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文载道,因道悟文”是日常语文教研活动的高频用语。然而,试看今天的语文教学,“文”与“道”的距离却是越来越远。且不说目前应试前夕所谓复习的超级训练课,即使是常态的语文课也几乎被技术化、机械化和单一化所捆绑,毫无趣味可言,距离育人的目标越来越远,即使是被捧为亮点的一些观摩课、竞赛课也是如此。
课堂教学技术化倾向愈演愈烈。在我们常常兴奋地看到这样那样的教学模式层出不穷时,我们也看到课堂教学技术化倾向愈演愈烈。就像每个西医都有一把手术刀一样,每个语文教师都在强调一种模式,于是,他有他的模式,你有你的模式。不在语文教学的核心价值观和终极目标上下功夫,不在教学内容和目标的确定以及文本解读层级上下功夫,而是满足于形式的变换和创新。尽管适度的形式创新对内容有反作用,然而,形式大于内容,表现大于内涵,语文教学的目标与达成必然是剑走偏锋,甚至误入歧途了。
知识积累与能力训练的机械化倾向愈演愈烈。广为流传的“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受到日益严重的“媚试”短视眼光的影响,被剥离的只剩下“训练为主体”了,学生老师基本都是围着训练转——死记硬背,老祖宗的东西不可丢。对于传统经典的死记硬背当然无可厚非,然而变成一切都死记硬背就可怕了:名著阅读死记硬背,满分作文死记硬背,教参分析死记硬背,表达效果死记硬背,所有语文试题答案死记硬背,如此机械地背下去,就不是知识积累,而是“垃圾”堆积了。所谓能力训练更是变成了课前做题、课上做题、课后做题。老师变成了讲题机器,出口成题,言必谈题。
学科评价的单一化倾向愈演愈烈。以前谈“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现在是“不能输在每张卷上”。整个社会的急功近利传染给了教育,传染给了语文教学。每天都在比,每天都在考,每天都排名,每天都在找差距。我想差距就是这样产生的。急功近利的目标造成了我们教学的短视——只顾眼前,不管长远。以前一张考卷定终身,现在一张考卷定一天。教师、学生的喜怒哀乐,全都围绕着考卷。语文学科评价的单一化倾向愈演愈烈,造成这门人文底蕴深厚,需要咀嚼、涵泳、习得的学科失去了内涵、情感、文化。“评价标准单一化一虽然素质教育已经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赞同及认可,但‘应试教育’的观念根深蒂固,难以连根拔除。目前,大多数学校对学生的评价只集中于智育,具体来说是集中于智育中的考试成绩,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一个学生的重要标准甚至是唯一标准。以分数作为评价的标准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江苏省中考评价基本观点中的一句话,切中肯綮。
前不久,在省中考命题评估培训会议上,江苏师范大学魏本亚教授的一个案例分析引发了我的反思。这个案例是“中国老师和美国老师的《木兰诗》训练设计”。两国的课程目标和内容存在差异,中国教师的训练设计侧重字词句和修辞知识方面,而美国老师的设计则关注学习方法和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美国老师让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1.为什么木兰—得知战争的消息就立刻告诉母亲?
2.如果木兰以女性士兵身份申请出征,可能会发生什么?
3.为什么与木兰并肩战斗的男性士兵如此惊讶木兰其实是女性,请列出不少于一个理由。
4.木兰的行为让你对“勇气”有什么样的理解?
5.花木兰的故事千百年来被人们传诵,人们为什么如此喜爱这个故事?
6.木兰和AxEL(《攀援者》)各自都有艰难的任务,他们面对的困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从美国老师的设计,我们可以看到清晰的“育人目标”,即我们常说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导向。而在我们的课堂上以前经常听说一节课的德育目标是什么,虽然有贴标签之嫌,但现在,我们却几乎不提育人目标,甚至课程标准提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也因为考试无法检测而被束之高阁。要使语文教学与育人零距离,可能我们有更多的事要做。
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的整合,对于语文学科而言尤其重要。语文教学不能一蹴而就,不能立竿见影。语文教学应该既重视学生现实的学业成绩,更注重从学生实际和教学实际出发的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三维目标与一维目标的整合。机械地把每一节课分成三个目标来对应三维目标,对语文教学而言,显然是极其幼稚的做法。如何把三维目标进行整合、综合、融合?不能只是知识积累和能力训练,总要从文本的特点出发,从教学的实际出发,讲究些过程和方法,培育点情感态度价值观。否则,我们不但新课程没有实施好,可能连老课程也都统统丢了。
单一评价与过程评价的整合。对于学生的评价,在现有形势下,我们要明确告诉学生,每张试卷固然重要,但学习语文的态度与情感更重要。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的人都对汉语着迷,我们却把自己的孩子教得不喜欢语文,不爱学语文,岂不是咄咄怪事?我们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绝不能总是只以一张试卷评价孩子。
我常常把吕叔湘的话“语言之妙,妙不可言”和孩子们分享,这句话里有知识、有方法,但更多渗透的是情感。各国语言,奇妙无穷,中国汉语,更是魅力无比。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不仅使孩子爱语文,更能实现爱自己、爱老师、爱身边的人、爱社会、爱祖国,并把这种信念付诸实践,那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