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2858

[ 黄 琼 文选 ]   

中考议论文写作方法解析

◇ 黄 琼

  【高招揭秘】
  我们都知道,议论文由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组成,保证这三要素并不是难事。那么,该怎样做才能使议论文更有说服力,更加出彩呢?经过分析发现,2009年中考高分议论文几乎都具有以下特色:
  一是叙议紧密结合。阅卷老师评判议论文,对那些只叙不议、堆砌论据的文章和只议不叙、空洞说教的文章,只会给出中等甚至以下的分数。因为,优秀议论文须叙议结合。叙议结合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先叙后议:对事件的主要内容(事件的主要人物或主要事物)陈述之后,再对此进行有针对性的议论;
  2.先议后叙:先提出议论的要点和中心,并以此统领下文的叙事;
  3.夹叙夹议:将叙事和议论穿插进行,灵活自由地表情达意。
  “叙”为“议”服务,处于从属地位,表达上必须言简意赅、突出要害; “议”统领“叙”,居于主导地位。
  二是分析深刻恰当。议论文重在发表议论,特别是要对论据作出深入分析,将其蕴含的深刻根源、内在本质和普遍联系揭示出来。
  1.因果论证法:从因果关系的角度把论点和论据联系起来;
  2.意义分析法:揭示论据所蕴涵的意义,或予以高度评价,或揭示其危害;
  3.归纳分析法:列举多个典型论据,须对这些论据进行比较分析;
  4.引申拓展法:在文章中引用了名言、警句、诗词、歌词等,仍觉得意犹未尽,言之欠深,在所引用的语句后面再拓展延伸使之更明确。
  三是追求情理兼具。议论文须以理服人,但是,形象而情感饱满的表达往往能收到理能服人、情也动人的效果。这种情,是建立在理性分析、辩证评判基础上的,须抓住要害、入木三分,它绝不拖泥带水、牵强附会,也不人云亦云、陈词滥调。一句话,能让读者获得蹊径寻幽、顿悟事理的快感。
  四是结合生活实际。优秀的议论文,能针对思想生活实际提出有启示意义的新鲜观点,能列举来自真实生活经历的例子或者青少年最为关注的例子。也就是说,作者心里始终装着读者,仿佛是在面对读者发表议论。
  
  【精彩片段】
  “行百里者半九十”,做事越接近成功越困难,越需要我们用顽强的毅力去征服它。朋友,你想到达理想的高空吗?那就别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了,用恒心为自己搭起一座通天桥吧,顺桥而上,相信你一定能握紧理想的手。
  ——选自2009年湖北襄樊市一考生《恒心搭起通天桥》
  
  是啊,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历各种各样的风雨。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风雨,真的会让人成功,但更会让人失败。因此,当面对风雨时,关键在于怎样应对。
  ——选自2009年山东日照市一考生《我眼中的风雨》
  
  一棵树,如果不生长,就不会挺拔茂盛;一条河,如果不流动·就不会清澈秀丽。一个人,如果不行动起来,如果缺少进取之心,那我说,他一定不会有所作为。
  不运动的火车,尽管有强大的牵引力,也不能越过一英寸见方的小木块;运动着的火车,一堵五英尺的水泥墙也不在话下。行动产生速度,速度生成力量,有力量才能无坚不摧。人亦如此,停滞不前便意味着软弱无力,行动起来,勇于创造,才能无往而不胜。
  ——选自2009年辽宁沈阳市一考生《行动的力量》
  
  你也许会听到同学“唉,这次又考差了”的无奈叹息;你也许会看到工人掏出身上薄薄的几张钞票,紧紧攥在手心的尴尬;你也许会发现失业人员因金融危机而下岗的颓废和憔悴……生活不会总是一帆风顺和美妙动人,但有时挫折也是人生旅途中一道亮丽的风景。有的人选择绕道而行,有的人知难而退,孰不知他们错过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风光,丢失了最宝贵、最绮丽的钻石——磨练。
  著名作家巴尔扎克说过:“挫折对于勇敢的人来说,是一块垫脚石;而对于懦弱的人来说则是一个无底深渊。”先哲的话难道不能让我们有所感悟,有所触动吗?再娇艳的鲜花,也要经历风雨的吹打,才能展开鲜艳、甜美的笑靥;再璀璨的珍珠,也要经历沙子的打磨,才能释放夺目的光芒;再茂盛的小草,也要经历破土而出的痛苦,才能见到灿烂的阳光;再广阔的大海,也要经历小溪的汇合,才能激起千丈浪花。
  ——选自2009年四川眉山市一考生《柳暗花明又一村》
  
  不能笑着拥有,但可以笑着放弃。放弃不属于自己的,是对灵魂的释然;放弃胸口隐隐的痛,是对生命的超脱。生活中有许多可以放弃的事,但我们绝不应该放弃执著,更不应该放弃努力。
  ——选自2009年辽宁锦州市一考生《给学弟学妹们的一封信》
  
  尽力而为是正确评估自己的理智表现。考试成绩不拔尖?没关系,只要脚踏实地,做好平时每道习题就好。毫无特长?不要紧,朴实是我的特点,真诚是我的长处,尽力做真实的自我就好。相貌平平?这不是我能改变的,尽力让自己焕发出心灵美就好。生活中少不了比较,我们应学会既不高估自己,勉强自己做能力之外的事;也不低估自己,自怨自艾深陷自卑的泥潭。尽力而为就是做最好的自己。
  ——选自2009年湖北武汉市一考生《尽力而为》
  
  【牛刀小试】
  阅读下面的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
  2009年10月24日,湖北荆州市两名十来岁的男孩在江边玩耍,不慎滑入水中,一旁游玩的长江大学学生们赶紧手拉手搭起人梯施救。两名落水少年得救,而陈及时、何东旭、方招3名大学生不幸牺牲。
  就在大学生中的幸存者为同学的离去放声大哭时,两名被救的孩子却不辞而别,悄然离去。一时间,人们还不知两位被救的孩子姓甚名谁。原来,他们并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匆匆赶回了家里。直到26日,学校通报了大学生为救落水孩子而献出年轻生命的事情后,陈天亮、张志鹏这两名被救男孩才迅速向老师报告:“被救的是我俩。”此后,在父母的带领下,他们一行来到英雄方招的家里,面对方招的父母长跪不起,深深致谢。陈天亮的父亲还说:“我们的儿子,以后就是你们的儿子。”
  2009年11月,湖北省授予抢救长江落水少年的大学生们“18人梯”“英雄群体”的荣誉称号,陈及时等三位还被追认为革命烈士,教育部和湖北省委号召全国人民向他们学习。
  
  【写作点拨】
  这则材料可以切入的角度很多,比如从18名大学生的角度,可以确立“见义勇为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美德”“‘90后’也能自觉承担历史重任”“齐心协力才能更好地战胜困难”等观点;从被救孩子的角度,可以确立“感恩,更需报恩”“要坦荡荡站出来面对一切”等观点;从双方角度看,可以确立“施恩、感恩、报恩是和谐人际关系的要素”等观点;从各级组织和群众对待英雄群体的角度看,可以确立“褒奖英雄就是在弘扬正气”等观点。运用论据时,一定要列举当今生活中的例子;要结合当下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人们的思想观念来确立论述的角度和重点,从而提高议论的针对性。

中考议论文写作方法解析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