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2871

[ 何 伟 文选 ]   

常见别字辨析

◇ 何 伟

  1.粗犷(旷)
  【辨析】“犷”音guǎng,不读kuàng。“犷”从“犬”,本指兽类凶猛不驯。“犷犷”指凶狠、狰狞的样子。“粗犷”,本义为粗野而蛮横,是贬义词,后逐渐演变为褒义词,形容狂放不羁的个性。“旷”从“日”,本义指光明、开阔,如“空旷”“开旷”;也可用于精神层面,如“心旷神怡”。
  
  2.震撼(憾)
  【辨析】“撼”“憾”二字皆为形声字。“撼”义为摇,即以手晃物,形符从“手”,唐诗中有“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憾”从“心”,《玉篇》释义:“憾,恨也。”此处的“恨”是心中有所缺失,即遗憾的意思。可见,“撼”是外动于物,“憾”是内感于心,两字意义有明显区别。
  
  3.凑合(和)
  【辨析】“凑”本作“湊”,从水,指水流汇聚处。“合”,甲骨文为器盖相合形,义为闭合、合拢。“凑合”一词,本指聚集,由聚集引申指拼凑,又由拼凑引申指将就。“和”本指声音的协调、和谐,由此又引申出和睦、平和、融洽等义。“合”强调彼此间的联系,“和”强调彼此间的关系,两者侧重点不一样。
  
  4.挖墙脚(角)
  【辨析】音同致误。“墙角”指两堵墙相接而形成的角落;“墙脚”则是指墙根,是支持整幢建筑的基础部分。“挖墙脚”是一种比喻性的说法,形容一种极其危险的破坏行为。“挖墙角”虽然对建筑物产生影响,但一般来说不是致命的;只有“挖墙脚”才会产生整体颠覆作用。因此,“挖墙脚”更符合表达意图。
  
  5.不胫(径)而走
  【辨析】“径”义为小路。“胫”则指下肢从膝盖到脚跟的部位,即通常说的小腿。成语“不胫而走”是固定结构,不可随意改动。只要迈动双腿,路便在脚下,而没有腿却仍能飞速奔跑,才是更令人惊讶的奇迹。“不胫而走”正是以此来形容消息传播之迅速、影响之巨大。

常见别字辨析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