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上海市中考作文题
题目:悄悄地提醒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3)不得抄袭。
本作文题突出成长体验,强调自我成长,关注美好生活,内容相对集中;题目不设置障碍,鼓励考生在更大的空间里充分展示才情。
一是深入审题,立意精准。
审题,是作文时必不可少的环节。审题细致,立意才能不偏不倚,内容才能紧扣命题;审题不细,容易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就“悄悄地提醒”这一命题而言:“提醒”是命题的重点,它代表的应该是一种关心、爱护、启迪或促进等等;“悄悄”则是一种修饰,说明这种“提醒”是非常亲切而巧妙的,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声音轻。
如何才能打开思路呢?从“提醒”的内容来说,可能是要你学会自信或谦逊,可能是告诉你不要骄傲、学会感恩。只要是我们能够想到的美好情感,都可以成为写作内容。从提醒的方式来看,可以是有声的,也可以是无声的;可以是一个出人意料的手势,也可以是一个令人喜悦的眼神;可以是一个场景,也可以是一场对白……总之要扣住“悄悄”这一特点。从提醒的对象来看,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可以是他人提醒自己,如父母提醒你要学会感恩;可以是自己提醒他人,如提醒同学要尊重老师;甚至可以是自己悄悄地提醒自己。
二是巧妙构思,情节出彩。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本题的写作思路是极为广泛的。提醒的对象如果是物,我们不妨用童话或寓言的形式引出。例如,通过一朵花的成长,悄悄地提醒自己学会坚强。如那洁白芬芳的水仙花,初秋之时,叶如绿葱,根似白玉;深秋之季,花蕾待放,困难重重;忽然某个寒冬的早上,你猛然看到那宛如星星的小花,闻到那沁人心脾的花香,此时你会觉得,这花似乎在悄悄地提醒你:何必在意眼前的困难,走过它,你也可以变得精彩。
如要写成议论文难度会大一些,关键看你是否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如李白提醒我们要自信,要懂得“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颜真卿提醒我们要珍惜时间,要知道“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陶渊明提醒我们要学会享受生活,感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之情。
个人show①
悄悄地提醒
一考生
每年,我总是盼望着生日;每年,我都是在欢乐中度过生日。
“十五岁是个大生日”,同学告诉我。该如何度过呢?我参加过好几个同学的生日宴会,他们的爸爸妈妈都没有参加。我的生日也这样过?可是我有些为难,妈妈早几天就在张罗了,爸爸还问我喜欢什么礼物。同学早就约好了,如果爸爸妈妈请来外婆她们就麻烦了,于是终于有一天,我嗫嗫嚅嚅地开口说:“我想请同学来热闹一下,你们那天能不能不参加啊?”爸爸妈妈一脸的愕然,好半天都没说出一句话来。僵了好一会儿,爸爸叹口气说:“好吧。”
生日那天,妈妈还是为我准备了许多荤素小菜,但大家都有些沉默。爸爸和妈妈早早地出门了。我一个人忙得不亦乐乎,一边整理房间,一边摆出准备的食物。欣赏着自己的杰作,我有几分得意,也有些许不安,真是“剪不断,理还乱”,拂去又来。直到同学进门,一切才冰消雪融。欢笑声充满了整个房间,大大小小的礼物堆了一沙发,我们叫啊闹啊,笑声夹着歌声一次又一次地爆发。当十五根蜡烛点燃的时候,我发现这样的生日,真是给自己带来了太多的快乐。
十点,爸爸妈妈准时回来了。我笑着请他们吃蛋糕,他们高兴地吃了蛋糕,高兴地与同学打招呼。我送走同学回来时,他们已关灯睡了,以后几天,爸爸妈妈变得有些沉默了,我也很难解释。我知道,这样的生日也许伤害了他们。
不久后的一个下午,夏叔叔夫妻俩突然来访。一进门,他们就对爸爸说:“今天要躲女儿生日,来你家混顿晚饭,你招不招待?”一旁的杨阿姨也忍不住说:“现在的孩子,嘴边老是挂着‘代沟’,过生日请同学,就不要爸爸和妈妈了。好不容易盼到她长大,想同她过个生日都不成了。”说着说着,眼泪好像已经快掉下来了。
妈妈跟着长叹了一声,爸爸朝我眯了眯眼睛。我鼻子一酸,差点哭出来。我知道,他们是在悄悄地提醒我:“不要忘记了自己的父母啊!”我暗暗决定,明年生日,一定和爸爸妈妈一起度过。
本文讲述了生活中一个平常的故事,却营造出了生动曲折的情节。文章心理描写细腻,情感逼真:提出生日设想之时,我吞吞吐吐,爸爸妈妈一脸愕然;生日当晚爸爸妈妈回家之时,描述简洁,但他们失落的心理不言而喻。结尾处,作者别出心裁地引入了一个相似的故事,“我”不由“鼻子一酸,差点哭出来”,而“明年生日,一定和爸爸妈妈一起度过”,更是点睛之笔。
个人show②
悄悄地提醒
一考生
蜿蜒的长城,纵使雄起沧海,隐没塞北,依然绵亘千年。如今的断壁残垣,瓦砾风沙,荡开了心中的涟漪。
绿柳如烟,微风撩动人的心弦,时值三月,这是一个风筝登台的季节。然而,眼见纸鸢被电动风筝取代。纸鸢的眼泪悄悄地提醒着我,风筝,这一文化的结晶,正在遭受摧残,传统文化正悄悄被消融。
时光播放流年,本以为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文字,会被人们珍惜,而当纤细的手指游走于键盘之间,横空出世的火星文便让当代青年趋之若鹜。文字的失踪,悄悄地提醒着我们,文化的载体淡出了人们的记忆,美丽的文化被黯然搁浅。
伫立于钢筋水泥的丛林中,那闪烁的红酒杯、耀眼的高跟鞋,在眼前晃动。灯红酒绿主导着都市的节奏,物欲横流奏响了每天的旋律。情感与生活的变质,悄悄地提醒着我,没有文化的氤氲,不能沐浴文化的甘霖,冷漠充斥着街角,无情充满了生活。泪洒相思抛红豆,已成为一段唯美的传奇。哪里还有相思成灰、温馨四溢呢?
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悄悄地提醒着我,昔日明诚与易安执子之手,如今思量,已如此不寻常;一句“天涯若比邻”,悄悄地提醒着我,伯牙与子期的高山流水之情,使两颗心那么紧密,而今已无处可觅……
当我被悄悄地提醒,文化搁浅后“泛滥”的尴尬;当我被悄悄地提醒,只留下文化熏陶下的美好昨天……是的,我们该拾起那被搁浅的文化,拭尽心灵的尘埃,获取那一份独处于红尘的超然与洒脱,社会才能被重新演绎成温暖的春天!
现实在悄悄地提醒,让我们一起坚守文化的美丽吧!
初读之下,“蜿蜒的长城”“绿柳如烟”便已摄人心魄,全文视角广阔,底蕴丰厚,聚焦美好的中华文化。虽然谈中华文化及其失落较难驾驭,但小作者笔墨从容,信手拈来。这种心怀天下、情系中华的美好情感,伴着飞扬的文采和青春的朝气,在字里行间流淌,闪烁着动人的光彩。
(推荐及点评:周海阳 萧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