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建设 2010年第4期 ID: 138542

[ 王旭明 文选 ]   

奥运冠军王濛告诉了教育什么?

◇ 王旭明

  虎年春节最有兴致的事情是第21届温哥华冬奥会同时举行。本届冬奥会让人兴奋不已的,是我国短道速滑运动员王濛夺金。之所以对她夺金兴奋,不仅仅在其金牌,作为教育工作者,我觉得金牌背后蕴涵的教育哲理尤其引入深思。
  王濛是当之无愧的奥运英雄,无数光环已经或即将在她身上闪现,这一点和许多英雄成长的境遇是相同的,不同的是,我们知道了王濛在她的成长中有着并不完美的经历。想想四年前,王濛从黑龙江省七台河市走出,曾经“劣迹斑斑”:在都灵冬奥会,她称夺冠是为某队友“报仇”;她甚至在赛场上口出狂言指责教练:“这是什么战术啊,什么都没有,我觉得自己不适合再在国家队了,还是回到黑龙江比较好!”甚至她还在全运会上因不满裁判而怒摔冰鞋。这些“劣迹”与英雄的称号似乎那么的不合,但却真真切切发生在奥运英雄王濛身上。王濛这个英雄恰恰因此而可爱,因此而真实客观,因此而令人信服。
  多年来,我们树立了不少英雄模范和先进典型,但始终摆脱不掉“高大全”的影子,在这些我们树立起来的英雄人物和先进典型身上几乎看不到他们的喜怒哀乐、痛苦忧愁,就更甭说缺点毛病了。但这些“无缺点”的英雄们因此失去了灵动,失去了血肉,也失去了令千万人由衷信服的理由。王濛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英雄也是凡人,她的成长一定是经历了由低到高、由不完美到完美的过程。把这一过程生动形象具体地展示给人们,远比只说英雄在高处的说服力要强得多。
  王濛的成就还充分说明了正确的教育方法是成就成功人生的重要保证。王濛个性突出,泼辣直率,如果用四年前她的表现概括的话,可以用“坏孩子”形容。这样的“坏孩子”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鲜见,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更是无法回避。面对这样的“坏孩子”是一棒子打死,还是按照教育规律循循善诱、步步引导,是教育思想有无和高低的重要标志。从某个方面讲,我们的创新人才之所以贫乏,很大程度上在于,我们把这样或那样的“坏孩子”挤对出了成材的行列。而恰恰是在这些“坏孩子”身上,隐藏着创新与突破的萌芽,闪现出与众不同的夺目光彩,王濛就是这样。在这里,教师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我们应该特别感谢王濛的教练李琰,她在王濛赛后口出狂言甚至都不与她击掌的情况下,不计前嫌,坚持自己的执教思路,把慈母般的关爱和严格的训练结合起来,以宽严相济的“两手”不断造就王濛,最后促其成功。这正是先进教育思想和优秀教育品格的巨大魅力,也是因材施教思想具体而生动的体现。在赛后,王濛与李琰相拥,王濛跪在冰面向教练磕头都充分印证了教育的力量。
  王濛的成功再次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当然可以允许犯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甚至重大的错误,关键是有关部门和领导,家长和老师,是否重视又如何引导,这同样是教育的重大使命和重要功能。目前,我们无从全面了解在王濛犯了大错之后有关部门做了些什么,又是怎样做的。但毫无疑问,当王濛和主教练的矛盾公开并引起轩然大波后,在亚冬会上王濛和主教练都退了一步,相互击了一下掌;王濛也写了检查,也做了公开道歉;当然也被冬季中心“下放”到黑龙江队训练,这些都可看出有关领导做的大量工作。当王濛再度归来后,与李琰的关系逐步的升温并互相理解。冬奥会前,李琰40岁生日时,王濛还亲自操办了恩师的生日晚会。从媒体披露的这些只言片语的介绍中,我们可以捕捉和感受到有关部门和领导教育方法之多样,管理招数之丰富。宽严结合之得当,恰恰是这一切造就了今天的王濛。
  相反的例子当然也有。以今天的足坛为例,我国足球绝对不是从开始就像现在这样问题多多。想当初容志行那帮人,多正派,多令人肃然起敬啊,而现在却连足协一二把手都因涉黑被拘。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称,足球发展到今天总局有重要责任。可见有错不怕,怕的是不管,或方法不当。在正例和反例之间的,恐怕就要说说春晚了。有着27年辉煌历史的春晚,再不管管、再不真管管、再不好好管管,恐怕真的很难管也管不了了。春晚将来成为下一个中国足坛,可别怪我没说啊!教育与管理是提升任何事物品质的永恒定律,成功的和失败的,以及正在犹豫的,都充分证明了这样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王濛成为冬奥冠军,一位成功人士就此诞生。我们在向她致敬的同时,也期待着用教育的方法唤醒更多成功,简言之:任何成功人士身上都有缺点甚至错误,教育就是要在这扶正祛邪中发挥出它不可或缺的作用,而所有参与其中的人,包括老师和家长、领导和教练都有着自己一份沉甸甸的教育之责。
  
  推荐理由:
  王先生的文字向来率性、犀利。王先生看电视也不是看着玩儿,他看出了教育无处不在,更看出了其中的道理。所谓有教无类。引用王先生的话来说就是:面对这样的“坏孩子”是一棒子打死,还是按照教育规律循循善诱、步步引导,是教育思想有无和高低的重要标志。

奥运冠军王濛告诉了教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