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2851

[ 佚名 文选 ]   

2009年全国中考佳作展评(五)

◇ 佚名

  【真题回放】
  2009年安徽省中考作文题
  题目:师生之间
  提示:⑴可以写自己的经历、见闻、感悟和认识;⑵选择最能驾驭的文体和表达方式写作。
  要求:⑴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⑵不得抄袭;⑶500字以上。
  
  【真题解读】
  这是一篇全命题作文,考生在写了多年话题作文或半命题作文后,对命题作文的写作可能会有些陌生。要写好这类作文,需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准确审题是前提
  题目为“师生之间”,可见写作对象的主体有“师”有“生”,题目关键词为“之间”。写作提示对作文内容和文体等有一定要求,但仍然给了考生较大自主选择的余地。考生在写作时应全面分析、恰当选择,如果侧重写“经历、见闻”,可选择写记叙文;如果侧重写“感悟、认识”,可选择写议论文。但一定要体现老师与学生的互动。自由选择表达方式和文体,意味着在下笔前要确定文章的表达形式,且要凸显文体特征。
  二、体现“新”字是保证
  在考场上要想写出令阅卷老师眼前为之一亮、精神为之一振的好文章,在“新”字上做文章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样写师生间发生的事,如果形式较新颖,内容不落俗套,立意不同凡响,必将与众不同、夺人眼球。
  1.立意新颖。如一考生从民族历史的角度、从文化传承的高度阐释了师生关系的内涵及其重要性,立意不同一般、高出他人。
  2.材料新鲜。用别人见所未见的材料为“新鲜”,从人们常见的材料中挖掘出新意同样也有出其不意的效果。如一位考生以孔子、杨振宁、鲁迅这三位不同时代、不同领域的“大家”为代表,表现出他们与各自老师之间的互相尊重、互相促进,选材典型,组材精巧。
  三、抒发真情是关键
  好的作文能让读者的心灵受到感染,从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鸣,这就需要作者写真事、抒真情。至于真情的表达方式,可以是情不自禁的自然流露,也可以是有意安排的曲笔显现;可以是以小见大的有效寄寓,也可以是侧面烘托的间接抒发。无论何种方式,都要凸现“真实”。
  四、语言表达是基础
  优秀的考场作文不仅胜在立意构思,亦胜在语言表达。考生在行文时如果能做到语言流畅、用词精练、叙写清晰、表现委婉,一定能更好地表达主题和情感。
  另外,要想写好考场命题作文,还要注意以下问题:
  1.写作时角度要小、切入点要准。表现主题切忌大而空,虚而假。
  2.看清读懂题意,少犯低级错误。今年安徽卷是命题作文,无需自拟题目,仍有考生另写他题,造成不应有的失误。
  3.规范标点和文字书写,保持卷面整洁。
  
  
  师生之间
  黄山市一考生
  五月的冷雨,让唐昏宋晨羽化成的巴蜀大地尽失颜色;
  五月的冷雨,让具天府之国美誉的川楚山河形容憔悴。
  地撼山摇的一瞬间,大地的骨架被凌厉地震碎,中华儿女最脆弱的神经也在被撕扯。
  哀嚎,哭泣,生离死别,痛断肝肠。瓦砾残忍地掩埋了一切。然而——
  瓦砾中的你们,用生命向我们完美地诠释了爱,诠释了生命的价值。你们谱出了一曲曲撼天动地的楚歌,沉沉叩响了爱的信仰。
  你,弯曲的羽翼被永远定格下来。如果时间重回,你会后悔吗?我想,你一定会决绝地告诉我“不”。因为你将学生视为天使。你对他们倾注了太多的爱,所以你才会伸出翅膀保护他们,对吗?
  危难当头,义不容辞,舍生忘死,勇担重任。你的羽翼腾起,凌驾于万古千秋之上,永垂不朽!
  你,听到我的呼唤了吗?让我轻声呢喃你的名字,正如你的轻盈柔美。你用自己的歌喉栽植希望,你用自己的舞步踏响生命的律动。当危难袭来,你绝不是纤纤弱女,危难当头,你救出惊恐的孩子,却将自己埋没在黑暗中。
  平凡的事业中升华起不平凡的灵魂。让我用歌、用音乐来赞美你,相信你会听到并随着我的琴声翩翩起舞,点碎一池碧银,踏碎满地落英……
  你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教师;你们有一个共同的信念——一切为了学生。你们,让凄凄然的五月冷雨温暖起来;你们,用爱的力量给巴蜀大地乃至全中国平添了希望!
  “红杏花开,一霎清明雨。”一队队学生捧着鲜花,也捧着深挚的真情来看望你们。
  而我,我们,也将永远铭记你们。
  师生情,情悠悠,化作烟云,散入雨中。听,多么和谐曼妙的雨声。
  那是你们细细的叮咛还是谆谆的教导?
  哦,请让我细细地听……
  
