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建设 2010年第4期 ID: 138543

[ 张玉新 文选 ]   

自律的意义:我可能没有学生优秀

◇ 张玉新

  公刘先生在一篇文章中引用了一段聂绀弩的回忆。当年在蒙馆,先生出了两道作文题。一道是《子产不毁乡校》,一道是《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当时聂绀弩八岁,这是他平生第一次作文。作文前,他与蒙馆先生有一段对话:
  “那么”,我说,“如果把两个题目写进一篇文章里去也可以么?”
  “我不懂你的意思。”先生说。
  我说:“天子的礼乐征伐出得不对,这就是无道了。庶人免不了要议论。如果天子听到了那种议论,不管议论得好不好,对不对,就照子产不毁乡校的办法办:议得对的就听,议得不对的不听,再不管别的,那不就是从无道变成有道了么?这就把两个题目写成一篇文章了。”
  先生说:“可以,完全可以,这意思很新。”
  我说:“我还有一个怪想法。我觉得天下有道则庶人议,天下无道,则庶人不议。”
  “怎么讲呢?”
  “天下有道,上面不滥施刑罚,庶人说点什么,也不要紧,所以敢议;天下无道,上面滥施刑罚,庶人怕惹祸,有话也不敢说,所以不议。”
  “聂绀弩,这是你说的么?”
  “是刚刚想到的。”
  先生突然变了脸,好像要哭,却又点头带笑地说:“这意思好,你小,又头一次作文,Ⅲ¨还不能知道说了些什么,更不知它的深浅,写出来吧,不管写得通顺不通顺。”随即向大家说,“今天的作文,以聂绀弩的最好!”
  从学生的角度看,一个八岁的儿童,从来没有写过文章,在私塾里第一次作文就如此出众,这是先生教的吗7当然不是。聂绀弩后来有着丰富而复杂的经历,黄埔军校毕业,参加北伐战争,新中国成立前坐过国民党的牢房,新中国成立后又坐过共产党的牢房,一生遭受过许多奇耻大辱。他主要从事文字工作,是知名的作家,晚年写旧体诗自成一格,是哪个老师教的吗?能教得了吗?
  从教师的角度看,这样的天才学生当然不是自己教出来的,而是自己遇上的。其实,如果老师的方法不当,一棵茁壮的“天苗”的成长,往往会受到老师的负面影响!这位私塾先生是值得敬佩的。他显然怀着十分复杂的心情,肯定想起了自己人生的况味,或者说,他可能分明意识到,自己终了一生的认识高度并不比一个八岁的孩子高多少,他的自尊可能要崩溃了。但他毕竟批一个第一给聂绀弩。
  在我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首先因为我在著名的中学教书,接触的都是聪明学生,我一向认为在智商上我不如我的绝大多数学生;其次因为我认为语文的许多素养不是我能教给学生的,所以认为语文课在高中开不开无所谓。
  虽然这是一个充满偶然性的个案,可是,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是否忽视了很多看似偶然的个案?—定有。
  我有多大能耐,能够给学生——比我聪明的学生讲课?我有多少东西能讲明白?我讲的对吗?我果真非讲不可吗?我真的要像在中文系当学生那样接受大学老师的方式和内容,然后再像大学教授那样“转卖”给将来并不当中小学语文教师甚至不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的学生吗?
  除了各级各类的选拔性考试以外,学生接受了我的、我们的语文教育,他们得到了什么?得到了多少?
  当我可能没有我的学生优秀(优秀的标准不止一个)的时候,我该怎么办?
  
  推荐理由:
  博主的发问当令每一位授业之人深思。或许,问题的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这样一个似乎有些另类的视野:我们该以一种什么样的姿态面对学生?之所以说它重要。因为这种姿态决定着我们将怎样教学生。
  本刊主要栏目都设有电子信箱,投稿的朋友请将稿件发到相应的电子信箱里。请在“发件人”一栏写您的真实姓名,在“主题”一栏写稿件的题目。请用附件的形式投稿。由于人手有限,我们不可能一一回复。如果您过了三个月还未收到我们的用稿通知,可另投其他报刊。
  
  ——《语文建设》编辑部

自律的意义:我可能没有学生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