小弗朗士一起进入最后一课的课堂。《我的叔叔于勒》开篇见疑:生活拮据的一家人,为何周末总是衣冠楚楚地去海边散步?大家期盼的于勒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然后在“于勒了发财,不久就回来报答我们”的盼望中展开了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两斤鸭梨》中,乖巧懂事的儿子为何突然宁可放弃买书也一定要吃鸭梨?读者和文中的父亲一样充满疑惑,直到小说结尾才恍然大悟。小小说的设疑是为了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最后的释疑也常常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以悬念贯穿全文,比平淡地铺陈故事更具吸引力。
3 精雕细刻,写出一两个人物的独特性格
小小说出场人物不需多,刻画时也不需要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表现出来,应集中笔力,精雕细刻,描绘一两个人物性格的独特之处即可,做到简笔勾勒,形神毕肖。《变色龙》主要塑造了奥楚蔑洛夫这一形象,他阿谀逢迎、见风使舵的性格,通过文中的对话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孔乙己》中孔乙己的迂腐与自欺欺人,掌柜的冷漠与唯利是图,丁举人的凶残,小伙计及众酒客的势利,都惟妙惟肖地展现出来。《我的叔叔于勒》中菲利普的虚荣、克拉丽丝的市侩与小气、于勒的荒唐孟浪、女婿的势利及若瑟夫的善良,也在跌宕起伏的情节中展露无遗。《两斤鸭梨》中父亲的朴实、爱子,儿子的懂事、聪敏也通过精炼的语言描绘出来。
4 精选道具,推动情节发展,烘托人物形象
小小说不必在环境描写与故事背景上多作渲染,而应当以“短平快”的方式直接切入。此时精选道具是一种很好的方法。精选道具,宜从推动故事情节的角度考虑。《我的叔叔于勒》中的那封信,就是一个推动情节的道具:因为这封信,“我们一家人”相信于勒发财了,“我们”的生活充满了希望;因为这封信,“一位诚实可靠”的男青年向二姐求婚了;因为这封信,“我们”相信了于勒叔叔十年不写信是他富有的表现(于勒叔叔要去南美旅游);因为这封信,“我们”一家人去哲尔赛岛旅行。可以说小说的情节就是围绕于勒及这封信展开的。
精选道具,还应当最大限度地为刻画人物形象服务。孔乙己的破长衫,是他死守读书人身份的表现,也是他迂腐而顽固不化的性格的体现。奥楚蔑洛夫的新军大衣既体现了他的身份,也暗示人们去思考:他的新军大衣从何而来?如何得到?小说的内容就回答了这些问题。韩麦尔先生的礼服,则完全是他爱国精神的写照。《两斤鸭梨》中的布钱包,表明家境的贫寒,也正因如此,父亲才会为两斤鸭梨而犯难。道具选择恰当、运用巧妙,再结合以上各种创作手法,更能达到一箭双雕之妙。
小试牛刀
小说是最常见的文体之一,创作小小说的技巧老师也已经传授给我们。截取生活中的典型画面,塑造人物的典型性格,注意情节的跌宕起伏,精选小道具贯穿全文,就这么简单!仔细观察周围的世界,动动你聪明的头脑,选取你感兴趣的材料,运用上述技巧,一起来创作一篇小小说吧!注意,可别执著于技巧而忽视小小说最重要的因素——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