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相爱却难以相见的情人,一朝相遇,在东风力尽百花凋残的天气,却又不得不分离,下次见面尚不知在何时,能不难舍难分?但这就是现实。春蚕至死,它才把所有的丝儿吐尽;红烛自焚殆尽,满腔热泪方才干涸。这与自己又是多么相似?无奈的诗人只好用“春蚕之丝”和“蜡炬之泪”来表达自己的至死不渝,甚至还幻想自己的一番赤诚能够感动上苍,得以让青鸟作使者替自己去探看爱人,传递彼此的相思之情。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如若没有那曾经的惊鸿一瞥,那我们是否就不会走进这上苍开的一场玩笑,是否就不会这样相隔两地,徒有思念?这样就可以不再相依相偎相许,也就可以不彼此相误相负相续。既然遇见你让我如此痛苦,我为何还要遇见你?到底怎样才能彻底忘记你?爱得那么疲惫那么痛苦,到头来还是无法忘记对你的深情。算了,或许这就是劫,你就是我那亘古不变的宿命,你就是我那难以割舍的牵挂,我甘之如饴!
这就是我,用自己的一生诠释着“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真谛。我们的爱没有因为时间、空间的阻隔而变淡,反而是愈演愈烈,就像散发着光和热的太阳,夺目耀人。爱情如果有那么多计较,有那么多为什么,那也许就不是爱了。
所以即使最后彼此不能够在一起,那又如何?只要曾经真真切切地爱过、笑过、痛过、伤过、珍惜过、拥有过,那么也就没有什么好遗憾的。
“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当铅华洗尽,只留下纯朴;当悲伤逆流成河,唯有感动与执著。
链接中考
阅读李商隐《夜雨寄北》(略),回答问题。
1.“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两句诗是由当前的
所激发出来的对未来 的憧憬。
2. 这首诗借“巴山夜雨”之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 离别愁苦 相聚的欢乐
2. 漂泊异乡,盼望归期的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