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师简介
王纬明,任教于山西省示范高中——阳泉市荫营中学,中学语文一级教师,山西省优秀班主任,阳泉市十佳优秀班主任,阳泉市“三育人”先进个人,阳泉市教学能手。担任国家级课题“农村高中学生读书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执行组长。
近三年来,有《读书的诱惑与寂寞》《追寻优雅、诗意、幸福的语文人生》等十多篇教育教学类文章发表于《中国教育报》《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学习》等报刊。
在新浪和中华语文网开有博客,分别被作为“草根名博新人”和“博客之星”推荐。
创作感言
语文学习在关注知识的同时,更应关注我们心灵和情感的成长。
语文学习的终极目标就是人生的终极目标,那就是追寻优雅、诗意、幸福的人生。
我话我师
老师教会我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待人真诚。正如韩退之所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传道”永远在“授业”和“解惑”之前。
——0906班郭蓉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王纬明
“陆凯与范哗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予晔,并赠花诗曰:‘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这则小故事记载在我国南朝宋盛弘之所写的《荆州记》中,向我们展示了那个时代诗意的牵挂。陆凯与范晔是一对好朋友,二人所处的时代是我国历史上的南北朝时期。虽当时南朝北朝处于敌对状态,但这并不妨碍二人之间的友情,二人常以书信来往,互相诉说对时世的看法和感愤。北魏景明二年早春的一天,一个不同与以往的信袋由驿使送到了远居长安的范晔手中。一看那熟悉的字体,范哗就知道这一定是好友陆凯托驿使寄来的。范晔怀着激动的心情,轻轻地打开了信袋,一枝开得正娇艳的梅花首先跃入了范晔的眼中,似乎还带着江南浓郁的早春气息。再看,有一张小小的信笺,上面写着一首小诗: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可以想见,当范晔一手捧着朋友寄来的信笺,一手拿着朋友寄来的梅花时,心情是何等激动,惊喜、温暖、感动……诸多感慨涌上心头。
陆凯寄来的这“一枝春”,不仅仅温暖和感动了范晔,更温暖和感动着后世的读者。让我们这些习惯了聊QQ、发短信的“信息人”不由得感叹:那个时代的牵挂还能如此诗意盎然地表达。
在古代,交通阻塞,亲友之间的消息只能靠捎口信或寄书信的方式传递,这就决定了亲友之间的牵挂更持久,表达更温馨。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凭君传语”传递给家人的是一个平安的信息、一个温情的慰藉,更是送给家人的承诺:此次西北之行,自己一定可以照顾好自己并能建立军功。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冰心玉壶,王昌龄托辛渐带给洛阳亲友的是亲友间的互信,请他们相信自己依旧会像放在玉壶里的冰心一般高洁。
生活于信息时代的我们,无时无刻不被手机、QQ、互联网、3G包围着,只要愿意,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听到对方的声音,看到对方的容貌。航空、高铁更让“一夜相见”不再是神话,不再遥不可及。只要愿意,我们可以用最短的时间来到对方的身边,和对方尽情倾诉。信息时代,似乎一切皆有可能。同时,我们似乎又总觉得缺少点什么。写信读信成了奢侈的愿望,温情诗意为滥情世俗所取代,亲友之间的牵挂似乎也被“忙”隔开了许久。
荷尔德林说:“人类充满劳绩,仍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忙不是理由,便捷不是借口,我们渴望一份真诚的牵挂,我们呼唤一份诗意的回归。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忙碌的“信息人”,你收到心灵的“一枝春”了吗?