  【满分揭秘】
  汶川地震是社会热点事件,由汶川地震引出的各种思考也相当深刻。考生以此为写作题材的不少,但大多数考生只是照搬报刊上的事例,虽生动,却是人人皆知的人和事。本文作者能从地震的相关材料中,概括出一类人——老师,用震撼人心、饱含情感的语言表现出老师的精神品格,言辞之外的情韵让人回味无穷。老师带来的温暖阳光,驱散了冰冷和黑暗。
  文章文笔优美,以情动人,是难得的佳作。
  
  师生之间
  黄山市一考生
  月夜,一袭长衫,随轻风飞舞,昂然飘入历史之门。我的老师,从远古而来,从发黄的书页里款款而来,是他们教会了我在黑夜中守护着自己永恒的精神家园。
  无奈的心痛
  楚国将亡,我的老师披发行吟,仰天长叹“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汨罗江水滔天地:“老师,为什么要投江?您可以选择另一种生命,做一个彻彻底底的文人,让中国文明的长河激起更灿烂的文学浪花啊!”您摇摇头:“面对这垂危的国家,我追求高洁的理想已破灭,只能将这忠贞不渝的臣子之心化作一江滔滔的汨罗水。”这就是屈原老师教给我的高尚情操。是这污浊的尘世将他逼得走投无路,也许只有一死,才能表明他的忠心。这大概是老师最无奈的心痛吧!
  注定的悲哀
  利剑在虞姬颈上掠过,一朵朵绝艳的玫瑰顺着苍白的肌肤缓缓而下。项王奈君何?纵然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美誉,纵然有“西楚霸王”的雄称,但却回天乏术。我问老师,为何如此?他告诉我:“人生如棋,一步失误,全盘皆输,我在鸿门错过了斩杀刘邦的有利时机,为如今埋下祸根。”项羽老师教会我要抓住时机,把握机会,因为他在鸿门放走刘邦的那一刻,就注定了他一生的悲哀。
  偏颇的评价
  有着“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悲凉感慨,有着“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欣喜,曹操老师教会我很多很多。官渡之战,以少胜多,是因为曹操能察纳雅言,采奇计,用良策。甲子时,黄巾作乱,他挺身而出,败袁术,灭袁绍,缢吕布,降张绣,收刘表,使天下定。这一切无不显示出曹操高超的政治手腕和军事谋略。我想,说他是“治国之能臣”并不为过,骂他是“乱世之奸雄”则有失偏颇。
  静夜入史,一段穿越千年的师生心灵对话,使我顿悟,拨动我们心弦的正是老师的气魄与情操,是历史的灵动与厚重。
  我与历史,我与老师。
  
  【满分揭秘】
  作者跳出了一般意义上对“师”的理解,认为历史是“我”的老师,很有新意。文章充满了激情,从字里行间能体会到小作者对历史的钟爱之情。他不仅读史还能有所悟,对历史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小作者能穿越千年感受“历史的灵动与厚重”,难能可贵。
  本文语言灵动流畅,如“老师披发行吟,仰天长叹”“一朵朵绝艳的玫瑰顺着苍白的肌肤缓缓而下”,寥寥数语表现了屈原、虞姬的形象;再如“他挺身而出,败袁术,灭袁绍,缢吕布,降张绣,收刘表,使天下定”一句中动词无一处重复,准确地表现了曹操的历史功绩。
  
  (推荐及点评:王玲郁素秋)

2009年全国中考佳作展评(五)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